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挽天倾之南明复兴 > 第13章 藏巴政权

第13章 藏巴政权(2/2)

目录

其中,

赞善王,是明朝对康区(今四川甘孜、青海玉树一带)灵藏僧人首领的世袭封号,

该封号始授于永乐五年(1407年),首位受封者——着思巴儿监藏原为灌顶国师,

因其遣使朝贡受明成祖晋封,获金印、诰命并保留国师头衔。

护教王,是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封授给西藏宗教领袖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的爵位。

其原任元末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慰使,

元明政权交替时期成为西藏地方最大势力首领。

永乐四年(1406年)首次遣使入京获封灌顶国师,

次年因遣使谢恩加封护教王,属噶玛噶举白教派,封地位于馆觉(今西藏昌都市贡觉县)。

其从子斡些儿吉剌思巴藏卜依制承袭王爵,后因无嗣终止于宣德年间(14261435年)。

辅教王,是明朝中央政府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分封的,属藏传佛教萨迦花教派,

首任受封者为南渴烈思巴(南喀勒贝洛追坚赞贝桑布)。其封地位于思达藏地区(今西藏萨迦县以南或吉隆县境内)!

阐教王,是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册封的,

首任受封者为止贡噶举白教派僧人领真巴儿吉监藏,

其辖区位于今西藏墨竹工卡县止贡地区!

而阐化王,则是明朝对西藏帕木竹巴政权首领的封爵。

但历代五王,需经大明朝廷批准,方可承嗣,

且需承担维护驿路畅通、定期朝贡等义务。

明朝通过三年一贡制度,强化对西藏地区的控制,

嘉靖、万历年间仍保持此朝贡关系。

五大王各有封地,分别管辖一定的地区。

五王当中,除赞善王封地在四川青海一带外,

其余四个王的封地都在西藏。

明朝规定:

三大法王的权力高于五大王,

但三大法王和五大王,没有任命级僧官的权力,

各下级僧官,均由大明朝廷任免。

因为藏巴政权,控制住了“阐化王”,成为了西藏地区的实际统治者,

故,西藏最后一个地方政权“藏巴政权”,由此开端,

首都位于后藏的三竹节,即今,日喀则!

公元1618年,

因,新任藏巴政权的首领辛厦巴.彭措南杰,

大力打压白教之中的竹巴噶举派和新兴的格鲁黄教派,

其中,竹巴噶举派领袖夏仲.阿旺朗杰,带领麾下子弟南迁,翻过喜马拉雅山,到达喜马拉雅山南坡之后,

征服当地土族,建立了信仰竹巴噶举的不丹王国!

而新兴的格鲁黄教派,则派人到信仰格鲁黄教派的漠北土谢特部求援,

并成功求的3000蒙古大军入藏,

不曾想,被新任藏巴政权的首领——辛厦巴.彭措南杰,率领麾下大军击败!

之后更是攻入前藏地区,

建立了覆盖西藏全境的,王权高于佛权,政教分离的西藏地方藏巴政权,

并下令,取缔格鲁派达赖和班禅的封号,格鲁派势力遭到巨大打击!

至此,西藏早已名存实亡的帕竹地方政权,被藏巴政权所取代,

然而,此举却致使后来归降满清、信奉佛教黄教派的漠西卫拉特蒙古和硕特固始汗率领大军大举入藏护法。

与此同时,

此刻的大明已经势弱,而东北女真开始崛起,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政权,称英明汗,年号天命。

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四月,宣布七大恨,誓师伐明,破抚顺、清河。

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三月,成功指挥萨尔浒之战,击退明军四路进攻,

继而攻克开原、铁岭,并灭亡海西叶赫部,

至此,完成了东北女真族统一的后金女真,崛起势不可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