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官员眼线网--美食拉拢众大臣(1/2)
清晨的清颜御膳阁刚开门,木质的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就迎来了一批身着官服的客人。自从御膳阁被皇帝赐名“护国膳房”后,这里就成了官员们私下聚会的首选之地——一是苏清颜的手艺确实精湛,炖得酥烂的山药莲子粥、水晶剔透的虾饺,总能熨帖官场中人的脾胃;二是后厨的小雅间装着太后赏的“隔音木”,深色的木材拼接成细密的纹路,门一关上,外面即便有人说话,里面也半点听不见;三是苏清颜会用食盒的暖光设个小预警阵,只要有陌生人靠近小雅间三尺内,食盒暗格就会泛出淡金色的光,不用担心谈话被偷听。
苏清颜系着鹅黄色围裙,正在后厨指挥伙计们分装“早膳套餐”——瓦罐里的山药莲子粥还冒着热气,瓷盘里的水晶虾饺泛着莹白的光,旁边摆着刚出炉的芝麻烧饼,表皮撒满芝麻,咬一口能掉渣。这些都是大臣们常点的,尤其是山药莲子粥,她特意加了晒干的陈皮,对官场常见的脾胃失调特别有效。
“苏姑娘,今天的粥熬得格外香啊!”吏部尚书端着描金瓷碗,笑着走进后厨,花白的胡须上还沾着一点粥渍。他最近总熬夜批奏折,脾胃犯得厉害,喝了半个月苏清颜的粥,总算舒服多了。
苏清颜笑着递给他一盘刚出炉的烧饼,指尖下意识摸了摸腰间挂着的食盒暗格——那里藏着之前收集的三皇子线索笔记,硬纸壳做的夹层能防压。听到“军需库账目不对”,她眼神快速扫过小雅间的门(确认门栓已经扣紧),才压低声音,语气带着谨慎:“尚书大人,这种事可不能乱说,得有证据才行。您也知道,三皇子现在势力大,万一被他听到,恐有麻烦。”
吏部尚书接过烧饼,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落了一地渣。他凑近苏清颜,声音压得更低:“我知道轻重,所以没声张。昨天我在户部查去年的军需库账本,发现三皇子掌管的那部分,有一笔十万两的军饷对不上,账本上只写了‘军需支出’,没附任何单据。我怀疑是被他挪用了,可没拿到真凭实据,不敢声张。”
苏清颜心里一动——这正是她要找的三皇子罪证!她不动声色地从灶台上拿起一个粗瓷茶壶,给吏部尚书倒了杯温热的菊花茶:“尚书大人,您先喝口茶润润喉。挪用军饷可不是小事,没有实据,皇上也不会信。您要是有进一步发现,随时来小雅间,这里安全。”
吏部尚书点点头,接过茶杯,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一暖——苏清颜不仅细心,还懂分寸,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他放下茶杯,又叮嘱了一句:“你和萧将军也小心,三皇子那人野心大,手段阴,我怕他会对你们下手。”
两人正说着,兵部侍郎掀开门帘走进来,手里拎着一个蓝布小包裹,布料上绣着暗纹的云纹。“苏姑娘,这是我家夫人让我给你带的上好龙井,今年新采的明前茶,说谢谢你上次给她的养颜膏。”他把包裹递过去,语气带着感激,“我家夫人用了那膏子,脸上的斑淡了不少,以前总过敏,现在也没事了。”
苏清颜接过包裹,指尖碰到里面的茶叶罐,能感觉到茶叶的干爽。她笑着道谢:“多谢侍郎大人和夫人,这太贵重了。对了,您刚才说三皇子私下接触将领,具体是哪些人?有没有名字或驻地?”
兵部侍郎犹豫了一下,左右看了看,确定后厨只有他们三人,才压低声音:“有个叫王奎的,是宁州总兵,三皇子上个月私下见了他三次,还送了他一把镶嵌红宝石的佩刀,听说价值五万两。还有青州的副将李虎,三皇子也派人送过银子,具体多少不清楚。你要是要名单,我回去整理一下,明天一早让小厮给你送来。”
“那太好了,多谢侍郎大人。”苏清颜连忙应下,心里默默记下“王奎”“李虎”两个名字——这两人手握兵权,三皇子拉拢他们,恐怕没那么简单。
一上午下来,苏清颜接待了七八个大臣,从吏部尚书的军需库疑点,到兵部侍郎的将领名单,再到户部郎中提的“三皇子私下买卖官职”,每个线索她都仔细记在油纸背面——用的是她特制的“隐墨”,是用石榴皮汁和草木灰调的,平时看起来是空白的,只有用食盒的暖光照射,才会显露出深褐色的字迹。记完后,她把油纸折成指甲盖大小的方块,藏在食盒暗格的夹层里,夹层铺着软布,能防止油纸被刮破。
萧惊寒拄着拐杖,坐在前厅靠窗的位置,看似在慢悠悠地喝茶,实则眼神一直留意着进出的大臣。他看到苏清颜和吏部尚书低声交谈时会摸食盒,和兵部侍郎说话时会确认门栓,心里不禁佩服——苏清颜用美食搭了座桥,让这些平时互相提防的大臣愿意主动交底线索,这比他用兵权施压有效多了。
中午时分,大臣们陆续离开,御膳阁的客流少了些。苏清颜从后厨走出来,手里拿着折好的油纸,递给萧惊寒:“你看,这是今天收集的线索,虽然零散,但能拼出三皇子的动作——挪用军饷、拉拢将领、买卖官职,他这是在为谋反铺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