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 > 第67章 秀兰融城,暖邻善处显温情

第67章 秀兰融城,暖邻善处显温情(2/2)

目录

从那以后,广场上的广场舞音量小了,结束时间也早了,再也没人投诉。张婶偶尔趴在阳台上看,见大家跳得热闹又不吵闹,嘴里嘟囔两句,却没再去找物业。

有次跳完舞,赵秀兰看见张婶拎着菜篮回来,菜篮里的西红柿掉了两个在地上,滚到路边。她赶紧跑过去,帮着捡起来,用布擦了擦:“张婶,小心点,别摔着。”

张婶接过西红柿,脸有点红,没像平时那样说酸话,只是小声说了句:“谢谢。”

赵秀兰笑了笑:“不客气,快回家吧,天快黑了。”

看着张婶的背影,旁边的王阿姨说:“秀兰,你也太好脾气了,她之前那么说你,你还帮她。”

“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计较那么多干啥。”赵秀兰拍了拍身上的灰,“你看咱现在跳广场舞,音量小,结束早,大家都开心,比吵架强多了。”

阿姨们都点点头,觉得赵秀兰说得在理——跟人相处,多份包容,少份计较,日子才能舒心。

晚上晓梅放学回家,看见妈妈在厨房腌萝卜,萝卜切得大小均匀,撒着盐,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妈,今天跳广场舞开心吗?”晓梅放下书包,走过去帮着递碗。

“开心,还帮你刘阿姨开了锁,中午留她吃了饭。”赵秀兰把腌好的萝卜装进坛子里,“对了,你张奶奶今天掉了西红柿,我帮她捡了,她还跟我说谢谢了。”

晓梅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妈,你也太厉害了,连张奶奶都跟你说谢谢了!”

“其实啊,不管住村里还是住城镇,处好邻居关系都很重要。”赵秀兰擦了擦手,给晓梅倒了杯牛奶,“你在学校跟同学相处,不也是这样吗?多帮别人一点,多包容一点,大家才能好好相处。”

晓梅点点头,想起自己在学校帮同学讲题,跟同桌互相借笔记,心里突然明白:妈妈说的相处之道,不管是邻里还是同学,都是一样的——真诚待人,互相帮衬,日子才能过得暖。

周末那天,刘阿姨特意给林家送了件新做的小棉袄,是给晓阳的,上面绣着个小小的青蛙图案(跟晓阳的铁皮青蛙一样)。“秀兰,谢谢你上次帮我,这棉袄是我连夜缝的,晓阳穿肯定合适。”

赵秀兰接过棉袄,摸了摸布料,又软又暖和:“你太客气了,这点忙不算啥。晓阳,快谢谢刘奶奶。”

晓阳穿着新棉袄,蹦蹦跳跳地说:“谢谢刘奶奶!我要穿着新棉袄去木工铺帮爸爸!”

看着晓阳开心的样子,刘阿姨笑着说:“以后你家有事,尽管跟我说,别客气!”

赵秀兰送刘阿姨出门时,看见张婶在楼下晒被子,被子上的花纹是去年流行的样式。张婶看见她们,犹豫了一下,还是笑着点了点头。赵秀兰也笑着回应,心里觉得:日子就像这晒在阳光下的被子,只要多晒晒太阳,多透透气,那些之前的别扭和隔阂,总会慢慢消散。

傍晚的阳光落在安置区的楼群上,给墙面镀上了层暖黄的光。赵秀兰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跳广场舞的阿姨们,看着拎着菜篮回家的邻居,看着远处木工铺方向飘来的淡淡松香味,心里满是踏实——住进城镇的这些日子,她不仅适应了新的生活,还收获了邻里间的温暖。这些温暖,不像拆迁补偿那样实实在在,却像冬日里的阳光,一点点焐热了日子,让这个陌生的城镇,变成了真正的“家”。

晓梅走过来,靠在妈妈身边:“妈,以后我周末也跟你去跳广场舞吧?”

“好啊,正好跟你王阿姨学学,她跳得最好。”赵秀兰摸了摸女儿的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夕阳上,心里突然想起在村里的日子——那时候的日子清净,现在的日子热闹,各有各的好,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邻里和睦,不管住在哪,日子都能过得舒心、踏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