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WISE 1541-2250天体(2/2)
“寒冷”且温度极低:作为一颗Y型褐矮星,其表面温度仅约350K(约77c),是迄今发现最冷的褐矮星之一。它的能量释放主要聚集在红外线波段。
距离太阳系很近:它距离太阳系约9光年(或9.3光年),是已知的距地球第四近的褐矮星,也是距地球第七近的恒星系统。
由wISE卫星发现:它由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于2011年发现。wISE卫星因其红外波段观测能力,特别适合发现这类温度低、辐射主要集中在红外线的暗弱天体。
什么是褐矮星?
褐矮星是宇宙中一种特殊的天体,其特性包括:
“失败的恒星”:它们的质量介于最重的气体巨行星和最轻的恒星之间(约13至80倍木星质量),质量不足以点燃核心持续的氢聚变反应。wISE1541-2250的质量约为5至30倍木星质量(或约12倍木星质量)。
会逐渐冷却:褐矮星形成后,会逐渐冷却变暗。它们的发光主要依赖于形成初期引力收缩产生的热量。
表面温度相对较低:相较于恒星,褐矮星的表面温度要低得多。例如,wISE1541-2250的表面温度约为350K(约77c),而太阳的光球层温度约为5772K。
如何探测像wISE1541-2250这样的天体?
探测褐矮星(尤其是像wISE1541-2250这样寒冷暗淡的褐矮星)主要面临这些挑战:
自身不发光且温度低:褐矮星不进行氢聚变,主要辐射红外线,能量释放主要聚集在红外线波段。
非常暗淡:即使相对较近,也十分昏暗。
需要特殊设备:探测它们通常需要红外望远镜(如wISE卫星本身)、大型地基望远镜进行后续观测,并采用天体测量技术(如视差法测距)。
wISE1541-2250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天体。它揭示了宇宙中存在着大量这种温度极低、辐射微弱的“失败恒星”。对这些“寒冷”世界的探索,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恒星和行星之间“缺失环节”的认识,也提醒着我们宇宙的多样性和我们认知的不断扩展。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wISE1541-2250这颗奇特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