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张婶眼红,说风凉话酸林家(2/2)
晓阳接过馒头,刚要道谢,就听见铺外传来张婶的声音,正跟隔壁水果店的老板聊天:“你不知道,林家那木工铺,都是靠街坊照顾生意,手艺也就那样,用的还是松木,我看用不了半年就得关门!”
晓阳气得攥紧了馒头,就要出去理论,却被建国拉住:“别去,跟她计较啥?咱把活做好,比啥都强。”
王爷爷也叹了口气:“张婶就是这脾气,见不得别人好。你别往心里去,我回去跟小区的老姐妹们说说,让她们都来你这儿做家具,保准你生意越来越好!”
接下来的几天,张婶总爱绕路经过木工铺,要么站在门口说几句风凉话,要么跟路过的邻居嘀咕“林家生意好是靠运气”“松木家具不耐用”。有次赵秀兰来给建国送午饭,正好听见张婶跟五金店的老板说:“建国那木工铺,也就骗骗老街坊,等他赚够了钱,指不定就卷钱跑了!”
赵秀兰没生气,只是笑着走过去,把保温桶递给建国:“刚炖的鸡汤,快喝,凉了就不好喝了。王老板,要不要尝口?我炖了一个上午,放了当归和枸杞,补身子。”
五金店的王老板赶紧摆手:“不用不用,你们吃。”他看了眼张婶,又看了看赵秀兰,赶紧转移话题,“建国,昨天跟你说的那个客户,今天下午会来,他想做套书桌书柜,你记得准备下。”
张婶见没人接她的话,尴尬地拎着菜篮走了,走的时候还不忘瞪了赵秀兰一眼——她没想到赵秀兰这么能忍,自己说的那些风凉话,人家根本没往心里去。
更让张婶窝火的是,没过几天,她儿子的书桌突然坏了——桌腿歪了,桌面裂了道缝,是儿子昨天写作业时用力过猛磕的。张婶本来想让儿子自己修,可儿子捣鼓了半天,不仅没修好,还把桌腿磕掉了块漆,气得张婶直骂“没出息”。
没办法,张婶只能厚着脸皮,让儿子偷偷去找建国修书桌。她儿子攥着书桌的零件,磨磨蹭蹭地走到木工铺,看见建国正在做书柜,不好意思地说:“林叔叔,我妈让我来修书桌……”
建国放下手里的锯子,接过书桌零件看了看:“能修!桌腿我给你加固下,桌面裂的缝我用木胶补好,再打磨掉漆,保准跟新的一样。”
“多少钱?”张婶儿子小声问,“我妈说……说不能让你白忙活。”
“不用钱。”建国笑着拍了拍他的头,“你跟晓阳是同学,这点活不算啥。你下午来取就行,保证不耽误你晚上写作业。”
张婶儿子没想到这么顺利,感激地说了声“谢谢林叔叔”,蹦蹦跳跳地走了。下午他来取书桌时,建国还特意在桌腿上贴了块防滑垫:“这样你写作业时,桌子就不会晃了。”
这事很快就被张婶知道了——她儿子回家后,兴奋地跟她说了建国怎么修书桌,怎么贴防滑垫,还说“林叔叔的手艺比城里师傅还好”。张婶听了,心里又酸又尴尬,嘴上却硬着说:“他就是想让你帮他宣传,别傻了!”
可从那以后,张婶就很少再来木工铺挑刺了。偶尔路过,看见铺子里热闹的场景,她也只是匆匆走过,不再说风凉话。有次赵秀兰在小区菜市场遇见她,还主动跟她打招呼:“张婶,买黄瓜啊?我家晓阳最爱吃凉拌黄瓜,你这黄瓜看着真新鲜。”
张婶愣了一下,赶紧点头:“是啊,刚摘的,新鲜得很。”她犹豫了一下,又补充了句,“上次……上次我儿子的书桌,谢谢你家建国了。”
“都是街坊,不用客气。”赵秀兰笑着说,“以后你家有啥要修的,尽管去找建国,他手艺好,还实在。”
张婶没再说话,只是拎着菜篮匆匆走了,心里却不像之前那样别扭了——她终于明白,林家的生意好,不是靠运气,是靠建国的手艺和实在,自己之前的那些风凉话,不过是嫉妒心在作祟,根本影响不了人家的日子。
而“林家木工铺”里,建国还在忙着做家具。晓阳趴在旁边的小凳子上,帮着给木料编号,嘴里哼着儿歌:“木工铺,真热闹,刨子锯子叮当响,做衣柜,做凳子,街坊邻居都夸奖……”
阳光透过铺子的大窗户,照在木工台上的衣柜门板上,泛着暖黄的光。木屑还在不断地卷出来,落在地上像堆金闪闪的细沙,混着晓阳的儿歌和建国的刨子声,把这个暮春的上午,衬得格外踏实、热闹。
傍晚的时候,建国算了算当天的账:修了三张旧家具,订了两套新的(书桌书柜和衣柜),赚了三百多块。晓阳帮着把修好的凳子搬到车上,准备给王爷爷送过去。赵秀兰来接他们回家,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买的肉包子(晓阳最爱吃的)。
“今天累坏了吧?”赵秀兰递过个肉包子,“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王奶奶刚才还来电话,说给你腌了罐辣椒,让你明天去拿。”
建国接过包子,咬了一口,肉汁的香味在嘴里散开:“不累,比在村里干零活轻松多了。你看这铺子,每天都有街坊来,心里踏实。”
晓阳也咬着包子,含糊地说:“爸,明天张奶奶会不会来?我还想跟她说说你修书桌的事!”
赵秀兰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随她来不来,咱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你爸这手艺,靠的是实在,不是靠别人说。”
夕阳落在“林家木工铺”的红布帘上,小凳子的图案被染成了暖橙色。一家三口骑着自行车往家走,车筐里的肉包子冒着热气,混着木屑的香味,飘在商业街的暮色里。远处传来张婶家的争吵声(大概是老周又跟她拌嘴了),可林家的笑声却比往常更响亮——他们知道,只要凭着这门手艺,踏实肯干,往后的日子,一定会像这夕阳一样,暖烘烘的,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