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 > 第64章 木工铺开,建国手艺获认可

第64章 木工铺开,建国手艺获认可(2/2)

目录

一上午下来,建国接了三个活:王奶奶的旧椅修复、刘寡妇的儿童书桌、老周的带书架书桌。晓阳帮着递工具、擦凳子,忙得满头大汗,却没喊一句累,中午赵秀兰送来午饭时,他还兴奋地说:“妈,咱家铺子好多人来!我以后每天都来帮忙!”

赵秀兰拎着个保温桶,里面是刚炖好的玉米排骨汤,还有两馒头:“你爸这手艺,我就知道能行。刚才王奶奶给我送了罐萝卜干,说谢谢你帮她修椅子,还说要给你宣传宣传。”

建国接过保温桶,打开盖子,排骨汤的香味飘满了铺子:“还是王奶奶实在,咱这铺子刚开,全靠街坊邻居帮衬。”他给晓阳盛了碗汤,“快喝,下午还得给刘寡妇的书桌下料。”

正吃着,铺门口突然传来个尖细的声音:“哟,建国,这铺子开得挺热闹啊?”

建国抬头一看,是张婶,手里拎着个空菜篮,菜篮上的藤条断了一根,用红绳绑着。她走进来,眼睛在铺子里扫了一圈,从木工台看到小凳子,最后落在那罐萝卜干上:“王奶奶给你的?她可真偏心,我上次让她给我点,她说‘要给建国留着’,合着你修个椅子,还能换罐萝卜干,比上班还划算。”

建国没接话,只是笑了笑,继续喝汤。晓阳却忍不住了:“张奶奶,我爸修椅子没收钱,王奶奶才给萝卜干的!我爸手艺可好了,好多人来做家具!”

张婶撇了撇嘴,伸手摸了摸旁边的小凳子:“这凳子看着一般,没钉钉子,能结实吗?我家之前买的实木凳子,都是钉钉子的,坐了好几年都没坏。”

赵秀兰放下碗,笑着说:“张婶,这是卯榫结构,比钉子结实多了,你看这凳腿,晃都晃不动,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这个不会。”她拿起凳子,轻轻往地上磕了磕,声音清脆,没一点松动的杂音。

张婶被噎得没话说,又瞟了眼桌上的排骨汤:“你们还挺会享受,开店还带排骨汤,我家老周中午就吃的馒头咸菜。”说完,没等回应,就拎着菜篮悻悻地走了,红布帘被她甩得“啪”响。

晓阳皱着眉说:“张奶奶咋总说怪话?咱又没惹她。”

“随她,她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赵秀兰摸了摸儿子的头,“你爸这手艺,靠的是踏实,不是靠嘴说,以后她自然会知道。”

下午,建国按计划给刘寡妇的书桌下料。他先用卷尺在杉木上量好尺寸,用粉笔画出轮廓,再拿起锯子,“沙沙”地锯起来。锯子是新磨的,锯齿锋利,没一会儿就锯出块方方正正的桌面。晓阳蹲在旁边,帮着把锯下来的边角料收拾到小筐里,嘴里还哼着儿歌,铺子里的刨子声、锯子声混着儿歌,热闹又踏实。

没过多久,王奶奶就来取椅子了。看见修好的旧木椅,她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了:“这跟新的一样!你看这扶手,一点都不晃了,划痕也没了!”她试着坐了坐,椅腿稳稳的,比之前还结实,“建国,你这手艺真是绝了!我回去就跟小区的老姐妹说,让她们都来你这儿做家具!”

王奶奶没骗人,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有小区的老人来铺子里,有的要修旧家具,有的要做小马扎、小凳子,建国都一一应下来,价格公道,手艺又好,没几天就攒下了好口碑。

有次,住在6号楼的李阿姨来做衣柜,看见建国做的榫卯结构,忍不住说:“我之前在城里家具城看的衣柜,都是钉钉子的,还卖好几千,你这卯榫的,肯定比那个结实,价格还便宜一半!”

建国笑着说:“咱做家具,讲究的是实在,木料要好,工艺要细,不能坑街坊邻居。你这衣柜要啥样式?推拉门还是平开门?”

“推拉门,省地方。”李阿姨比划着,“里面要两个抽屉,放内衣袜子,再做个隔板,放外套。”

“行,十天给你做好,做好了我让建业帮你送过去。”建国拿出纸笔,把要求记下来,“木料用松木,烘干过的,不会开裂,你放心。”

李阿姨放下定金,走的时候还跟路过的邻居说:“林家木工铺的建国,手艺好还实在,做家具找他准没错!”

日子一天天过去,建国的木工铺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天早上一开门,就有街坊来排队,有的是来取做好的家具,有的是来订新的,还有的是来修旧家具的。建业每天下班都会来帮忙,接待客户、记录订单、采购木料,兄弟俩分工明确,效率高了不少。

晓阳每天放学都会来铺子里,帮着擦凳子、递工具,有时候还会给客户的孩子讲故事,不少客户都说:“你们家晓阳真懂事,跟你一样实在。”

月底的时候,建国算了笔账:这个月一共接了23个活,有修家具的,有做定制家具的,除去木料成本和房租,净赚了8000块——比他之前在村里干零活,一个月多赚了一倍还多。

晚上回家,建国把账本放在桌上,全家都围过来看。林老太看着账本上的数字,笑得眼睛都眯了:“建国,你这手艺没白学,靠自己的手吃饭,踏实!”

赵秀兰端来刚煮好的饺子:“今天得庆祝庆祝,包了你爱吃的韭菜鸡蛋馅,还有晓阳爱吃的猪肉白菜馅。”

晓阳趴在桌上,看着账本上的“8000”,兴奋地说:“爸,咱们能买新的刨子了吗?你上次说那个合金刨子,能刨得更快!”

“买!”建国摸了摸儿子的头,心里满是踏实,“下个月就买,再进点好木料,争取多接几个活,让咱日子过得更红火。”

建业也笑着说:“哥,我跟五金店的老板说了,以后买螺丝、合页,他给咱算批发价,能省不少钱。下次再有客户要做带五金件的家具,咱成本更低。”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账本上,“8000”这个数字显得格外温暖。桌上的饺子冒着热气,萝卜干的香味混着饺子馅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建国看着眼前的家人,心里突然明白:这木工铺赚的不只是钱,更是街坊邻居的信任,是家人的安心,是靠自己双手打拼出来的踏实日子。

第二天一早,“林家木工铺”的红布帘又准时拉开。建国站在门口,看着来往的街坊,有的笑着跟他打招呼,有的说“建国,我家的衣柜啥时候好”,还有的带着新客户来——都是王奶奶、刘寡妇他们介绍来的。

阳光落在红布帘上,小凳子的图案晃了晃,像个小小的军功章。建国走进铺子里,拿起刨子,对着块新的松木刨了下去,木屑卷成小卷,落在地上像堆金闪闪的细沙。他知道,只要凭着这门手艺,踏实肯干,往后的日子,一定会像这松木一样,越打磨越光滑,越走越红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