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张婶儿子,沉迷赌博输余款(2/2)
“我不管!”张婶撒起了泼,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就是你们家太有钱,才让张明心里难受!你们要是有点良心,就借我5万,帮我们家度过难关,不然我就天天来你们家闹!”
晓阳被这阵仗吓了一跳,躲到赵秀兰身后,小声说:“妈,张婶好吓人……”
正在屋里缝补衣服的林老太听见动静,也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没缝完的袜子:“张婶,你先起来,有话好好说。借钱可以商量,但你不能把自己家的错怪到别人头上。张明赌钱是不对,可你作为妈,没及时拦着,也有责任。我们家的钱,是给晓梅读书、给建业娶媳妇的,不是大风刮来的,就算借你,也得看你能不能还,能不能保证张明以后不赌。”
张婶见林老太说话有理有据,又看了看周围围过来的邻居,脸上有点挂不住,却还是嘴硬:“我保证!只要你们借钱,张明以后再也不赌了!”
“不是我们不借。”赵秀兰扶起张婶,给她拍了拍身上的灰,“我们家刚给木工铺进了批木料,还订了新电锯,手里只剩2万应急的钱。要是你不嫌弃,这2万可以先拿给你,不用你急着还,但你得答应我,好好管着张明,让他找份正经活,别再去赌场了。”
张婶看着赵秀兰递过来的2万块钱,心里又酸又愧——之前总跟林家比,说风凉话,现在自己家出事,林家却肯主动帮忙。她接过钱,手都在抖,却还是没说谢谢,转身就往家走,走得飞快,像是怕多待一秒就露了怯。
看着张婶的背影,刘寡妇抱着儿子走过来,叹了口气:“秀兰,你们也太实在了,她刚才还跟我抱怨‘林家运气好’,现在你们还借钱给她。我家儿子之前也爱赌,我把他锁在家里半个月,又送他去镇上工厂打工,现在才踏实下来,张婶要是不狠点心管张明,这钱早晚还得被输光。”
赵秀兰点点头:“我也知道,可毕竟是邻居,能帮一把是一把。希望这钱能让她醒悟,别再纵容儿子了。”林建国则拿起刨子,继续打磨小凳子:“钱借出去是情分,能不能改好还得看他们自己。咱过日子,还是得踏实,别贪快钱,不然早晚出岔子。”
当天下午,张婶拿着2万块钱,跟高利贷的人商量,说剩下的5万会慢慢还。高利贷的人看她确实没钱,又怕把事闹大,勉强同意了,但放话“一个月内必须还清,不然还得上门要”。
张婶以为这事暂时过去了,可没几天,张明又偷偷去了赌场——他总想着“赢回剩下的钱”,结果不仅没赢,又欠了1万。这次,高利贷的人没再留情,直接在张婶家的门上喷了红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大字在白墙上格外刺眼,还在楼道里贴满了张明的欠条复印件。
邻居们都来看热闹,有人拍照,有人议论,张婶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只能抱着头哭。张明则彻底慌了,收拾了几件衣服,趁夜跑了,连手机都关了,再也联系不上。
张婶走投无路,只能又去找林家,想再借点钱,可这次,赵秀兰没再借她——不是狠心,是知道这钱借出去也填不满赌坑。“张婶,不是我们不帮你,是你得先让张明回来,找份正经活,不然再多的钱也没用。”
张婶看着林家紧闭的门,终于忍不住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她想起当初装修时的虚荣,想起对儿子的纵容,想起自己总跟林家比来比去,心里满是悔恨——要是当初不贪那点“面子”,不纵容儿子赌钱,现在也不会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此时的林家小院里,赵秀兰正给晓阳讲“赌钱害人”的故事,林建国则在给木工铺的新订单画图纸。夕阳透过院角的梧桐树,把地面照得暖融融的,木屑的香味混着萝卜干的咸香,飘满了整个院子。建国看着窗外张婶的背影,叹了口气:“人啊,一旦有了贪念,就容易走歪路。咱这辈子,还是得靠自己的手吃饭,踏实点,心里才安稳。”
赵秀兰点点头,给建国递过杯凉茶:“可不是嘛,你看咱这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每一分钱都来得踏实,孩子懂事,家人和睦,比啥都强。张婶家的事,也给咱提了个醒,不管啥时候,都不能贪快钱,不能纵容坏毛病。”
晓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拿起蜡笔,在纸上画了个大大的“禁赌”两个字,旁边还画了个木工铺的招牌——他虽然不懂大人的愁,但也知道,像张明那样去赌场,是不对的;像爸爸那样靠手艺赚钱,才是正经事。
夕阳渐渐落下,把安置区的屋顶染成了暖橙色。张婶的哭声还在楼道里断断续续,可林家的灯光却亮得格外温暖——这温暖,不是靠拆迁暴富,不是靠投机取巧,而是靠一家人踏实肯干、互相体谅,一点点焐热的日子。而张婶家的悲剧,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贪念的可怕,也照出了“踏实”二字,在过日子里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