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土载千钧(2/2)
最后,把风蚀城的黝黑沙砾撒向北台。黑沙落下,北台突然凝结出一层薄冰,冰纹顺着掌纹延伸,在青红黄三线外围画出一道黑色的边界,将四道力量圈在掌心。
“四方之土归位!”
随着我的喝声,四座土台同时爆发出强光,青红黄黑四道光芒顺着掌纹汇聚到掌心,与中央的黄土相融。合拢的手掌突然停住,黄土壁上浮现出无数细小的人影:有农夫弯腰耕作,有工匠挥锤打铁,有旅人负重前行……他们都在低头劳作,肩膀上扛着不同的重量,却从未倒下。
“这就是‘承载’的真谛。”时枢的声音带着释然,“不是蛮力支撑,而是让不同的力量各归其位,相互扶持。就像这四方之土,青土生,红土暖,黄土润,黑土固,少了任何一方,都撑不起天地的重量。”
手掌缓缓张开,掌心的黄土中浮出一块方形的青铜残片,残片上刻着一个“土”字,字底的纹路与掌纹完美重合——正是“娲皇之佑”的第五块碎片“厚土之印”。
碎片入手的瞬间,时枢玉简的莲花状轮廓又展开一瓣,这瓣花瓣呈厚重的土黄色,表面布满细密的纹路,像是大地的脉络。五瓣莲花转动时,土黄色花瓣与其他四瓣相互呼应,水滋润土,土承载火,火温暖玉,玉映照金,金加固土,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原来五行相生相克,才是‘娲皇之佑’的核心。”我抚摸着土黄色花瓣,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沉稳力量,“女娲造人、补天,从来不是单一力量的展现,而是让万物在相互依存中找到平衡。”
手掌边缘的黄土开始剥落,露出下方的景象:那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平原上散布着无数个小小的黄土手掌,每个手掌心都有人类劳作的身影。他们或耕种,或建造,或抚育幼童,虽然渺小,却像女娲的手掌一样,稳稳地托举着自己的生活。
火鸦突然飞向平原深处,那里的地平线上,一道金光直冲云霄。时枢光幕里,下一站的标记正在闪烁,旁边写着“风语之丘”——那里藏着与“风”相关的力量,也是“娲皇之佑”第六块碎片的所在。
离开承天掌时,我特意取了一把掌心的黄土。土粒在指间沉甸甸的,却又带着一丝温润,像是握着一片浓缩的大地。我忽然明白,“承载”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就像大地承载万物,从不说苦;就像女娲托举天穹,从不说累;就像每个平凡人扛起生活,从不言弃。
平原上的风越来越大,吹得衣角猎猎作响。火鸦在风中舒展翅膀,羽毛被风吹得向后贴紧,却始终保持着前行的姿态。时枢玉简上的五瓣莲花在风中轻轻转动,土黄色花瓣与风产生共鸣,发出低沉的嗡鸣,像是在回应远方的呼唤。
我知道,风语之丘的考验必然与“顺势”有关——女娲不仅懂得承载的重量,更懂得借风的力量传播生机。而这趟追寻“娲皇之佑”的旅程,也正如这风,看似无形,却始终在推动着我们,去触摸那些藏在时光深处的、关于创造与守护的真相。
远方的风语之丘渐渐清晰,丘顶似乎矗立着什么东西,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像是一面巨大的风幡,正等待着被新的力量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