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人族的未来(2/2)
这个过程,对心神的消耗是巨大的。陈实的额头、鼻尖不断渗出细密的汗珠,汇聚成流,滑过他紧绷的脸颊,滴落在灵田的泥土中,激起微小的尘埃;他后背的衣衫早已被汗水彻底浸透,紧紧贴在皮肤上,勾勒出他因紧绷而显得格外结实的脊背线条。
但他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保持着绝对的稳定,连指尖都没有一丝颤抖,全部的心神都凝聚在那微米级的方寸之间,神识如最精密的仪器,调控着两种截然不同能量接触的每一个细微瞬间——金铁之气多一分,则星辉灵纹有断裂之险;星辉之力多一分,则金铁本源有消融之虞,每一步都需精准到极致。
时间在极度的专注中失去了意义。当东方的天际泛起一丝鱼肚白,晨曦的第一缕微光,带着驱散黑暗的柔和力量,照射在那株经历了一整夜“灵纹手术”的星尘稻上时,陈实和一直在旁凝神护法、同样一夜未眠的秦璐滛,几乎在同一时间,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地盯着那株星尘稻,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那株星尘稻,没有枯萎!
它不仅没有枯萎,稻秆依旧顽强地挺立着,叶片上流转的星辉虽然比往常黯淡了些许,却不再是柔和易碎的光,而是多了一种内敛的、如同经过千锤百炼金属般的坚韧质感——用指尖轻触叶片,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弹性,再用力些,指尖竟传来轻微的刺痛感。
更令人心脏狂跳的是,在稻秆靠近根部的区域,原本青翠的表皮上,赫然泛起了一丝虽微弱却无比清晰的金属光泽,并且,三个细小的、如同刚刚探出头的钢针般的尖刺雏形,正倔强地顶破表皮,展露出冰冷的锋芒,在晨曦下闪烁着细碎的光点!
成功了!
尽管只是最初步的、脆弱的共存,距离理想中攻防一体、灵效倍增的“铁刺星稻”还有十万八千里,但这确是零的突破!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灵纹法则,第一次在这株小小的植株上,达成了微妙的平衡,如同冰与火在同一容器中,找到了互不伤害的共存方式!
“成了!仙子!我们成了!”陈实压抑了太久的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爆发出来。他激动得几乎要原地跳起,声音因极度的喜悦而颤抖变形,下意识地一把抓住了身旁秦璐滛那纤细的手腕——那手腕微凉,却带着惊人的韧性,仿佛握住了这一夜所有的希望与成果,他需要通过这真实的触感,来确认眼前并非梦境。
秦璐滛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一怔,手腕上传来的温热与力度,让她清冷如玉的脸颊瞬间飞起两抹不易察觉的红晕,如同寒梅上落了一层淡淡的胭脂。
她并未立刻挣脱,眼中同样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与巨大的成就感,只是声音依旧保持着惯有的镇定:“恭喜陈道友!此确乃开创之举!然此仅为万里长征第一步,新生灵纹脆弱不堪,后续养护关乎存亡——需以最温和之星辉持续滋养,每日辰时、酉时各梳理一次灵纹,切不可因喜而躁,操之过急,否则前期心血恐付诸东流。”
“明白!我明白!”陈实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松开手,尴尬地搓了搓手指——指尖还残留着秦璐滛手腕的微凉触感,让他脸颊也有些发烫。但他脸上的狂喜却丝毫未减,目光重新落回那株幼苗上时,炽热得如同在看一件稀世瑰宝,那目光中,蕴含着整个未来的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陈实将这株堪称“初代铁刺星稻”的独苗,当成了眼珠子般呵护。
他制定了极其精细的养护方案:每日辰时,以自身最精纯、最温和的本源星辉之力,为其梳理那尚不稳定的新生灵纹脉络,确保两种灵纹不会因能量波动而冲突;所用浇灌之水,皆是稀释了数倍的甘霖灵泉,每一次浇灌都用特制的玉勺,一勺一勺地淋在根部,生怕一丝一毫的冲击破坏了那脆弱的平衡。
他甚至不惜偶尔耗费一丝自身修炼根基的本源星力,融入灵田的土壤中——那丝本源星力对他而言,需要三日打坐才能补回,却能让幼苗的灵纹更加稳固,他只求能助其更好地成长,从未计较过代价。
在他的呕心沥血之下,这株承载着梦想的幼苗,展现出了惊人的顽强生命力。它不仅存活了下来,更开始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速度生长:稻秆日益粗壮,颜色逐渐从青翠转向青黑,用手指弹上去,竟能听到清晰的、类似轻敲金铁的“铮铮”之声,如同敲击低阶法器。
那些初生的尖刺,也逐渐硬化、伸长,最终长到半寸有余,闪烁着令人不敢小觑的金属寒光,用普通的木剑触碰,竟能在木剑上留下细小的划痕;最终结出的稻穗,虽然比寻常星尘稻要小上一圈,颗粒却也饱满,只是颜色更深沉,近乎黑褐色,表面隐隐有金属光泽流动,捧在手中,能感受到比同等体积的星尘稻更沉的重量。
第一季收获之时,陈实几乎是屏着呼吸,用特制的玉刀——怕铁器的锐气损伤稻谷的灵纹——小心翼翼地将这株“铁刺星稻”结出的寥寥六十余粒异常沉重的稻谷,一粒一粒地收集起来,放入铺着软绒的玉盒之中。他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初生的婴儿,每一粒稻谷都要仔细检查,确认灵纹完好后,才敢放入玉盒——这些稻谷,便是未来的种子,是燎原的星火,容不得半点差错。
他没有被初步的成功冲昏头脑,深知变异灵植的不稳定性——初代的成功,不代表后代能稳定遗传性状,稍有不慎,便可能回到原点。于是,他选择了最稳妥、最扎实的道路:利用这第一批宝贵的种子,在后山划出的小片隔离灵田中,进行第二代、第三代的迭代培育和严格筛选。
这个过程,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第二代稻谷中,有三成完全失去了铁刺性状,恢复成了普通星尘稻;有两成虽然保留了铁刺,却失去了星辉灵效,成了毫无用处的“废稻”;还有一成直接在生长过程中灵纹崩溃,早早枯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持续的观察调整,陈实每日都要在隔离灵田中待上四个时辰,记录每一株稻子的生长状态、灵纹变化,哪怕是叶片颜色的细微差异,都要标注在玉简上。
然而,就在陈实完全沉浸于“铁刺星稻”的优化选育,并开始尝试将星尘稻与其他具有抗病、耐寒、增产等不同优良性状的低阶灵植进行更为复杂的杂交实验时,他并未意识到,自己这看似只是“种好一块田”的执着,正悄然引发一场波及越来越广的变革——这场变革,从灵田的泥土中萌发,正逐渐蔓延到整个青云派,乃至更远的地方。
数年之后。
经过五代数代稳扎稳打的选育和优化,陈实培育出的几种新型杂交灵稻——包括稳定性更高、尖刺防护力更强且对星辉吸收影响更小的“铁刺星稻”改良版(命名为“铁卫星稻”),以及几种专注于产量提升(“丰泽星稻”)或抗逆性(如抗旱、抗特定病害,“韧芯星稻”)增强的星尘稻杂交变种——开始在后山核心灵田,以及青云派官方划出的几处试验灵田中,进行小范围的推广种植。
这些新型灵稻的表现,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灵稻的认知!
那几种高产变种,在精心栽培下,单位面积的灵米产量普遍提升了三到五成——“丰泽星稻”的平均亩产比普通星尘稻高四成,“韧芯星稻”虽亩产稍低,却能在贫瘠土壤中生长,亩产仍比普通星尘稻高三成;更惊人的是,在土壤肥沃、灵力充沛的核心试验田,“丰泽星稻”的亩产甚至达到了普通星尘稻的一点六倍,突破了所有人的预期!
这意味着,同样的灵田,可以产出更多的灵食,能够供养更多的低阶弟子和依附于宗门的庞大凡人群体——以往,青云派每年都要耗费大量资源从外界采购灵米,以弥补缺口,如今,不仅缺口被填补,还出现了少量盈余。
充足的、品质稳定的灵米供应,如同最坚实的基石,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变化:青云派近年来底层弟子的筑基成功率,出现了细微却持续的提升迹象——从以往的平均百分之八点三,提升到了百分之十点一。
这看似微小的提升,背后却是无数低阶弟子的命运改变:只因他们在炼气期,能获得远比前辈们更充足、更温和且更易吸收的能量补充,不必再为灵米短缺而缩减修炼时间,也不必因食用劣质灵米而导致根基虚浮,筑基时,经脉能承受更精纯的灵力冲击,自然成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