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赠刀承匠魂(1/2)
几天后,街道办举行了一个简朴但隆重的表彰仪式。
李爱华主任亲自将一张鲜红的“生产能手”奖状和一支用红纸包着的钢笔(街道能拿出的最高规格物质奖励)颁发给林向阳。
林向阳站在院子中间,接过奖状和钢笔。
台下是全院的老少邻居,掌声雷动。
弟妹们站在最前面,仰头看着大哥,眼睛里满是骄傲和崇拜的光芒。
那一刻,阳光洒在他身上,暖融融的。
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认同感和价值感。
这不仅仅是生存,他开始真正融入这个时代,并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集体做出贡献,赢得了尊重。
“生产能手”的奖状被林向阳用一小块浆糊,端端正正地贴在了屋内最显眼的墙上,与之前那面“技术革新模范”的锦旗并列。
鲜红的纸张,漆黑的毛笔字,在这个家徒四壁的房间里,构成了最耀眼、最坚实的底气。
那支作为奖品的钢笔,则被晓梅小心翼翼地用软布包好,收了起来,说是要留给大哥“做大事的时候用”。
豆芽风波过后,林家在院子里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单纯令人同情、需要帮扶的孤儿寡母,而是有技术、有头脑、甚至能得到官方背书的“模范家庭”。
邻居们看他们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实实在在的尊重,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王翠花彻底消停了几天,见了林家人都绕着走,那日被当众“社会性死亡”的尴尬威力犹存。
春荒仍在继续,但有了豆芽技术作为缓冲,大院里的焦虑氛围缓解了不少。
家家户户的窗台墙角,那些被破布覆盖的盆盆罐罐里,孕育着绿色的希望,也维系着一种共渡时艰的微妙凝聚力。
林向阳并没有因此而松懈。
能量值虽然达到了一个新高,但离“满状态”还差得远,且复制功能消耗巨大,非关键时刻不能动用。
生存的压力只是暂时缓解,远未根除。
弟妹们的教育、未来的规划、家中那台仍处于半解体状态的柴油机、以及钱叔、秦老先生这些潜在的神秘威胁……都像是一块块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他需要更多安身立命的资本,无论是技术、人脉,还是物质。
这天下午,天气稍暖,积雪开始融化,屋檐下滴答着雪水。
林向阳正在屋里琢磨着那几张德文机械图纸,试图结合虚拟图书馆里的知识,理解更深层的内容,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声轻微的、带着些许犹豫的咳嗽声。
他抬头望去,只见赵大爷正背着手,站在他家虚掩的门外,古铜色的脸上表情一如既往的严肃,甚至比平时更绷紧了几分。
“赵大爷?您快请进!”林向阳连忙起身相迎。
这位面冷心热的老钳工,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借过工具,虽言语不多,却实打实地帮过忙,林向阳对他一直心存感激。
赵大爷却没动地方,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墙上那两张奖状上,停留了片刻,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
“不了,就两句话。”他的声音沙哑低沉,带着老工人特有的那种干脆利落。
林向阳走到门口,恭敬地问:“您老有什么吩咐?”
赵大爷深邃的目光落在林向阳身上,像是要把他从头到脚再掂量一遍。
半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压得更低:“小子,你捣鼓的那些东西,收音机、柴油机、还有那些洋文图纸……心思活泛,是块好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