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测量队来,林家递证不慌忙(2/2)
厢房白墙灰瓦,窗花是晓梅剪的胖娃娃抱鲤鱼,红光一闪:宽4.2米,长6米,面积25.2平。
赵队长报数:“正房100,厢房25.2,合计125.2平,比预登记多5.2平,误差合理!”
他在记录本上写下数字,字迹工整,像给面积穿上了制服。
建国接过笔,先给老太看,老太眯眼点头,他才郑重签名——“林建国”三个字,一横一竖都像用尺子量过,端端正正落在纸上。
晓阳拍小手:“哇!我爸的字比老师还好看!”
赵队长笑:“小朋友,你爸不仅字好看,办事更漂亮!”
测量完毕,赵秀兰端出凉茶。
搪瓷杯印着“劳动光荣”,杯沿磕掉一小块,却盛满琥珀色的凉茶,里头漂着两片薄荷,像绿色小舟。
她一人递一杯,声音温软:“同志们,喝口茶再走,解解暑。”
赵队长一口下去,薄荷凉混着冰糖甜,从喉咙一直滑到心底,他长出一口气:“大嫂,这茶比汽水还舒坦!”
建国又端来一锅红薯粥,粥面结了一层金黄皮,像给粥戴了顶纱帽。他拿木勺轻轻一搅,甜香立刻扑出来,像有人往空气里撒了一把糖霜。
“都尝尝,新下来的红薯,甜着呢!”
工作人员一人一碗,唏哩呼噜喝起来。粥稠得能立住勺子,喝一口,满嘴软糯,甜到舌根。
晓阳蹲在旁边,一边喝粥,一边拿木勺在粥面上画圈,圈里映出他的小脸,也映出他咧开的嘴。
赵队长喝完,抹抹嘴,声音里带着粥的甜:“测了这么多家,就数你家最省心!证件齐、配合好、觉悟高!”
他抬眼望望小院——玉米排方阵,柴房虽旧却整洁,鸡笼里还躺着一枚新鲜蛋,一切都井井有条,像一幅会呼吸的年画。
送测量队出门时,夕阳已斜,秋阳把青石板晒得发烫,像给地面铺了一层暖炕。
建业扛起三脚架,一直送到巷口。他冲赵队长咧嘴笑,露出整齐的白牙:“刚才我不懂事,说了糊涂话,您别见怪。”
赵队长拍拍他肩膀,掌心带着红薯粥的温度:“知道错就行!像你家这样踏实,拆迁肯定顺顺利利!”
三轮车“突突”启动,留下两道浅浅的辙痕,辙痕里盛满夕阳,像两条金色的小河,一直流向村外。
建国站在门口,目送车子远去,才转身回院。
老太坐在藤椅上,继续缝那只破袜子,针脚密密,像给日子再加一道补丁。
“建国,”她头也不抬,“125平,踏实不?”
建国笑,眼角纹路像扇子展开:“踏实!比多算那几平踏实一百倍!”
秀兰在厨房洗碗,水声“哗啦啦”,她探头出来:“晚饭我多做两个菜,庆祝测量顺利!”
晓阳举着小木车,满院跑:“我有125平啦!比我同学家都大!”
夕阳把院子涂成金色,玉米在墙角闪光,红薯粥的甜香还在空气里打转。
林家小院,像被“踏实”二字镶了金边,在秋阳里熠熠生辉。
夜深了,蟋蟀在墙角低唱,月光从槐树叶缝漏下,像撒了一地碎银。
建国把红布包重新锁进柜子里,钥匙“咔哒”一声,像给这一天上了锁。
他站在院中央,抬头望天,银河像一条被风抖开的白绸,静静铺在头顶。
他心里默念:125平,不多不少,正好盛放一家人的春夏秋冬。
灶房还亮着灯,秀兰在蒸明天早饭的馒头,热气从窗缝钻出来,带着面粉的甜。
老太的针线筐放在堂屋桌上,银针在月光下闪着微光,像给“踏实”二字,又绣了一道边。
晓阳翻个身,梦里还在嘟囔:“125平,放我的小木车,再放铁皮青蛙,还有空地踢毽子……”
风掠过屋顶,带走最后一丝白日的喧嚣,却把“心安”二字,牢牢钉在林家小院的门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