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拆迁后,我家靠吃瓜暴富了 > 第76章 建国雇人,木工铺扩规模

第76章 建国雇人,木工铺扩规模(2/2)

目录

“咱花钱得花在刀刃上。”建国拍了拍建业的肩膀,“这开料机虽然是二手的,但性能好,能省不少工时,以后接大订单就不用愁了。不过咱也不能依赖设备,手工的卯榫还得做好,那是咱铺子的招牌。”

下午,开料机准时送到木工铺。李大海和老陈赶紧帮忙卸货,晓阳也放学跑过来凑热闹,踮着脚想摸机器,被建国笑着拦住:“小心点,锯片还没装,别碰着齿轮。”

装机器的师傅调试好后,建国试着放了块松木进去,按下开关,机器“嗡”地运转起来,没一会儿就把木料开成了平整的桌面板,比手工锯快了不止三倍。大海和老陈看得直点头:“有这机器,以后干活快多了!”

设备添好了,工人也齐了,建国跟建业商量着分工:“以后我主要管生产和技术,教工人做卯榫、打磨,保证家具质量;你负责管理和采购,接待客户、记录订单、买材料,再跟老客户多联系,争取多接回头活——咱兄弟俩分工明确,效率能高不少。”

建业赶紧点头:“哥,我听你的!明天我就去跟装修队签合同,再去五金店订批合页,保证不耽误生产。”

接下来的日子,木工铺里更是热火朝天。建国带着大海和老陈,每天忙着开料、做卯榫、组装家具,新添的开料机派上了大用场,“家常小馆”的10套餐桌椅,只用了四天就做好了,比约定时间提前了三天。

送货那天,“家常小馆”的老板看着崭新的餐桌椅,摸着光滑的桌面,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林老板,你这活做得比我预期的还好!桌腿稳当,桌面没一点毛刺,以后我再开分店,还找你做家具!”

老客户的认可,加上装修队的大订单,让木工铺的生意越来越旺。没过多久,建业又雇了个年轻的小工,叫小杨,专门负责打磨和打包,铺子里的人手更足了。

每天中午,赵秀兰都会来送午饭,保温桶里装着炖肉、炒青菜,还有熬好的绿豆汤。看着工人们吃得热火朝天,她笑着说:“建国,建业,你们兄弟俩真是能干,把铺子里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妈今天还说,要给你们做两双新布鞋,干活舒服。”

晓阳也会跟着来,帮着递工具、扫木屑,偶尔还会给工人们唱首刚学的儿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老陈常说:“林老板家的日子,比我家还热闹!跟着你们干活,不光能赚钱,还舒心。”

月底算账时,建业拿着账本,兴奋地跑进铺里:“哥!这个月咱净赚了2万!比上个月多了一倍!装修队的20套衣柜定金都收了,下个月肯定能赚更多!”

建国接过账本,看着上面的数字,心里满是踏实。他想起刚开铺的时候,只有几张小凳子当样品,每天守着铺子等客户;现在,铺子里添了新设备,雇了四个工人,订单排到了下个月,兄弟俩分工明确,家人支持,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傍晚收工时,建国站在铺门口,看着夕阳把“林家木工铺”的招牌染成暖橙色,听着里面传来的电锯声、工人的谈笑声,还有建业跟客户打电话的声音,心里突然明白:木工铺能有今天,不是靠运气,是靠兄弟齐心,靠踏实肯干,靠对手艺的敬畏——不管添多少设备,雇多少工人,这份“做实在活,赚实在钱”的初心,永远不能丢。

建业走过来,递给他一瓶凉茶:“哥,别站着了,回家吧!妈说今天炖了鸡汤,等着咱们呢!”

建国接过凉茶,喝了一口,凉丝丝的甜味在嘴里散开。他拍了拍建业的肩膀:“走!回家!跟妈和秀兰说说,下个月接了装修队的活,咱再好好庆祝庆祝!”

兄弟俩并肩往家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商业街的石板路上。远处传来赵秀兰喊他们吃饭的声音,混着木工铺里还没散去的松香味,把这个春天的傍晚,衬得格外温暖、踏实。而“林家木工铺”的灯光,还亮了很久——那是建国和建业在整理明天的订单,为即将到来的大活,做着最充分的准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