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文枢启迹,河渠安澜(2/2)
奠基仪式结束后,林微接到了京城送来的消息——王博彦见汴州官学顺利推进,又听闻文枢阁遗迹之事,知道再难阻挠,便称病辞官,保守派群龙无首,再也无人敢公开反对新政。
“王博彦辞官了?”林微有些意外,她以为王博会继续顽抗,没想到会这么快认输。
宇文擎说道:“他是老谋深算,知道再阻新政只会身败名裂,不如辞官保全面子。不过他虽辞官,却未必会安分,我们还是要留意他的动向。”
林微点头:“你说得对。另外,‘愚蛊’的事,你要多派些人手去查,尤其是汴州、苏州这些首批办学的地方,一定要确保百姓的安全。”
“臣已经安排好了,”宇文擎说道,“禁军会暗中保护各地官学,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刻抓捕审讯。”
当晚,林微住在汴州的宅院中,青鸾落在院中的老槐树上,安静地梳理着羽毛。她坐在窗前,看着手中的青铜书卷,书卷上的“愚蛊之祸”四个字始终萦绕在她心头。她隐隐觉得,这不仅仅是影阁的阴谋,或许还与之前的四玉异象、古神遗迹有关,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就在这时,春桃匆匆跑进来:“姑娘,不好了!城西有几个百姓突然变得疯疯癫癫,嘴里胡言乱语,说什么‘读书有罪’‘官学是祸根’,像是中了邪一样!”
林微心中一沉——“愚蛊”真的出现了!她立刻起身:“快,带我去看看!”
第四节愚蛊破邪,民心向化
城西的一间茅草屋里,三个百姓正蜷缩在角落,眼神呆滞,嘴里反复念叨着“读书有罪”“官学祸根”,偶尔还会突然站起来,对着墙壁乱撞,模样十分吓人。他们的家人围在一旁,哭得撕心裂肺,见林微进来,纷纷跪倒在地:“姑娘,求求您救救他们吧!他们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早上起来就变成这样了!”
林微走到一个百姓面前,仔细观察他的神色——他的眼球布满血丝,嘴角流着口水,身上没有外伤,不像是被人殴打,倒像是中了某种迷药或邪术。她伸出手,想要摸他的脉搏,对方突然猛地抬头,朝着她的手咬来,眼神凶狠,像是失去了理智。
赵峰立刻上前,按住那个百姓,林微趁机将凤翎玉佩贴在他的额头。玉佩的青光渗入,百姓的身体微微颤抖,眼神逐渐恢复了一丝清明,但很快又变得呆滞,嘴里继续念叨着“读书有罪”。
“怎么样,姑娘?”春桃担忧地问道。
林微皱起眉头:“这不是普通的迷药,是一种能影响心智的邪术,也就是教化法典上提到的‘愚蛊’。它能让人忘记是非,只记住被灌输的错误观念,而且很难用普通的药物化解。”
苏瑾说道:“臣刚才让人查了,这三个百姓都去听过之前那个假法师的宣讲,还拿过李万财分发的‘平安符’,说不定‘愚蛊’就是通过平安符传播的。”
林微立刻让人拿来那些平安符,平安符是黄色的纸制成的,上面画着奇怪的符号,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腥味。她将火玉放在平安符上,火玉发出红色的光芒,平安符很快开始冒烟,纸上的符号变成黑色,散发出一股恶臭。
“果然是平安符有问题,”林微说道,“这些符号是影阁的邪术符文,腥味是‘迷魂草’的味道,两者结合,就能形成‘愚蛊’,通过触摸或吸入气味传播。之前的假法师宣讲时,故意让百姓触摸平安符,就是为了传播愚蛊。”
“那现在该怎么办?”一个百姓的家人哭着问道,“还有很多人拿了平安符,要是他们都中了愚蛊,可怎么办啊?”
林微看着眼前哭泣的百姓,心中一阵酸涩。她想起自己穿越前,曾在新闻里看到过邪教蛊惑人心的案例,那时她还觉得遥远,如今却亲身经历,才知道愚昧和邪术对百姓的伤害有多大。她握紧手中的四玉,心中默念:“四玉是创世神所化,能驱散黑暗、守护民心,一定能化解愚蛊。”
四玉似乎感应到了她的心意,同时发出强烈的光芒,青、红、蓝、黄四色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光柱,笼罩着整个茅草屋。光柱落在中了愚蛊的百姓身上,他们身体的颤抖越来越剧烈,嘴里的念叨声逐渐减弱。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第一个百姓突然咳嗽起来,眼神恢复了清明,他看着周围的人,疑惑地问道:“我……我这是怎么了?刚才好像做了一个噩梦,梦见有人让我反对官学,说读书有罪……”
“你醒了!你终于醒了!”他的妻子扑上前,抱着他哭了起来。
紧接着,另外两个百姓也先后清醒,虽然还有些虚弱,却已经恢复了理智,知道自己是中了邪术,纷纷对着林微跪倒在地:“多谢姑娘救了我们!我们以后再也不会相信谣言了,一定支持官学,让孩子们好好读书!”
林微松了一口气,收起四玉:“大家不用谢我,是文曲星和四玉保佑,也是大家心中的善念战胜了邪术。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剩下的平安符都收回来,用火烧掉,再让中了愚蛊的百姓都来这里,用四玉的力量化解邪术。”
百姓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去挨家挨户收回平安符,有的去通知中了愚蛊的人来茅草屋。林微则让苏瑾派人去其他州县,通知当地官员排查平安符,防止愚蛊扩散。
接下来的两天,林微一直在茅草屋中用四玉化解百姓的愚蛊。越来越多的百姓被治愈,他们不仅自己支持新政,还主动去劝说其他百姓,讲述自己中邪术的经历,让大家不要再相信影阁的谣言。
到了第三天,汴州城内的平安符基本被收回烧毁,中了愚蛊的百姓也都被治愈。林微在文枢阁前举行了一场“破邪大典”,将收回的平安符当众烧毁,四玉的光芒笼罩着整个文枢阁,青鸾在天空中盘旋鸣叫,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对着四玉和青鸾行礼,口中高呼“陛下万岁”“天下太平”。
大典结束后,一个老秀才走到林微面前,手中捧着一本手写的《启蒙课本》:“陛下,这是老臣和几位秀才一起编写的,里面有识字、算术、礼仪的内容,适合百姓子弟启蒙,恳请陛下为课本赐名。”
林微接过课本,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通俗易懂,还配着简单的插图,正是她之前想要的启蒙教材。她心中一暖,在课本的扉页上写下“启民册”三个字:“就叫《启民册》吧,希望它能开启百姓的智慧,让大家都能明辨是非、安居乐业。”
老秀才激动地接过《启民册》,对着林微躬身行礼:“多谢陛下赐名!老臣定将《启民册》传遍汴州,让每个官学的学生都能学到里面的知识!”
林微看着老秀才的背影,又看向周围欢呼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兴办官学只是新政的第一步,后面还有修桥铺路、鼓励农桑等很多事要做,但只要有百姓的支持,有四玉的守护,有宇文擎、苏瑾等人的协助,她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让天下真正实现太平。
当晚,林微收到了林婉儿从京城送来的信,信中说,侯府的佃户们听说汴州的官学办得很好,都希望京城也能尽快开设官学,让他们的孩子也能读书。老夫人还特意让林婉儿寄来一些布料,说是给汴州官学的学生做校服。
林微看着信,嘴角露出笑容。她提笔回信,告诉林婉儿,京城的官学下个月就会开工,让她帮忙挑选合适的校址,同时叮嘱她多关心老夫人的身体,不要太累。
写完信,她走到窗前,看着汴州的夜景。远处的文枢阁隐约泛着四玉的光芒,青鸾落在窗台上,安静地看着她。她摸了摸青鸾的羽毛,轻声说道:“青鸾,谢谢你一直指引我。接下来,我们还要去很多地方,帮助很多百姓,你愿意继续陪在我身边吗?”
青鸾对着她鸣叫了一声,点了点头,展开翅膀,在窗前盘旋了一圈,然后飞向夜空,消失在夜色中。
林微知道,新的挑战还在等着她,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明白,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有天下百姓的期盼,有四玉的守护,有最信任的伙伴,还有一颗想要守护天下的心。
第五节新政初固,暗潮又生
汴州的新政推行得越来越顺利,官学的校舍已经建成了大半,预计下个月就能正式开学;城西的桥梁也已初具规模,桥墩牢固地立在汴水中,工人们正在铺设桥面的木板;苏瑾还在汴州开设了“惠民仓”,低价向百姓出售粮食,解决了贫苦百姓的吃饭问题。
这日,林微正在官学的施工现场查看进度,陈掌柜匆匆赶来:“姑娘,京城传来急报,宇文王爷让您立刻回京!”
林微心中一紧:“出什么事了?”
“是……是王博彦,”陈掌柜递过密信,“他辞官后,并没有回乡下养老,而是去了云州,勾结云州的守将郭远,想要起兵谋反,说要‘清君侧、复祖制’,废除新政!”
林微接过密信,快速扫过内容——王博彦不仅勾结了郭远,还联系了几个被新政触动利益的地方豪强,集结了大约三万兵力,驻扎在云州城外,扬言要进攻京城,推翻她的统治。
“没想到他竟然敢谋反!”林微的脸色沉了下来,“宇文擎现在在哪里?”
“宇文王爷已经率军前往云州了,他让您立刻回京,主持朝政,防止京城出现动乱。”陈掌柜说道,“苏公子也已经在京城部署了兵力,保护皇宫和侯府的安全。”
林微深吸一口气,心中虽然焦急,却没有慌乱。她知道,王博彦的谋反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不得民心,只要她稳住京城,宇文擎就能很快平定叛乱。
“陈掌柜,”林微说道,“汴州的新政就交给你和老秀才们,官学开学仪式务必如期举行,桥梁也要按时完工。我走后,你要多派些人巡查,防止影阁残余势力趁机破坏。”
“姑娘放心,小人定不负您的嘱托!”陈掌柜躬身行礼。
林微又叮嘱了负责修桥和办学的官员几句,然后带着赵峰、春桃和几名侍卫,快马加鞭赶回京城。
回京的路上,林微一直在思考王博彦谋反的原因。王博彦是保守派领袖,虽然反对新政,但一直以来都是用朝堂争论的方式,从未有过过激行为,这次突然谋反,背后肯定有人煽动——很可能是影阁的残余势力,他们见用愚蛊和谣言无法破坏新政,便转而利用王博彦的不满,策划了这场叛乱。
“赵峰,”林微说道,“你派人去查一下,王博彦去云州的路上,有没有和可疑人员接触,尤其是影阁的人。”
“是,姑娘!”赵峰立刻派人去查。
三日后,林微终于回到京城。苏瑾早已在城门口等候,看到她,立刻迎了上来:“陛下,您可算回来了!京城一切安好,只是王博彦的叛军在云州城外烧杀抢掠,百姓们都很恐慌,不少官员都上书请求陛下派兵镇压。”
林微点了点头:“宇文擎那边有消息吗?”
“宇文王爷已经率军抵达云州,与叛军对峙,他让人传来消息,说王博彦的叛军虽然人多,但大多是临时招募的流民,战斗力不强,只是郭远的正规军不好对付,需要陛下在京城筹集粮草,支援前线。”苏瑾说道。
林微回到皇宫,立刻召开紧急朝会,下令户部调拨五十万石粮草,由苏瑾负责运往云州;同时让禁军加强京城的防卫,防止叛军偷袭;还要各州府官员密切关注地方动向,防止有人响应王博彦的叛乱。
朝会上,之前附和王博彦的老臣们都吓得瑟瑟发抖,生怕林微追究他们的责任。林微却没有为难他们,只是说道:“王博彦谋反,与你们无关,只要你们今后真心支持新政,为天下百姓着想,朕不会追究过去的事。但若有人敢响应王博彦,或暗中破坏新政,朕定斩不饶!”
老臣们纷纷跪倒在地:“臣等遵旨!臣等定忠心耿耿,辅佐陛下!”
散朝后,林微回到御书房,林婉儿带着侯府的账册走了进来:“姐姐,这是侯府最近的账册,老夫人让我把侯府的五千两银子捐给国库,支援前线。另外,府里的佃户们听说王博彦谋反,都愿意参军,保卫京城。”
林微看着林婉儿,心中一暖。曾经的林婉儿,是处处与她作对的真千金,如今却成了她最信任的家人,主动为她分忧。她拍了拍林婉儿的肩:“婉儿,谢谢你,也替我谢谢老夫人。侯府的银子朕收下了,但佃户们不用参军,京城有禁军守护,很安全。你让他们好好种地,多打粮食,就是对前线最好的支持。”
林婉儿点了点头:“姐姐放心,我会跟佃户们说的。对了,姐姐,我最近整理侯府的旧物,发现了一本先祖的日记,里面提到,云州有一处‘镇军遗迹’,是上古时期用来平定叛乱的,里面有能增强军队战斗力的神物,或许对宇文王爷有用。”
“镇军遗迹?”林微心中一动,“日记里有没有说遗迹的位置?”
“日记里说,遗迹在云州的‘军山’上,需要用四玉中的土玉才能打开。”林婉儿说道,“姐姐,要不要我把日记给你拿来?”
“好,快拿来!”林微激动地说道。若是能找到镇军遗迹的神物,宇文擎就能更快地平定叛乱,减少百姓的伤亡。
林婉儿很快拿来了日记,林微翻开一看,里面果然详细记载了镇军遗迹的位置和打开方法。她立刻让人准备,想要亲自去云州,用土玉打开遗迹,支援宇文擎。
苏瑾得知后,连忙劝阻:“陛下,云州正在打仗,太危险了,您不能去!臣可以派人把土玉送到宇文王爷手中,让他去打开遗迹。”
林微摇了摇头:“土玉需要与其他三玉相互呼应才能打开遗迹,而且只有我能感应到神物的位置。你放心,我会带足够的侍卫,不会有事的。”
宇文擎是她最信任的人,她不能让他独自面对危险,更不能让叛军伤害更多的百姓。她握紧手中的四玉,眼中闪过坚定:“明日一早,我就出发去云州。京城的事,就交给你和婉儿了。”
苏瑾知道她心意已决,不再劝阻,只能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守好京城,等您和宇文王爷凯旋。”
当晚,林微收拾好行装,将四玉贴身收好,又带上了青铜书卷和水神赐下的水玉,以防遇到影阁的邪术。春桃和赵峰也做好了准备,随时随她前往云州。
夜深了,林微站在皇宫的城楼上,俯瞰着京城的万家灯火。她知道,这次去云州,不仅要平定叛乱,还要找到镇军遗迹的神物,更要提防影阁的残余势力。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知道,她的身后是天下百姓的期盼,是四玉的守护,是伙伴们的支持。
她轻轻抚摸着怀中的凤翎玉佩,玉佩泛着淡淡的青光,像是在为她祝福。远处的天空中,一只青鸾的影子闪过,朝着云州的方向飞去——它又一次提前为她指引了方向,也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平叛之战,带来了希望的光芒。
林微深吸一口气,转身走下城楼。明日,她将踏上新的征程,为了新政,为了百姓,为了天下太平,她会全力以赴,直到叛乱平定,盛世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