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岁寒人心暖,暗涌潜巴山(1/2)
腊月将至,巴州城内的年味渐渐浓了起来。尽管世道艰难,边境不宁,但在凌岳治下,这片土地却呈现出难得一见的生机与秩序。官府组织了数次大规模的市集,平价出售粮食、布匹、盐铁,并允许百姓以山货、手工制品等进行交换,使得市面显得颇为繁荣。苏婉清更是巧妙运作,从江南商人手中换回了一批柑橘、干果等稀罕年货,虽数量不多,却也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色彩与甜意。
帅府后院,李清菡的“医护营”也比平日更加忙碌。她不仅负责军中和重要人员的诊疗,还在凌岳的支持下,招募了几名略通医理的妇人,开设了一个小小的“惠民药局”,在冬季为贫苦百姓提供一些免费的驱寒汤药和简单的伤口处理,赢得了极大的口碑。此刻,她正细心地将一些预防冻疮的草药分发给前来求助的老人。
“李姑娘真是活菩萨啊!”一位老妪握着李清菡的手,感激涕零,“这大冷天的,要不是您这药,老婆子这手怕是要烂掉了。”
李清菡温柔地笑笑:“老人家言重了,这是凌将军体恤大家,吩咐我们做的。快回去用温水敷上吧,注意保暖。”她笑容温婉,眼神清澈,在这乱世中如同一株空谷幽兰,默默散发着馨香。
而在一墙之隔的帅府演武场,气氛则截然不同。岳璃已基本康复,此刻正亲自下场,与锐士营的士卒进行徒手格斗对抗。她身影灵动如狐,出手迅猛如电,即使面对数人合围,亦能凭借高超的技艺和敏锐的战斗直觉轻松化解,并予以精准反击。场边观战的士卒们看得目眩神迷,喝彩声不断。
“看到没有?战场搏杀,不是靠蛮力!是这里!”岳璃一指自己的脑袋,声音清冷而有力,“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对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何细微的动静都可能是生死的关键!”
一场对抗结束,几名参与合围的士卒虽被击倒,却无一人受伤,反而满脸兴奋与敬佩。岳璃的气息也仅略微急促,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她接过副手递来的布巾擦汗,目光扫过场中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心中稍感欣慰。这支尖刀,正在快速成型。
凌岳偶尔会来演武场观看训练,看到岳璃恢复如初,锐士营士气高昂,也暗自点头。但他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全局掌控上。
这一日,他正在与苏婉清核算年终的赏赐用度,亲兵送来了一份来自渝州(重庆)的密信,并非通过“察事厅”渠道,而是王坚以私人名义派心腹送来的。
凌岳拆开火漆,仔细阅读。信中,王坚先是照例通报了襄阳前线的僵持状况,以及朝廷对四川依旧含糊其辞的态度。随后,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起来:
“……近闻吕帅(吕文德)麾下多有异动,似有整顿军备,向西窥探之意。其麾下参将刘整,近日频繁往来于夔州、万州等地,与当地豪强密会,恐非吉兆。弟在巴州,虽偏安一隅,然树大招风,需谨防宵小之辈构陷煽动,尤需注意内部,谨言慎行,勿授人以柄……”
信的最后,王坚又提及,听闻凌岳处有能工巧匠,改良军械颇有成效,若有机会,希望能互通有无,并随信附上了一份他军中工匠遇到的关于水师艨艟转向不灵的难题,隐晦地提出了技术交流的请求。
凌岳将信递给冉琎和苏婉清传阅,面色平静,眼神却深邃如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