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晓梅入学,适应新校生活(2/2)
那天周末下午,晓梅正在家里整理笔记,院门外突然传来“笃笃”的拐杖声——是张婶,手里拎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斤苹果,站在门口,脸有点红,不像平时那样张扬,反而透着股局促。
“秀兰在家吗?”张婶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眼睛往屋里瞟,看见晓梅,又赶紧移开目光,“我……我路过,顺便来看看。”
赵秀兰正在腌萝卜干,听见声音走出来,笑着招呼:“张婶,进来坐,晓梅,给张奶奶倒杯水。”
晓梅端水过来时,张婶正攥着网兜,手指在苹果上蹭来蹭去,像是有话要说,却又不好意思开口。赵秀兰看出来了,笑着说:“张婶,是不是有啥事儿?跟我还客气啥。”
张婶深吸一口气,终于抬起头,目光落在晓梅身上,语气有点别扭:“也没啥大事……就是婷婷,最近成绩不太好,老师说她基础差,我想着……晓梅你成绩好,能不能帮她补补?不用太麻烦,周末来家里补两小时就行。”
她说完,又赶紧补充:“不是我求你啊,是婷婷自己想补,她说跟你同桌,听你讲题清楚……”
晓梅还没说话,赵秀兰先笑了:“这有啥麻烦的!晓梅,你周末有空就帮婷婷补补,同学之间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晓梅点点头,看着张婶局促的样子,想起之前张婶总说风凉话,心里却没半点计较:“张婶,不用去你家,周末让婷婷来我家吧,我家有书桌,笔记也方便拿。”
张婶愣了一下,好像没料到晓梅会这么爽快。她攥着网兜的手松了松,把苹果往桌上一放:“那……那谢谢晓梅了,苹果你拿着。”说完,没等赵秀兰推辞,就转身走了,脚步比来时快了些,像是怕多待一秒就露了怯。
看着张婶的背影,晓梅忍不住笑了:“妈,张婶好像有点不好意思。”
“她啊,就是好面子。”赵秀兰把苹果放进果盘,“不过婷婷这孩子,本质不坏,就是没人好好引导,你多耐心点,肯定能帮她跟上。”
周末那天,张婷婷果然来了。她穿着件白色t恤,手里拎着个旧笔记本,站在林家院门口,不像平时那样张扬,反而有点拘谨。晓梅把她领进自己的房间——书桌上摆着两本数学练习册,一本是晓梅的,上面写满了批注,另一本是新的,是晓梅特意给她买的。
“我们从基础题开始吧。”晓梅翻开练习册,指着第一页的选择题,“你先做这五道,不会的标出来,我给你讲。”
张婷婷点点头,拿起笔,却半天没下笔——很多知识点她都忘了,连最基础的公式都记不清。晓梅没催她,只是坐在旁边整理笔记,等她实在憋得慌了,才轻声提醒:“这道题用勾股定理,a2+b2=c2,记得吗?”
张婷婷抬头看了晓梅一眼,见她眼里没有嘲笑,只有耐心,才慢慢拿起笔,开始演算。那天下午,晓梅没讲难题,只帮她补基础——记公式、练计算、讲简单的应用题,每讲一道题,都要问她“听懂了吗”,直到她点头才往下讲。
临走时,晓梅把自己的错题本递给她:“这里面都是我之前做错的题,你回去看看,不会的下周问我。”
张婷婷接过错题本,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突然小声说了句:“谢谢。”
晓梅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不用谢,我们是同桌嘛。”
张婶来接婷婷时,正好看见两人站在院门口说话,婷婷脸上带着点笑意,不像平时那样耷拉着嘴角。她走过去,没像往常那样说酸话,只是对着晓梅点了点头:“麻烦你了,晓梅。”
“没事,婷婷很聪明,下次多练几道题,就能跟上了。”晓梅笑着说,语气真诚,没有半点敷衍。
回家的路上,张婷婷把错题本抱在怀里,跟张婶说:“妈,晓梅讲题真清楚,我好像能听懂了。”
张婶没说话,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之前总觉得林家“运气好”,现在才明白,晓梅的成绩好、受欢迎,不是靠运气,是靠踏实和认真;婷婷的落后,也不是因为“笨”,是自己没好好引导,还总跟人攀比,忽略了孩子的心思。
而林家小院里,晓梅正跟赵秀兰说婷婷的进步:“她其实很聪明,就是之前落下的太多,补两周肯定能跟上。”
赵秀兰摸着晓梅的头,眼里满是欣慰:“我闺女就是懂事,不管到哪,都知道踏实做事、帮衬别人。”
晓梅拿起桌上的笔记,翻开新的一页,用红笔写下“下周帮婷婷补几何”。窗外的夕阳透过窗户,落在笔记上,把字迹染成了暖橙色。她知道,转学来的这段日子,她不仅适应了新学校,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像爸妈说的,不管到哪,只要踏实做事、真诚待人,总能被人接纳,总能把日子过好。
接下来的几周,张婷婷每周都来林家补习。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抵触,会主动问晓梅“这道题怎么做”,也会认真记笔记,甚至在课堂上,还会举手回答简单的问题。李老师在班里表扬她进步大,张婷婷脸红着坐下,偷偷看了眼晓梅,嘴角露出了点笑意。
张婶再来林家时,不再像之前那样局促,会主动跟赵秀兰聊婷婷的进步,还会给晓梅带点零食:“晓梅,婷婷说你爱吃饼干,我给你买了两包,你拿着。”
晓梅接过饼干,笑着说:“谢谢张婶,婷婷最近进步很大,下次测验肯定能及格。”
看着两个孩子越来越融洽,赵秀兰心里也暖——她知道,这就是林家一直坚守的道理:真诚待人、互相帮衬,不管是邻居还是同学,只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计较,总能把关系处好,把日子过暖。
那天晚上,晓梅写日记时,在本子上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写着:“新学校很好,同学很好,以后要继续努力,帮婷婷跟上,也帮更多同学进步。”窗外的月光洒在日记上,像层薄薄的银纱,裹着这个踏实又温暖的夜晚,也裹着晓梅在新学校里,慢慢扎根、慢慢成长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