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意识整合挑战(1/2)
张大师关于“双重存在”和“人格分裂”风险的论断,像一块沉重的巨石投入了众人刚刚因沟通建立而泛起涟漪的心湖,瞬间激起了深层的忧虑与恐慌。希望并未消失,但它原本朦胧的光晕边缘,被清晰地勾勒出了一道名为“未知风险”的暗影。接下来的日子,所有人都带着一种更加审慎、甚至略带紧张的目光,观察着姚浏的每一点变化,试图从那缓慢拼写的字母和细微的表情中,解读出他意识深处正在发生的、无声的激烈战争。
整合的挑战,很快就不再是理论上的推测,而是化为了具体而令人心碎的混乱场景。
最先出现异常的是他对身体感知的矛盾。
一个午后,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在病床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木曲儿正用温热的湿毛巾,小心翼翼地为姚浏擦拭脸颊和手臂,进行日常的清洁和抚触刺激,希望能加强他对身体的感知和认同。起初,他的脑电波显得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舒适的松弛。
忽然,bcI系统发出了提示音。他主动开始了沟通。
“L”…“E”…“N”…“G”。又是“LENG”!
木曲儿心中一紧,尽量保持语气平稳:“是‘冷’吗?觉得冷?”
“是。”信号明确。
木曲儿立刻检查,室温恒定,阳光正好照在他手上。她摸了摸他的手,是温热的。“不冷啊,姚浏,你的手是暖的。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是。冷。”信号固执地重复,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木曲儿尝试解释:“是不是感觉错了?你看,阳光照在这里,是暖的。”
“不!冷!全…身…都…冷!”他罕见地拼出了一个短句,情绪信号通过bcI和那微弱的魂魄感应同时传来,是一种浸入骨髓般的寒意。
木曲儿愣住了。他的身体体征显示正常,皮肤触感温热,但他意识深处传达出的“冷”却如此真实而强烈。她忽然想起张大师的话——这“冷”,会不会并非来自身体此刻的温度感受,而是源于他魂魄的记忆?是蓝月湖那刺骨的冰水?是作为魂魄漂泊时,那种无处不在的、虚无的寒冷?
就在这时,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猜想,姚浏的bcI沟通内容陡然一变:
“S”…“h”…“U”…“I”。“水”?
“L”…“E”…“N”…“G”。“冷”?
“h”…“U”。“湖”?
他断断续续地拼出了“水”、“冷”、“湖”!这不是对当前环境的描述,这是记忆的闪回!属于魂魄的记忆,正在干扰甚至覆盖他身体当下的真实感知!
木曲儿的心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她连忙握住他的手,用力地、反复地摩挲,试图用真实的触感将他拉回现实:“姚浏,看着我,感觉我的手,是暖的!这里没有湖,没有冷水,你在医院,很安全,很温暖!”
她的声音带着急切的安抚。姚浏的脑电波出现了混乱的波动,那代表“冷”的固执信号与来自皮肤触感的“暖”的信息激烈冲突,最终,他像是耗尽了力气,脑波活动缓缓平复下去,不再回应。但那瞬间的身份认知混乱——将魂魄记忆中的感受误认为当前身体的感受——却像一根刺,扎在了木曲儿的心上。
更令人揪心的,是他对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的摇摆。
几天后,姚建邦和陈静来看他。陈静含着泪,絮絮叨叨地讲着他小时候的趣事,希望能唤醒他更多“人”的记忆。姚建邦也努力保持着平静,跟他聊起最近的工作,家里养的花。
姚浏安静地听着,bcI没有启动。但当陈静提到“你小时候最怕打针,每次都要你爸爸抱着才行”时,bcI突然有了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