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心理医生介入(2/2)
姚浏的挣扎持续着,虚拟场景在他“温暖现实”与“冰冷记忆”的感知拉锯中微微波动。最终,他拼出了一段混杂的信息:“看…到…暖…但…感…觉…冷…曲…儿…在…就…好…”
他能够区分视觉信息(暖)和身体记忆\/魂魄记忆(冷),但这种分裂让他痛苦。而木曲儿的存在,成为了他在这种分裂中唯一感到安定的因素。
第二次治疗,场景换成了“未来的家”。
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细节的虚拟空间:暖色的墙壁,散落的画稿(木曲儿的),书架上放着建筑书籍(姚浏的),沙发上放着柔软的抱枕。
“姚浏,这是我们的家,我们一起想象过的。”木曲儿引导着他,“你感觉怎么样?”
姚浏的bcI回应:“熟…悉…喜…欢。”情绪信号相对平稳,带着一丝向往。
“试着‘走’过去,摸摸书架,或者沙发。”温教授引导。
姚浏通过控制器,让虚拟形象移动,触碰书架。触觉反馈传来木质的质感。
“什么感觉?”
“木…头…硬。”这是身体的、当前的虚拟触感。
“还记得吗?你说过,要在这里给我画很多很多的画。”木曲儿适时地引入属于“人类姚浏”的、充满爱意的记忆。
姚浏停顿了。bcI没有立刻回应。生理监测显示他在努力回忆。过了一会儿,他拼出:“画…画…记…得…一…点。”伴随着一丝不确定和努力追溯的情绪。
就在这时,变故再生。他似乎想更深入地“感受”这个家,虚拟形象无意识地走向窗边。窗外,是虚拟的城市夜景。然而,当他的“目光”投向远处黑暗的夜空时,bcI突然捕捉到强烈的信号:“空…旷…飘…没…有…身…体…”
魂魄的记忆再次侵入!那种俯瞰城市、无形无质的虚无感,覆盖了“家”的温馨!
虚拟场景中的“姚浏”形象甚至开始变得有些透明、不稳定!
“姚浏!回来!”木曲儿急切地呼唤,她的虚拟形象快步上前,紧紧“拥抱”住他(同样是触觉模拟),“感受我!你有身体,我抱着你!我们在我们的家里!你看,这是我们的画,我们的书!你是真实的!”
现实中的她,也倾身过去,脸颊几乎贴着他的手臂,低声而急促地说:“是我,曲儿,我在这里,你摸得到我,我们在一起!”
双重感官的刺激——虚拟的拥抱和现实中的触碰与声音——如同强大的合力,将姚浏几乎要逸散的意识强行拉回。他虚拟形象的不稳定状态逐渐停止,bcI拼出:“抱…紧…我。”声音信号带着一丝后怕和依赖。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温教授团队不断调整策略。他们尝试让姚浏在VR中,同时“观看”来自不同视角的同一段记忆回放(比如蓝月湖意外,既有第三人称视角,也有模拟第一人称“魂魄”视角),帮助他理解那些看似矛盾的感受(身体的坠落与魂魄的升腾\/滞留)其实是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他们也设计了一些需要“魂魄意识”(如意念移动虚拟物体)和“身体意识”(如通过控制器完成简单动作)协作才能完成的虚拟任务,潜移默化地促进两者间的配合。
整个过程缓慢而曲折,前进两步,后退一步。姚浏时而在木曲儿的引导下,能够清晰地表达:“那…是…过…去…的…感…觉…现…在…不…一…样…了。”显示出初步的整合迹象;时而又会陷入突如其来的混乱,拼写出:“我…到…底…是…谁?”让人心痛不已。
但无论如何,木曲儿始终陪伴在侧,无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她的声音,她的触碰,她的存在本身,成为了姚浏在两个分裂意识间摇摆时,唯一恒定不变的坐标,最温暖可靠的港湾。她是翻译,是桥梁,是灯塔,用她无尽的爱与耐心,一点一点地,帮助迷失的爱人,在意识的混沌汪洋中,艰难地拼凑着那个完整的“自我”。前路依然漫长,但专业的介入与爱的坚守,终于为这场凶险的意识整合之战,带来了系统性的支持和一抹理性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