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乾爻问天(2/2)
“这是‘知物林’。”白月初跳下龟背,“我爷说这里的草木都是伏羲亲手栽种的,每株都藏着物序的密码。乾卦第三爻的碎片,应该就在林子深处。”
走进森林,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仔细听,竟是有节奏的鼓点。一棵老槐树的树干上,刻着许多细小的划痕,划痕的间距完全一致,像是用尺子量过。时枢的金光扫过树干,划痕突然亮起,组成一行字:“物序在微,于毫厘间见天地。”
“毫厘间见天地……”我蹲下身,看着一片枫叶的叶脉。那叶脉的分布,竟与洛书图的数字排列相同,主脉为纵,支脉为横,细小的绒毛则是斜向的线,三者相加,恰好是十五。白月初摘下一朵五瓣花,将花瓣一片片摘下,每片花瓣的重量竟分毫不差,“你看,连重量都一样,这就是物序的严谨。”
森林深处,一棵巨大的“卦象树”矗立在空地上。树干上天然形成了八卦的纹路,树枝按八个方向生长,每个枝头都挂着不同的果实:乾卦枝头是圆形的坚果(天圆),坤卦枝头是方形的浆果(地方),离卦枝头的果实会发光(火),坎卦枝头的果实里藏着水……
而在卦象树的树洞里,乾卦第三爻的碎片正嵌在一块水晶中,水晶周围环绕着六只萤火虫,萤火虫飞行的轨迹,正是乾卦三爻的形状。
“这水晶是‘物序镜’,”时枢的声音带着欣喜,“要取碎片,得让萤火虫的轨迹与你时枢中的乾卦完全同步。”
我将时枢贴在树洞上,光幕中的乾卦三爻缓缓旋转。萤火虫似乎受到了牵引,飞行的节奏渐渐与光幕同步。当最后一只萤火虫落在第三爻的末端时,水晶突然透明,碎片自动飞入时枢。
刹那间,整片森林的草木都亮起了光,叶脉、枝干、花朵、果实的纹路在空中交织,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万物秩序图”。图中,星辰的轨迹与草木的生长重合,人的情绪与水流的波动呼应,天、人、物三者的秩序像三条丝线,最终拧成一股绳,贯穿天地。
“原来如此……”我望着这幅图,终于明白伏羲“一画开天”的真谛。那一道阳爻,不是割裂天地的刀,而是连接天、人、物的线,让各自的秩序在这条线上相遇、相融,最终成就一个圆满的世界。
时枢中的乾卦三爻完全亮起,与“娲皇之佑”的莲花光晕交织,在简身表面形成一个“天、地、人”三才的图案。洛书龟不知何时已走到树洞旁,背甲上的洛书图与森林的万物秩序图重合,在半空投射出下一站的景象:一片被迷雾笼罩的山谷,谷中隐约能看到一座石塔,塔身上刻着“兑卦”的符号。
“看来该去会会‘兑卦’了。”白月初跳上龟背,拍了拍我的肩膀,“伏羲说‘兑为说’,也就是说话的智慧。接下来,怕是要跟‘语言’打交道了。”
离开知物林时,卦象树的叶子纷纷落下,在地上铺出一条通往洛水的路。每片叶子上,都写着一个字,连起来是:“知天知人知物,方知秩序本于自然,生于默契。”
洛水的夕阳将水面染成金红色,洛书龟载着我们顺流而下。我抚摸着时枢上完整的乾卦,感受着天、人、物的秩序在其中流转,突然明白:所谓智慧,不是懂得所有答案,而是能在混乱中看到秩序,在差异中找到共鸣。
而“羲圣之典”的碎片,就像散落在天地间的密码,等待着被有心人拾起,拼成一幅关于“如何与世界好好相处”的画卷。
远处的迷雾山谷越来越近,谷口的石塔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时枢的光幕里,兑卦的符号正缓缓亮起,仿佛在说:来吧,去倾听万物的语言,那是秩序最温柔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