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支书开口,只一句话把“热锅”撤了灶(2/2)
晓梅手里的铅笔也“咕噜”滚下膝盖,在笔记本上画出一条歪歪扭扭的黑线,像给“新房间”打了个叉。她抬头看建国,眼神里全是问号:“爸,调研就是不拆呗?”
建国拍拍她肩膀,掌心老茧蹭得女儿生疼,却蹭得她安心:“调研就是看看情况,不一定拆。别急,听支书把话说完。”
支书看台下“凉了”,又补了几句:“我知道大家听了闲话,心长草了。可闲话就是闲话,没红头章不算数!该收玉米收玉米,该修农具修农具,别整天琢磨拆迁,把地荒了、把猪饿瘦了,不值当!”
他抬手往下压了压,像给沸腾的锅盖上盖儿:“工作组在村里待三天,挨家挨户登记,不麻烦大家。有疑疑问问,去村委会找我,别在巷子里瞎传,传得越邪乎,人心越乱!”
说到这儿,他特意点了张婶的名:“张桂兰!你别总把‘柴房十平’挂嘴边,政策没影儿的事,你算得再细也是空算盘!”
人群里爆出几声笑,张婶脸“腾”地红了,像被谁抹了辣椒水,低头拍本子上的脚印,嘴里小声回嘴:“肯定是拆迁,你就是瞒着……”
李叔不死心,又举手:“支书,那调研要是真为拆迁,补偿标准能跟隔壁村一样不?隔壁村三百五……”
“李建国!”支书一声喝,名字被喊得震天响,“我再重复一遍——没文件!没标准!你问我,我问谁去?等有红头文件,我第一时间念给大家听!现在问,就是白问!”
李叔被噎得直伸脖子,像吞了整颗鸡蛋,张了张嘴,最后只能蹲下去,拿小石子在地上画圈,一圈套一圈,像给“三百五”画坟头。
支书又说了几句“踏实种地、安心过日子”的官话,便宣布散会。人群“呼啦啦”起身,小马扎“噼里啪啦”合拢,像给这场热闹拉上帘子。灯泡还亮着,电流声却显得孤单,照得地上满是影子——长的、短的、胖的、瘦的,像一地掉落的算盘珠子,被风滚得四处跑。
张婶拎着她被踩了脚印的小本子,挤在人流里,嘴里跟李婶叨叨:“我就说支书没说实话!调研不量面积干啥?肯定是为拆迁打底儿!你等着,过不了多久,准有文件下来!”
李婶点头如捣蒜,手里捏着剩半截的干馒头,馒头渣一路掉,像给“两万三”撒纸钱:“我也觉得是!要不干嘛让全村都来?怕提前说乱了套!”
两人越说越兴奋,刚才的失望被新火苗点着,又烧得噼里啪啦,连脚步都比来时快,像要去追那“三百五”。
林家一家人慢慢往回走。晓阳走在最前,铁皮青蛙揣在兜里,忘了蹦,也忘了叫。晓梅跟在后面,偶尔踢踢路边的小石子,石子滚进草丛,惊起几只蛐蛐,“吱吱”唱两声,又归于平静。
“别不高兴。”赵秀兰拉拉晓梅的手,“没拆迁也挺好,咱家院子能晒玉米、能种青菜,搬去新楼,连根葱都得花钱买。”
晓梅点点头,却还是噘着嘴:“我就是想要个新房间,能把书本摆得整整齐齐……”
“想整齐还不容易?”建国笑着说,“等收了玉米,我给你在院子里搭个小书房,南窗北墙,比你画的还标准!再放张书桌,让你把青蛙、铅笔、本子都摆开!”
晓阳一听,眼睛亮了:“爸,那也给我搭个小屋,放我的小木车和铁皮青蛙!”
“搭!都搭!”建国揉揉两个孩子的头,掌心老茧蹭得他们生疼,却蹭得他们直笑,“靠自己双手挣来的,比拆迁款踏实!”
林老太拄着拐杖,步子慢却稳,她抬头看天,月亮像被谁咬了一口的饼,挂在槐树梢上,清冷冷地照下来,把一家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条不会断的绳子,把日子牢牢拴在一起。
风从玉米地吹来,带着干叶摩擦的“沙沙”声,像给这场“空欢喜”收尾,也像给下一场“踏实日子”开幕。没人再提拆迁的闲话,只有晓阳偶尔问一句:“爸,咱啥时候搭小屋?”
建国笑着应:“收了玉米就搭,不耽误你放青蛙。”
笑声飘在月光里,像给清溪村的夜撒了一把糖,甜得悠长,也暖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