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基金会成立(2/2)
木曲儿静静地听着,心中已然明了他的方向,一股温热而澎湃的情感开始在胸腔里涌动。
姚浏的目光重新聚焦,深深地望入木曲儿的眼底,那里面有着与他同源的慈悲与力量:“这些财富,这些关注,于我们而言,不过是身外之物,甚至可能成为新的负累。我们需要的,只是这间木屋,这片山林,彼此的陪伴。但是,对于世界上很多正在经历我们曾经那种痛苦的人来说,一点点实际的帮助,一个专业的心理疏导,一个能够彼此倾诉、互相温暖的团体,或许……就是照亮他们黑暗深渊、让他们得以喘息甚至重新站起来的那束光。”
他的声音不高,却每一个字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木曲儿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我想,”姚浏终于说出了那个在他心中酝酿已久、此刻已然无比清晰的念头,“我们用这些版税收入,成立一个基金会。一个专门用于帮助那些失去至亲、承受着巨大心理创伤的人们,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经济支持,建立一个可以互相扶持的社群。名字……或许可以叫……‘重生’。”
“重生基金会……”木曲儿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名字,眼中瞬间迸发出明亮的光彩,她猛地伸出手,紧紧握住了姚浏放在桌上的手,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好!太好了!姚浏,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应该做的事!这才是我们的故事,最应该结出的果实!”
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没有对巨额财富的不舍,只有一种找到真正使命的、巨大的释然与喜悦。他们的爱,因为他们共同的经历而超越了生死;如今,他们也希望将这份爱的力量,传递给更多在黑暗中挣扎的灵魂,帮助他们获得心灵上的“重生”。
决心既下,便以雷霆万钧之势付诸行动。
姚浏和木曲儿再次联系了苏雨,将他们的决定和盘托出。电话那头的苏雨,在短暂的震惊和沉默之后,发出了由衷的、带着泣音的赞叹:“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才是你们!这才是‘归舟’和木曲儿!放心吧,所有法律、程序上的事情,包括组建最专业的团队,联系国内乃至世界顶尖的心理学家、创伤治疗专家,包在我身上!”
与此同时,姚浏再次提起了那支承载了他们太多记忆的钢笔。这一次,他不是在书写过去,而是在勾勒未来。他开始起草一份详尽的《“重生基金会”创立构想书》。他结合自身经历,以及阅读那些求助信件的感悟,清晰地阐述了基金会的宗旨:“不以怜悯的姿态施舍,而以同路人的身份陪伴,致力于为经历丧失性创伤的个体与家庭,提供科学、系统、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支持与社会援助,助力其重建内心秩序,重拾生命力量,实现心灵层面的重生。”
他规划了基金会初期的几个核心方向:设立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值守;建立“伙伴之家”线下支持团体,让经历相似痛苦的人可以定期聚会,分享感受,彼此取暖;设立“紧急救助金”,为那些因突发变故陷入经济与心理双重困境的家庭提供临时性援助;资助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推动丧失与创伤心理辅导的专业化发展……
木曲儿则拿起她的画笔,开始为基金会设计标识。她画了一株在残垣断壁的缝隙中,顽强生长、最终开出细小却坚韧花朵的植物,根系深深扎入黑暗,花朵却迎向阳光。旁边是她娟秀的字迹:“于绝望处生根,向希望处开花。”这个设计,完美地诠释了“重生”的意义。
在苏雨高效的运作和他们自身巨大社会影响力的推动下,“重生基金会”的筹备工作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他们聘请了国内最顶尖的律师团队和财务管理专家,确保基金会的运作公开、透明、专业。姚浏和木曲儿将他们所获得的绝大部分版税收入(一个足以令世人咋舌的天文数字),一次性注入了基金会的启动资金池。这一举动,经由苏雨以适当方式披露后,再次引发了全球性的轰动。这一次,不再是针对他们传奇经历的惊叹,而是对他们如此无私、如此深刻地践行自身信念的崇高敬意。
基金会成立的消息公布后,仿佛在已然波澜壮阔的湖面上,又投下了一颗更具分量的巨石。来自世界各地的捐款意向如同潮水般涌来,许多顶级的心理学者、社会工作者、甚至一些曾经从他们的故事中获得力量、如今已经走出阴霾的人们,纷纷主动联系,希望能够加入基金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数月后,“重生基金会”的揭牌仪式,没有选择在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的豪华酒店,而是极其低调地在其设立的第一个实体“伙伴之家”——一个坐落于风景清幽、交通相对便利的城郊结合部,环境宁静而充满治愈氛围的庭院内——举行。
那一天,阳光和煦,微风拂面。姚浏和木曲儿依旧没有公开露面,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庭院二楼一扇不起眼的窗户后面,透过百叶窗的缝隙,看着楼下那简单而庄重的仪式。
没有红毯,没有明星,没有长篇累牍的讲话。只有基金会聘请的专业cEo、几位德高望重的心理学界泰斗作为顾问代表,以及几位作为首批受助者代表的、眼神中带着伤痛却也闪烁着新芽般微弱希望的普通民众。
当覆盖在基金会牌匾上的红布被轻轻揭开,露出那个由木曲儿亲手设计的、象征着顽强与希望的标识时,现场响起的,不是雷鸣般的掌声,而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持久的静默。那静默里,充满了敬意、期待,以及一种仿佛种子破土前、积蓄力量的庄严。
姚浏和木曲儿并肩而立,他的手轻轻揽着她的腰。他们看着楼下那些即将因为基金会而获得帮助的人们,看着那些即将投入这项充满意义的事业的专业人士,看着那块凝聚着他们爱与责任的牌匾,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充实。
巨大的财富,没有用来堆砌个人的安乐窝;显赫的名声,没有用来换取更多的浮华。它们被转化了,如同百川归海,汇入了一条名为“慈悲”与“责任”的广阔河道,即将去滋润无数干涸的心田。
“也许,”姚浏低下头,在木曲儿耳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释然与淡淡的喜悦,“这就是那场奇迹,那465天,赋予我们最终极的意义。”
木曲儿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目光依旧温柔地注视着楼下那片充满了新生希望的土地,嘴角扬起一抹如同春日暖阳般和煦的微笑。
“嗯。”她轻轻应道,将他的手握得更紧。
窗外,阳光正好,毫无保留地洒满庭院,也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那条路,不再仅仅通向个人的宁静相守,更延伸向了无数需要被照亮的心灵黑夜。他们的爱情故事,在经历了生死的淬炼、平凡的回归后,终于在这一刻,完成了它最深刻、也最动人的升华——从守护彼此,到悲悯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