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 > 第75章 秀兰暖心,给工人做解暑汤

第75章 秀兰暖心,给工人做解暑汤(2/2)

目录

王强忍不住接话:“张婶,您可别这么说!嫂子从我们来第一天就没亏待过咱,除了送汤,每月还多给咱加两百块高温补贴,逢年过节还送米面油。上次我妈生病,嫂子还让林老板给我批了三天假,工资一分没扣——这可不是小恩小惠,是真把咱当人看!”

“就是!”李大海也说,“我之前在别的装修队干活,老板夏天就让咱喝自来水,冬天连个暖气都没有,干慢了还骂。跟林老板和嫂子比,那差远了!”

张婶被说得脸一阵红一阵白,手里的蒲扇扇得更急了,却没话反驳。她本来是路过看见秀兰送汤,心里又酸又不服气——自家儿子张明跑了,家里冷冷清清,看着林家热热闹闹的,就想来说两句风凉话,没想到反被工人怼了一顿。

“我……我就是随口说说,你们别往心里去。”张婶找了个台阶下,拎着菜篮就要走,走之前还不忘嘟囔一句,“反正你们有钱,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看着她匆匆的背影,李大海撇了撇嘴:“这张婶也太有意思了,见不得别人好。”

赵秀兰却笑了,把剩下的酸梅汤盛出来,分给大家:“别理她,她就是心里有点别扭。咱继续喝汤,等会儿凉快了再干活,身体是本钱,可不能中暑。”

建国拍了拍秀兰的肩膀,眼里满是欣慰:“你做得对,待人真诚比啥都强。之前我还担心工人留不住,现在看来,有你这么贴心,他们肯定愿意跟着咱好好干。”

建业也笑着说:“哥,嫂子这手艺,别说工人了,我都想天天喝汤!下次咱把酸梅汤装瓶,给老客户也送点,让他们也尝尝嫂子的手艺。”

“这个主意好!”赵秀兰眼睛一亮,“明天我多熬点,装在玻璃瓶里,贴个小标签,上面写‘林家木工铺解暑汤’,既贴心又能宣传,一举两得!”

太阳慢慢往西斜了点,铺子里的温度降了些。工人们喝完汤,歇够了力气,又拿起工具开始干活——电锯声重新响起,却比之前更有劲了;凿子落在木料上,节奏也更稳了。赵秀兰收拾好保温桶,没急着走,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给工人们缝补磨破的手套——李大海的手套指尖破了个洞,王强的手套线开了,她都一一记着,带来了针线,趁着歇工的功夫补好。

晓阳蹲在旁边,帮着递针线,还跟工人们说:“我妈缝补的手套可结实了,我爸的手套都是我妈补的,用了半年都没坏!”

工人们听了,都笑着道谢,手里的活干得更起劲了。建国看着眼前的场景——秀兰低头缝补手套,阳光落在她的发顶,镀上层暖光;晓阳踮着脚递东西,小脸上满是认真;工人们默契配合,木料在他们手里慢慢变成精致的家具——心里突然觉得,这酷暑里的木工铺,比空调房还舒服,不是因为有解暑汤,是因为有家人的陪伴,有工人的真心,还有这份踏踏实实、待人真诚的热乎气。

傍晚收工时,李大海和王强特意跟赵秀兰道谢:“嫂子,今天的汤太好喝了,明天我们早点来,帮您搬保温桶!”

“不用不用,你们好好干活就行。”赵秀兰笑着摆手,“明天我熬冬瓜海带汤,清热又利尿,适合夏天喝。”

看着工人们开开心心地走了,建业跟建国说:“哥,我觉得咱木工铺能做这么好,不光是您手艺好,更因为嫂子待人真诚。以后咱不管赚多少钱,都得保持这份心,不然生意做不长。”

建国点点头,搂住秀兰的肩膀:“你说得对,你嫂子就是咱家的福气。走,回家!今晚我给你们做冰镇西瓜,解解乏。”

夕阳把一家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商业街的石板路上。赵秀兰手里拎着空保温桶,桶壁上的水珠还没干,沾着点绿豆的碎渣;建国手里拿着没做完的木料,上面还留着凿子的痕迹;晓阳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嘴里哼着刚学的儿歌。

远处传来张婶家关门的声音,冷冷清清的,跟林家的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赵秀兰回头看了一眼,没说什么,只是握紧了建国的手——她知道,过日子不是靠说风凉话,是靠真心待人、踏实做事,就像这酷暑里的解暑汤,看着普通,却能暖到人心窝里,让日子过得热热闹闹、舒舒服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