第18章 魂体技术排斥(2/2)
这个比喻虽然粗糙,却瞬间让姚建邦和陈静明白了问题的核心!他们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立刻理解了其中的逻辑矛盾——修复的目标和灵魂回归的前提,在此刻产生了致命的冲突!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观察、眉头紧锁的张大师,缓缓开口了,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沧桑与沉重:
“贫道早该想到的……科技之力,至阳至刚,讲究的是精准、规则、物质层面的重构。它修复的,是这具皮囊,是‘器’之本身。而姚小友的魂魄,乃是至阴至清之质,由情念、记忆、业力交织而成,存在于另一重维度,与物质世界藕断丝连,依靠的是频率的共鸣,是能量的契合。”
他走到玻璃墙前,目光仿佛穿透了物质的阻隔,直接看到了姚浏体内那场无声的战争:“如今,纳米机器如同无数勤劳的工匠,将这‘器’修缮乃至改造得焕然一新,坚固无比。但工匠们用的是‘金石之力’,遵循的是‘物理之法’。他们修缮完毕的‘新器’,其内充盈着的是纯粹的、属于物质世界的能量场,其频率、其质感,与姚小友那清灵魂魄所习惯的、带有情感印记的能量频率,已然是水火之别,泾渭分明!”
他转过身,看向众人,眼神凝重:“这就好比,将一条习惯了清澈溪流的鱼,突然放入虽然干净无菌、却充满了消毒剂和人工供养系统的水族箱。水虽‘好’,却非其所需之‘境’。姚小友的魂魄,此刻便如同那条鱼,它无法在这具被科技之力彻底‘净化’和‘重构’的身体里找到熟悉的‘水流’和‘养分’,故而产生了剧烈的排斥!魂与体,非但不能融合,反而相互抗拒,相互损耗!长此以往,不等身体彻底修复完成,他的魂魄便要先一步在这排斥中消耗殆尽,或被那陌生的能量场彻底同化、湮灭!”
张大师的话,如同最后的判决,清晰地揭示了眼前危机的本质——这不是治疗的失败,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法则之间的根本性冲突!科技的“成功”,恰恰成为了灵魂回归的“阻碍”!
“那……那怎么办?!”陈静几乎崩溃,她抓住张大师的衣袖,如同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大师!求求您,想想办法!不能这样下去啊!小浏他会受不了的!他的魂魄会散的!”
姚建邦也急切地看向张大师:“大师,既然您能看出症结,一定有解决的办法,对不对?需要什么?无论是什么,我们倾家荡产也会找来!”
孙薇博士和李明远显然也听到了观察区的骚动和这番超越他们认知的论述。孙博士眉头紧锁,试图用科学解释:“我们观测到的脑波冲突,或许可以尝试用神经反馈疗法进行调节……”
“没用的!”木曲儿猛地抬起头,泪流满面地打断她,她的声音带着一种源自灵魂共鸣的确信,“那不是调节的问题!是根本上的不兼容!就像油和水,无论你怎么搅拌,它们最终还是会分开!现在的问题是,油(魂魄)要被水(修复后的身体)挤出去了!甚至要被水‘溶解’掉了!”
她的话让孙博士哑口无言,科学仪器可以测量现象,却无法解释这现象背后关乎灵魂的玄学逻辑。
张大师沉吟片刻,枯瘦的手指再次捻动念珠,缓缓说道:“为今之计,并非放弃修复,亦非强行融合。而是需要一座‘桥’,一个‘媒介’。”
“媒介?”所有人异口同声。
“不错。”张大师目光深邃,“一个能够沟通、调和科技之‘刚’与灵性之‘柔’的过渡之物。此物需兼具二者之特性,既能与那科技造物(纳米机器人)产生的能量场相接,又能与姚小友的魂魄频率共鸣。以其为引,方能在魂与体之间,搭建一座临时的、可供通行的桥梁,让他的魂魄能够逐渐适应这具‘新躯’,而非被其排斥在外。”
“此物须蕴含强大的、温和的、包容性的生命能量,最好是历经岁月,见证过生死,本身就处于某种能量平衡状态的自然造物。例如……某些特殊的古老水晶,蕴含星辰之力的陨铁,或者……拥有千年以上树龄,扎根大地、沟通阴阳的灵木之心。”
寻找媒介!这是张大师指出的唯一生路!
希望,在绝境中再次露出一丝微光,但这光芒却指向了一条更加渺茫、更加艰难的未知之路。他们需要找到一种现实中几乎难以寻觅的东西,一种连接物质与灵性的奇迹之物。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病床上那个仍在痛苦挣扎的年轻人。他的身体在科技的帮助下走向新生,他的灵魂却在新生之门外徘徊、受难。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奢侈,也无比残酷。他们必须尽快找到那座“桥”,否则,修复完成之日,或许就是魂飞魄散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