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爱你就在今生 > 第35章 反对派最后攻势

第35章 反对派最后攻势(1/2)

目录

希望,如同石缝中挣扎而出的嫩芽,越是历经风雨摧折,其勃发的生命力便越是引人注目,也越是容易招致试图将其重新踩入泥泞的力量。姚浏那跨越五年的第一次自主触碰,以及他持续向好的康复迹象,不仅深深鼓舞了团队内的每一个人,也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其涟漪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了更广阔的外部世界。

医院方面虽然尽力保密,但姚浏这样一个特殊的病例,一个曾被宣告脑死亡边缘、又通过极其前沿且富有争议的技术手段出现复苏迹象的“奇迹”,本身就吸引着医学界和相关领域若隐若现的目光。一些模糊的消息、零星的传闻,早已在特定的小圈子里悄然流传。而姚浏的康复团队,包括“前沿生命科技”、温教授的心理干预小组以及张大师的存在,也并非密不透风。

木曲儿和姚浏那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中涉及的“魂魄”、“超自然”元素,在之前为了争取支持、寻找媒介时,就曾在一定范围内被披露,当时便已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两极分化的舆论。如今,当这个故事与“纳米机器人”、“脑机接口”、“意识复苏”这些充满未来感甚至伦理争议的词汇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时,它便不再是单纯的情感传奇,而是变成了一个涉及科学边界、生命伦理、甚至宗教信仰的复杂符号,牵动着无数人敏感的神经。

反对的声音,从未真正消失。那些坚信“生死有命”、“不可亵渎神明”的宗教保守派,那些担忧科技失控、警惕“超人类”威胁的科学伦理主义者,以及一些单纯出于嫉妒、恐惧或不理解而心怀抵触的人们,一直在暗中关注,等待着发难的时机。姚浏状况的持续好转,非但没有打消他们的疑虑,反而让他们感到了更大的“威胁”——一个成功的案例,将极大地鼓舞类似的研究,挑战他们固守的边界。

就在姚浏成功实现手指触碰木曲儿的一周后,一场精心策划、蓄谋已久的舆论风暴,毫无征兆地席卷了各大网络平台和部分传统媒体。

风暴的源头,是一家以报道猎奇、揭秘和争议性话题着称的网络媒体发布的一则长篇“深度调查”报道,标题耸人听闻——《是医学奇迹还是科学怪物?起底‘复活者’姚浏背后的伦理黑洞与超自然疑云》。报道的作者,署名为一个看似中立的笔名,但行文充满了诱导性和倾向性。

报道巧妙地拼接、剪辑甚至篡改了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它首先用煽情的笔调描述了姚浏和木曲儿的爱情故事,随即话锋一转,引用了数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学专家”和“资深生物伦理学家”的评论,质疑纳米机器人技术用于人脑的长期安全性,暗示其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基因突变或神经退化,创造出“非人”的存在。

紧接着,报道抛出了最具有杀伤力的“证据”——几段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片段。

第一段视频,似乎是从某个监控角度拍摄的病房内部,画面有些模糊,角度刁钻。视频中,可以看到姚浏在VR治疗中,因为记忆冲突而身体微微痉挛、bcI屏幕数据狂乱的画面(被刻意放慢、重复播放),同时配上了阴森诡异的背景音乐和画外音:“看!这就是所谓的‘复苏’?这更像是意识崩溃前的挣扎!谁能保证这不是科技制造出的一个痛苦的、扭曲的‘活死人’?”

第二段视频,更加恶毒。它截取了姚浏在意识混乱初期,通过bcI拼写出“因为我是魂”那令人心碎的一幕。然而,报道却完全扭曲了其背景和含义,旁白声称:“患者自身都出现了严重的身份认知障碍,否认自己人类的身份,认同于‘鬼魂’!这是否意味着,所谓的意识回归,其实是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占据了他的身体?细思极恐!”

第三段视频,则聚焦于张大师和木曲儿关于“魂魄”、“能量”、“媒介”的论述(不知从何种渠道泄露的私下交流片段),将其描绘成一种愚昧的封建迷信与现代科技荒唐结合的怪胎,质疑整个治疗团队的专业性和理智,称他们是在“用巫术指导科学,进行一场危险的造神实验”。

报道还“深入挖掘”了木曲儿的背景,暗示她因为过度悲痛而产生了幻觉和偏执,是她对“逝去爱人”的执念,推动了这场“违背自然规律”的实验,她才是这一切异常的“根源”和“催化剂”。甚至隐晦地提及姚浏父母最初签署高风险同意书时的挣扎,将其描绘成是在木曲儿情感绑架下的无奈之举。

这篇报道,如同一颗投入粪坑的巨石,瞬间激起了滔天的恶臭。它精准地抓住了公众对未知科技的恐惧、对超自然现象的本能排斥、以及对“非我族类”的警惕心理。经过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和大V的推波助澜,#停止制造科学怪物#、#姚浏实验伦理危机#、#谁为可能的灾难负责#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前列。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极端、暴戾的言论:

“太可怕了!赶紧停止实验!把他……处理掉!”

“这不是救人,这是在创造弗兰肯斯坦!”

“那个木曲儿就是个疯子!应该把她也关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