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有组织的(1/2)
直到开机一周后,有关《红高粱》剧组的相关消息,开始有规模地出现在外界。
这是出品方显然开始发力了。
所以相关话题登上了热搜,以及各大门户网站。
首先是#电视剧红高粱#这个话题。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就有媒体零星报道剧版立项的消息,但当时没引起太多关注。
这次出品方加大了宣传力度,算是向大众正式宣告。
剧版《红高粱》要来了。
不过这个话题本身排名不高,原因也很简单,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在拍摄阶段,大众的关注度总是有限的,真正热议还得等临近播出或者开播之后。
但剧可能暂时没那么受关注,可演员可不一样。
明星的价值,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关于这次演员阵容的曝光安排,制作方,也就是导演郑晓龙和山东卫视方面的负责人,事先都和俞良商量过。
他们希望借助他的高关注度为电视剧提前造势,希望他能配合一下。
不过在商量的时候,俞良从郑晓龙那里得知一个别的消息。
尽管《红高粱》刚开拍不久,但已经有好几家电视台开始接触购买播出版权了。
这意味着,剧很可能在拍完之前,就会被卖出去。
这种情况其实相当少见。
通常电视台会等成片出来,评估一下,再决定是否购买,但这次各方却表现出强烈的提前认购意愿,估计价格想必也不会低。
但这也始终必然,市场变了,而且这也是一种基于信任和口碑的缘故。
郑晓龙坐镇导演、山东卫视牵头、多家大公司联合出品,再加上莫言原着和红高粱这个Ip本身的热度,这种配置几乎就是“精品剧”的代名词,电视台自然愿意押注。
这就好比张艺谋拍电影,哪怕还不知道具体拍什么,照样有人愿意投资,观众走进电影院,也是冲着他的名字买一张票。
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
说回正题,对于配合宣传,俞良当然没有意见,但他也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演员曝光不能一次性全部放出,他建议先公布他自己出演余占鳌的消息,最后再由周薰压轴登场。
这次剧组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到位,至今没有任何小道消息泄露。
否则单是“周薰时隔多年重返电视剧”这一点,就足够在热搜头条上挂一两天了。
而俞良之所以这么安排,主要还是考虑到角色适配度的争议。
尽管他在组内的造型和表演已经获得了主创团队的认可,但外界并不知道这些。他担心一旦自己出演余占鳌的消息先放出去,很多人会凭对他以往的“俊朗小生”印象质疑他能否驾驭这个粗犷角色。
就算他出演过《火蓝刀锋》,也不管用,毕竟人物又不一样,而且原着和原着知名度也不一样。
根本就没可比性,所以很多人对于蒋小鱼,是没有先入印象的。
但是余占鳌可不一样。
除此之外,如果天价片酬再被曝光,很可能有人会骂他“见钱眼开”“什么戏都接”。
而俞良有预料,也清楚自己黑粉不少,所以他就想着,尽可能的利用热搜和舆论“节奏”来引导风向。
他的计划是,先放出自己出演的消息,让争议和讨论充分发酵,等热度达到一定程度、但尚未形成大规模负面舆论之前,再顺势推出周薰的重磅消息。
这样一来,大众的注意力会迅速被周薰吸引过去,既达到了宣传效果,也间接帮他转移了火力。
只能说,俞良确实把炒作和心理博弈玩明白了。
剧组方面也同意了这个方案。郑晓龙觉得有道理,他们清楚俞良在剧中的造型和表现,但观众不知道。
虽说有争议很正常,但现在可是和电视台谈判阶段,别因为这事儿少赚钱了。
所以山东卫视的代表也认可,周薰和她的团队同样没有意见,毕竟这部剧本质上是大女主戏,由她压轴合情合理,而且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结果。
事情就这么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