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宇宙秘籍之七碎片 > 第3章 骊山风雨

第3章 骊山风雨(2/2)

目录

悄悄起身,踮着脚走到内屋门口。门没关严,留着条缝。透过缝隙,看到老者正坐在灯下,手里捧着一卷竹简,看得入神。竹简上的字不是小篆,而是一种圆润流畅的字体——在博物馆见过拓片,那是“隶书”的前身,是民间流行的简化字体,也是被秦始皇明令禁止的“俗字”之一。

老者看的,竟是一卷《黄帝内经》,而且是用六国旧字写的!

刚想退回去,老者却突然抬起头,目光如炬,直直射向门口:“既然看见了,就进来吧。”

脸瞬间涨红,硬着头皮推开门:“老丈,我……”

“你不是想知道秦律副本在哪里吗?”老者放下竹简,指了指桌前的蒲团,“坐。”

愣住了:“老丈怎么知道……”

“你怀里的石头,刚才在药市门口就发烫了,对吧?”老者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那是‘文枢’的气息,我年轻时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见过一次,只是没想到,它会以这种形态重现。”

文枢?老者竟然知道碎片的名字!心脏狂跳起来:“老丈,您……您认识这石头?”

“何止认识。”老者叹了口气,从书架后抽出一个木盒,打开后,里面是半块残破的竹简,上面刻着几个模糊的字,“我本是齐国人,曾是稷下学宫的博士,专研‘律历’。始皇统一六国后,学宫被烧,同窗们死的死,逃的逃,我带着这半块‘秦律初稿’,隐姓埋名当了个医者。”

看着那半块竹简,上面的字是小篆,但笔画间还带着几分齐国文字的圆润,显然是早期的过渡版本。忽然感觉到怀里的石头剧烈震动起来,像是要挣脱手掌,扑向那半块竹简。

“这就是‘文枢’的秘密。”老者指着竹简,“它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承载着‘制度’与‘文字’本源的东西。当年李斯创制小篆、统一律法时,曾取天下文字的‘精魂’,融入了一块玄石,就是你怀里的‘文枢’。后来始皇觉得这东西太危险,怕被儒生利用来反对新政,就把它藏进了骊山皇陵……”

骊山皇陵?猛地想起史书里说的,秦始皇陵里“以水银为百川江河,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那座庞大的地下宫殿,藏着多少秘密?

“那您知道秦律的正本在哪里吗?”急切地问,“时枢说,要解开文枢的封印,必须找到秦律副本。”

老者的脸色沉了沉:“秦律正本藏在丞相府的‘书库’里,由李斯亲自看管,戒备比皇陵还严。副本有三份,一份在廷尉府,一份在卫尉府……还有一份,就在骊山皇陵的‘礼官殉葬坑’里。”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复杂:“不过,你最好别去。最近皇陵那边抓得紧,说是‘地脉异动’,其实是……始皇的灵柩要运回来了。为了保密,凡是靠近皇陵十里地的人,无论官吏百姓,一律格杀勿论。”

始皇的灵柩?心里一震。想起历史课上学的,秦始皇在沙丘驾崩后,赵高和李斯为了隐瞒死讯,竟用咸鱼车掩盖尸臭,一路秘不发丧。现在灵柩要运回咸阳,恐怕正是他们篡改遗诏、扶持胡亥登基的关键时刻!

就在这时,药铺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士兵的呵斥和器物破碎的声音。老者脸色一变,吹灭了油灯:“不好!是廷尉府的人来了!他们肯定查到药市有‘私藏禁书’的人!”

他推了我一把,指着墙角的一个地窖入口:“快进去!这地窖通往后街的水道,你从那里走,往骊山方向去!记住,找到秦律副本后,千万别被卫尉府或廷尉府的人抢走,文枢若落入野心家之手,天下只会更乱!”

还想说什么,老者却把那半块秦律竹简塞给我:“拿着这个,或许能帮你感应到皇陵里的副本。快走!”

地窖的盖子刚盖上,药铺的门就被踹开了,无数火把的光涌了进来,伴随着一个尖利的声音:“搜!仔细搜!丞相有令,凡是私藏六国旧书、与儒生勾结者,一律拿下!”

是廷尉府的人!躲在地窖里,听着外面老者被拖拽的声音,听着竹简被撕碎的脆响,听着那句带着血沫的怒吼:“吾乃齐人淳于越!死亦为鬼雄,岂惧尔等酷吏!”

淳于越?!脑子“嗡”的一声。在《史记》里见过这个名字——那是秦朝着名的儒生,曾力劝秦始皇“师古”,恢复分封制,被李斯驳斥,最终引发了“焚书坑儒”。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这里遇到历史上的人物,而他现在,正为了保护我而被抓走。

地窖外的声音渐渐远去,只剩下零星的火把光透过缝隙照进来。握着那半块竹简,指尖冰凉。知道自己不能再躲了。

顺着地窖的通道往前爬,水道里弥漫着腥臭的淤泥味,爬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终于看到了出口——那是个废弃的水井,井口爬满了青苔,月光正从井口洒下来,像一道银色的瀑布。

爬出井口,发现自己竟在咸阳城的西郊,远处的骊山像一头沉睡的巨兽,轮廓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山脚下隐约有火光移动,那是看守皇陵的士兵。

摸了摸怀里的石头和半块竹简,石头此刻烫得惊人,仿佛有一团火在里面燃烧。“时枢”的蓝光也变得异常明亮,在手腕上形成一道光柱,直指骊山的方向。

【检测到文枢碎片与秦律副本的共鸣强度达到峰值。距离目标:五十里。】

【警告:前方区域存在高强度能量场,推测为皇陵机关与守卫。】

深吸一口气,朝着骊山的方向走去。脚下的路越来越难走,布满了碎石和荆棘,远处的火光越来越近,甚至能听到士兵的吆喝声。知道前路是比廷尉府更危险的深渊,但必须去——为了淳于越的牺牲,为了文枢的秘密,也为了那个还不知道是福是祸的约定。

夜色中,身影很快融入了去往骊山的荒草里,只有怀里那块发烫的石头,在黑暗中透出一点微弱的红光,像一颗不肯熄灭的火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