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VB 10红矮星(1/2)
VB10:恒星质量极限的挑战者
1.发现与基本特性
VB10(又名范比斯布鲁克星/Gliese752B)是1944年天文学家GeevanBiesbroeck在麦克唐纳天文台发现的一颗特殊恒星,位于天鹰座方向,距离地球约19.3光年(GaiaDR3数据)。作为M8V型红矮星,它的质量仅有0.075-0.080太阳质量,刚好位于恒星与褐矮星的理论分界线(氢燃烧极限)附近,使其成为研究恒星形成极限的理想实验室。
关键物理参数:
半径:0.115±0.003太阳半径(仅比木星大15%)
表面温度:2,640±100K(比太阳暗弱3,000倍)
光度:0.00044太阳光度(绝大部分辐射位于红外波段)
自转周期:0.795天(极高自转速度导致强烈磁场活动)
金属丰度:\[Fe/H]≈-0.3(金属含量约为太阳的50%)
2.内部结构与能量产生
2.1恒星物理学的极限案例
VB10的核心条件极为特殊:
中心温度:约300万K(勉强维持质子-质子链反应)
产能率:仅0.0015瓦/千克(太阳为0.0002瓦/千克)
对流区:几乎全对流(与典型红矮星一致)
氦丰度:核心氦积聚速率极慢(约101?年才能显着改变成分)
2.2氢燃烧的不稳定性
由于质量接近理论下限,VB10展现出异常能量生产方式:
间歇性能量释放:光学监测显示±3%的光度波动
反应区厚度:核心氢燃烧区仅占半径的15%
锂消耗不完全:仍可检测到微弱的LiI670.8n吸收线
3.大气活动与磁场特性
3.1剧烈的色球活动
VB10是已知最活跃的红矮星之一:
Hα发射:占光度1.5%(典型M型星的10倍)
耀斑频率:每月1-2次M级耀斑(释放能量达1032尔格)
X射线辐射:XMM-on测得L\_X/L\_bol≈10?3
3.2全球磁场结构
Zeean-Doppler成像揭示:
极区场强:1.2-1.5kG(比太阳极区强100倍)
磁斑分布:覆盖30%表面面积
磁场拓扑:以环向场为主的多极结构
4.运动学与银河系演化
4.1空间运动特征
自行速度:1.1/年(相对太阳系运动速度88k/s)
动理年龄:与厚盘星群相符(80-120亿年)
轨道参数:高倾角(相对于银道面±300pc)
4.2化学丰度约束恒星形成
VB10的低金属丰度暗示:
形成环境:贫金属分子云(\[O/H]≈-0.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