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热球传农技,摆烂解粮荒(1/1)
程唯站在后勤营空地上,看着工匠们给热气球装铁皮喇叭,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这喇叭是用行军锅改造的,锅底钻了几个孔,绑在吊篮两侧,看着虽简陋,却省了找专门材料的麻烦。“程先生,这喇叭真能让远处的人听见?”工匠头儿敲了敲锅底,声音闷响。
“放心,上次我在京城听戏,戏班子用的就是类似的东西,声音传得远着呢!”程唯拍着喇叭,又指了指旁边堆着的小黑板,“赶紧把画好的农技图挂上,用红绸绑着,风一吹能转,省得我多挂几块。”小黑板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简笔画:一根手指代表土豆播种深度,三个水滴代表浇水频率,甚至还画了个虫子,旁边打了个叉,代表“要除虫”。
卷王走过来,看着黑板上的画,忍不住笑:“你这画的是土豆种植,还是小孩涂鸦?牧民能看懂吗?”
“看不懂才怪!”程唯翻个白眼,掏出一张写满“土味口诀”的纸条,“我还让小兵照着这个念,比如‘土豆种,埋半指,浇水别浇烂根子’,简单好记——带指导队多费油,小兵念错了也没事,反正牧民看黑板也能懂,摆烂的关键就是‘差不多就行’。”说着,他把纸条塞进小兵手里,又往鱼篓里装了半篓烤土豆:“遇到牧民就往下扔,用零食换反馈,省得我停下来问,高效又省事。”
热气球升空时,程唯舒服地靠在吊篮里,看着小兵对着喇叭试音。“土豆种,埋半指——”小兵刚念一句,就被风呛了口,咳嗽着改成“土豆种,埋半寸”。啊?俺们可记不住!”
程唯赶紧往下扔了个烤土豆:“别纠结!看黑板!画的手指就是标准,差不多就行!”土豆落在牧民脚边,那人捡起来咬了一口,含糊道:“好吃!程先生,下次多扔点,俺们就按您说的种!”程唯得意地拍了拍鱼篓:“看见没?这就是‘食物公关’,比费口舌解释管用多了——摆烂也能把事办明白。”
飞了没一会儿,程唯就看到烤土豆。有个老牧民捡起土豆,对着热气球喊:“程先生,俺家的土豆苗长得慢,咋办啊?”程唯指着黑板上的“浇水图”:“看上面的水滴!是不是浇水少了?多浇两次,别浇太多,省得烂根!”老牧民一拍大腿:“哎!还真是!俺这就回去浇水!”
小兵念到“除虫”口诀时,嘴瓢说成“见虫别手软,一脚踩烂它”,吃土豆!说错了也没事,知道要除虫就行——零食就是用来救场的,摆烂必备。”小兵脸都红了,小声嘀咕:“下次我一定念对。”程唯摆摆手:“念错了也没关系,反正目的达到了,不用太较真。”
就在这时,程唯突然发现地干裂得能看见缝隙,几个牧民蹲在田边,头都快垂到地上了。“怎么回事?”他让小兵降低高度,刚靠近,就听见一个老牧民对着上面喊:“程先生!救救俺们吧!闹旱灾了,庄稼全死了,俺家娃都两天没吃饭了!”
小兵瞬间慌了:“程先生,咱们只带了烤土豆,没带救灾粮啊!”
程唯也懵了,但很快镇定下来——他想起上次朝廷拨的银子还剩不少,后勤营还有储备的土豆种和粮食。“别慌,先把烤土豆全扔下去,能应急!”他让小兵把鱼篓里的土豆往外抛,自己则操控热气球往哨所方向飞,“用热气球运粮比马车快,半天就能到,省得村民等不及!”小兵一边扔土豆一边对着喇叭喊:“别慌!我们去搬粮!下午就来!”
“谢谢程先生!俺们等你!”程唯看着,自己没得吃了——不过能应急也不错,这叫‘意外收获,摆烂也能救急’。”
飞回哨所,程唯直奔卷王的营房:“快!李家村闹旱灾,缺粮缺种子,赶紧组织士兵搬粮,用热气球运过去!”卷王一听,立马召集人手,程唯则跑回后勤营,指挥工匠改造热气球——把吊篮里的遮阳棚、鸳鸯被全拆了,腾出空间装粮;用红绸把粮袋绑在支架上,“能多装就多装,省得跑两趟,浪费时间”。
工匠担心:“程先生,装太多会不会影响飞行?”
“放心!上次勾羊都没事,装粮怕什么?”程唯拍着胸脯,“慢点开就行,省得掉下去——这叫‘谨慎摆烂,安全第一’。”卷王赶来时,正好看见他在往支架上绑粮袋,无奈摇头:“你这热气球,昨天还用来推广农技,今天就改成运粮车了,真是‘万能摆烂工具’。”
“那是,一物多用才叫会过日子!”程唯笑着,让士兵把耐旱土豆种也装上,“顺便送点种子,让他们灾后能补种,省得下次再跑一趟。”改造好的热气球一次能装两袋粮和十包种子,程唯带着小兵,往返了三趟,半天就把李家村需要的物资送完了。
老牧民拉着程唯的手,眼眶都红了:“程先生,您这热气球比神仙还灵,救了俺们全村的命!”程唯笑着抽回手:“别谢我,谢这热气球——以后遇到旱灾,就找我,我用它给你们送水,省得你们跑远路。”说着,他指了指吊篮底部新装的皮囊架:“这是专门装水的,用皮囊装着,挂在上面,安全又方便。”
送完粮,程唯又有了新主意——让工匠把“耐旱土豆种”的简笔画黑板挂在热气球上,飞到受旱灾影响的其他村落。小兵对着喇叭喊:“这种土豆耐旱,不用浇太多水,种了就能活!想要种子的,找程先生拼团,热气球送上门!”没几天,就有十几个村落来订种子,程唯的“种子配送拼团”规模越来越大,还新增了“救灾粮应急配送”服务。
有次送种子到王家沟,程唯看到村民们在田边挖坑储水,立马让小兵对着喇叭喊:“别挖那么深!土豆怕涝,浅点就行,省得白费力气!”村民们赶紧照着改,事后还特意送了程唯一筐鸡蛋:“程先生,要不是您提醒,俺们的土豆种下去也得烂!”程唯把鸡蛋塞进鱼篓:“客气啥,举手之劳——以后有问题,看热气球上的黑板,省得你们跑来找我。”
卷王看着程唯忙得不亦乐乎,又心疼又好笑:“你这摆烂搞出来的热气球,现在成了边境的‘救命球’了,比我预想的管用多了。”程唯得意地靠在吊篮里,啃着村民送的鸡蛋:“那是,摆烂的精髓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最大的问题’——现在不仅能推广土豆,还能救灾,一举两得,省得我干两份活。”
朝廷听说程唯用热气球救灾的事,不仅拨了银子让他多造几个,还赐了个“边境民生热球”的称号。程唯拿着赐名文书,对着卷王吐槽:“又是赐名,能不能直接给银子?不过‘民生热球’听着比‘便民热球’顺耳,算了,不跟他们计较。”他用朝廷拨的银子,给每个受旱灾的村落都送了块“应急联络板”,上面画着热气球和水滴,旁边写着“缺水缺粮就挂板,我们看到就来”——都是让识字的村民帮忙写的,省得他费功夫。
年底时,边境种土豆的村落多了一倍,受旱灾影响的村落也因为种了耐旱土豆,粮食收成好了不少。朝廷派官员来视察,看到热气球在天上送种子、送粮,还听到牧民们一口一个“程先生的热球好”,回去后就给程唯请了功,封了个“边境便民员外郎”。
程唯拿着官印,翻来覆去地看,对着卷王吐槽:“还员外郎,不如给我涨点俸禄,省得我天天吃土豆干——不过能不用上朝,还能接着用热气球摆烂,也不错。”他又开始琢磨新的改造计划:“下次让工匠给热气球装个简易吊网,能送郎中去偏远村落看病,省得村民跑老远——摆烂就要懒到底,让热气球解决所有事!”
卷王看着他兴致勃勃地画吊网设计图,笑着说:“你这是想让热气球当‘边境万能工具’啊,小心最后把自己也吊上去。”
“吊上去也没事!”程唯头也不抬,“反正有鱼篓接着,还能顺便钓两条鱼——摆烂的人,总有办法让自己舒服。”窗外,新造的热气球正飘在半空中,红绸绑着的黑板在风里转动,上面的土豆简笔画,在阳光下格外显眼。程唯放下笔,望着热气球,忍不住笑了——他当初只想用热气球实现躺平,没想到竟成了边境的“民生利器”,这大概就是“摆烂出奇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