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宇宙地球人类三篇 > 第133章 发射线

第133章 发射线(2/2)

目录

(5)特殊天体发射线

活动星系核(AGN)

-宽线区(BLR):

-Hβ宽线(FWHM>2000k/s)。

-CIV154.9n(紫外),类星体红移测量。

-窄线区(NLR):

-[OIII]500.7n(FWHM<500k/s)。

超新星遗迹

-[FeXIV](530.3n):高温激波区。

-[SiII](634.7n):抛射物成分。

X射线发射线

-FeKα(6.4keV):黑洞吸积盘铁原子荧光。

---

3.发射线的科学应用

(1)恒星形成与星云

-Hα/[NII]比:区分HII区(电离氢区)和超新星遗迹。

-巴尔末减缩(BalrDet):Hα/Hβ比推算星际消光。

(2)星系演化

-鲍德温-菲利普斯-特里维西(BPT)图:

使用[OIII]/Hβvs.[NII]/Hα区分恒星形成星系与AGN。

(3)等离子体诊断

-电子温度(Te):

\[

\frac{[OIII]\,495.9+500.7}{436.3}\proptoTe

\]

-电子密度(ne):

\[

\frac{[SII]\,671.6}{673.1}\proptone

\]

(4)宇宙学距离

-Lyan-α森林:类星体光谱中的吸收线阵列,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

---

4.常见误解澄清

“发射线只有Hα?”

绝非如此!Hα仅是氢原子Balr系列中最易观测的一条,实际天体光谱中可能同时存在数十条不同元素的发射线。例如:

-行星状星云NGC7027:强[OIII]、[NeIII]、Hα、[NII]混合。

-类星体3C273:从紫外(Ly-α)到红外(Pa-α)的数百条发射线。

---

5.前沿探测技术

-积分场光谱(IFU):同时获取空间+光谱信息(如MUSE仪器)。

-高分辨率光谱(如ELT-HIRES):解析系外行星大气发射线(如O?、CH?)。

-ALMA毫米波阵列:分子线成像恒星形成区(如CO、H)。

---

总结

发射线是宇宙物质活动的“指纹”,从冷分子云的毫米波辐射到黑洞附近的X射线谱线,覆盖全电磁波段。通过分析这些谱线,天文学家得以解码天体的物理状态、化学演化及极端环境过程。Hα仅是冰山一角,现代光谱学已建立包含数百万条谱线的数据库(如NISTASD),持续推动天体物理学的发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