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 > 第45章 林家定案,协议细节逐字看

第45章 林家定案,协议细节逐字看(2/2)

目录

“2005年3月31日前交房?”林建国指着日期,“现在是2004年3月,还有一年,时间够装修吗?”

“够!”王同志说,“交房前三个月,你们就能去看房,量尺寸、选材料,到时候我帮你们跟物业打招呼,提前进场准备。”

林建业今天没去镇上打工,正在里屋整理自己的行李(他打算等林家搬新家后再去城里),听见外面的话,也凑了过来,指着协议里的“装修补偿”:“哥,装修补偿是20万吧?我上次跟装修队打听,80平的房简单装下来得18万,剩下的2万够买家具了。”

建国点点头,又跟王同志确认:“装修补偿包含在190万里了吧?不会再扣钱吧?”

“肯定不扣!”王同志拍了拍胸脯,“190万是净得的,除了交房时可能要交的物业费,啥钱都不用再掏。物业费也不贵,每月每平1块钱,80平的房每月80块,一年也才960块。”

林老太突然想起件事,从针线笸箩里拿出个小本子,是她平时记家用的,翻到某一页:“王同志,协议里没写‘相邻房屋的采光保障’,101和102旁边会不会盖杂物间?之前听建国说,3号楼旁边要盖东西,别挡着光。”

这话提醒了建国,他赶紧问:“对,之前我去安置区看,3号楼2单元旁边插了小旗子,说是要盖杂物间,101和102会不会受影响?”

王同志愣了一下,随即从文件夹里拿出张补充条款,递过来:“林大哥,您放心,这是刚打印的补充条款,上面写着‘3号楼1单元101、102室南侧5米内不建任何建筑物,保障采光’,我特意让上面加的,就怕您惦记这事。”

建国接过补充条款,上面盖着拆迁办的红章,字迹清晰。他把条款跟协议订在一起,笑着说:“王同志,你想得太周到了,我妈就怕屋里暗,有这条款,她肯定放心。”

全家又把协议和补充条款逐字逐句看了一遍,晓梅的小本子记满了整整两页,从安置房位置、面积,到现金到账时间、违约责任,甚至连物业费标准都记了下来。林老太还让建国把“逾期交房补偿”和“采光保障”两条用红笔标出来,说“这两条重要,别到时候忘了”。

确认没任何问题后,建国拿起笔,在协议的“被拆迁人”处签下自己的名字。字迹不算好看,却写得工工整整,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像在雕刻日子的踏实。他签完,又让赵秀兰也签了字——按村里的规矩,夫妻双方都得签。

王同志收起协议副本,笑着说:“林大哥,你们家这是村里第一个完成谈判的,下午我就把协议送总部备案,过两天就能把‘选房确认单’给你们送过来。以后村里要是有别家问,我就拿你们家当例子,让他们学学,按规矩来,不吵不闹,啥都顺顺利利的。”

送走王同志,全家都松了口气。林老太坐在藤椅上,喝着刚温的米酒,笑着说:“这下踏实了,明年春天就能搬新家,我还能在101的阳台种点青菜,跟老院一样。”

赵秀兰把协议放进红布包——这布包是老太年轻时绣的,装了十几年证件,边角有点磨损,却比任何盒子都让人安心。她把包锁进堂屋的柜子里,说:“等100万到账,咱先存80万定期,留20万装修,再给妈买台洗衣机,省得她手洗衣服累。”

“我还要书架!”晓阳蹦着说,手里的铁皮青蛙“咔嗒”蹦到木工角,“爸,新书架要能放我的漫画书和铁皮青蛙!”

“没问题!”建国拿起刨子,继续刨松木,“不仅给你搭书架,还在102的客厅给你留个小角落,放你的小木车,让你在新家也能玩。”

晓梅靠在门框上,看着满院的家人,心里暖暖的:“等搬了新家,我就能在102的书桌前写作业,不用再挤在堂屋了。对了爸,别忘了给奶奶的房间装个扶手,她晚上起夜方便。”

“忘不了!”建国笑着说,“还得给卫生间铺防滑砖,买个矮点的马桶,都按你奶奶的习惯来。”

夕阳慢慢沉到村西头的白杨树后面,把林家小院的青石板染成了暖橙色。赵秀兰去厨房炖了红薯粥,甜香飘满了整个院子;晓梅帮着收拾桌上的协议和本子;晓阳还在玩铁皮青蛙,笑声清脆;建国陪着老太坐在藤椅上,聊着明年装修的细节。

院门外传来张婶的声音,她正跟刘寡妇嘀咕:“林家咋这么快就签协议了?肯定是偷偷找了关系,不然哪能这么顺利!我家还没谈拢呢,漏报的5平还没补回来……”

赵秀兰听见了,却没在意,只是跟建国笑着说:“随她们说,咱自己日子踏实就行。”

建国点点头,手里的刨子还在“沙沙”响,松木的香味混着红薯粥的甜香,飘得老远。他知道,这协议签得顺利,不是靠关系,是靠全家的谨慎和配合,靠不贪多、不闹事的踏实——就像这院里的老槐树,慢慢长,慢慢熬,才能枝繁叶茂,结出甜果子。

夜色渐浓,林家的灯亮了,暖黄的光透过窗户,照在院心的青石板上,像给这踏实的日子,镀了层安稳的金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