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 第136章 新政启幕,粮田风波

第136章 新政启幕,粮田风波(1/2)

目录

第一节新政初议,暗流涌动

丞相府的书房内,檀香袅袅,烛火摇曳。林微、宇文擎与宇文丞相围坐在案前,案上摊着厚厚的舆图与文书,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关于新政的初步构想。

“减轻赋税一事,老夫以为可先从京郊三县试点。”宇文丞相指尖点在舆图上的京郊区域,语气沉稳,“这三县离京城近,便于管控,若是试点成功,再逐步推向全国。具体方案可按‘均田减赋’来定,凡家中有田百亩以下者,赋税减半;百亩以上者,按比例递增,既不伤普通农户,也不至于让权贵过于抵触。”

林微微微颔首,从袖中取出一卷册页,递了过去:“丞相所言极是。我还拟了‘摊丁入亩’的补充条款,将人头税并入田赋,按田亩多少征收,这样一来,富户多缴,贫户少缴,能极大减轻贫苦百姓的负担。只是这一条,恐怕会触动不少权贵的利益,他们家中田亩甚多,定然会极力反对。”

宇文擎接过册页翻看,眉头微蹙:“李太傅、户部尚书这些老臣,家中都是千亩以上的良田,‘摊丁入亩’对他们损失最大,朝堂上必然会掀起风浪。要不,先暂缓这一条,只推行‘均田减赋’?”

“不可。”林微语气坚定,“贫户多是丁多田少,人头税是他们最大的负担,若是不并入田赋,减轻赋税就成了空话。我们可以先软后硬,先在试点推行,用成效说话,再争取开明老臣的支持,一步步瓦解保守派的阻力。”

宇文丞相眼中闪过赞许:“林大人说得对,新政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赋税,推广新耕作技术一事,也需尽快落实。你说的‘高产仙谷’(林微将土豆、玉米包装为家传的高产粮种),若是真能亩产翻倍,便能从根本上解决粮荒问题,百姓安定了,新政推行自然事半功倍。”

“我已让苏瑾从南方调运了第一批‘仙谷’种子,约莫五千斤,足够京郊三县试点之用。”林微道,“还需安排懂‘耕种之法’的人去指导农户,我会将‘家传的耕种要诀’写成册子,让差役带给农户,确保他们能种活种好。”

三人又商议了近两个时辰,敲定了新政试点的具体流程:由林微牵头,负责新政的统筹与推行;宇文擎调动部分禁军,协助护送粮种、监督政令落实;张谦从户部抽调精干官员,负责统计田亩、核算赋税;宇文丞相则在朝堂上居中协调,争取更多官员的支持。

次日清晨,林微身着御史中丞的官服,第一次以新政推行使的身份上朝。玄色官袍衬得她身姿挺拔,眉宇间的沉稳与锐利,丝毫不像寻常女子。文武百官见她身着官服立于朝堂之上,神色各异,有好奇,有赞许,更多的却是保守派官员的不屑与警惕。

新帝宇文轩端坐龙椅,待众臣朝拜完毕,便开口道:“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要宣布新政试点的事宜。朕已命御史中丞林微为新政推行使,在京郊三县推行‘均田减赋’与‘高产仙谷’种植,户部、兵部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话音刚落,站在前列的李太傅便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有异议!”

李太傅年近七旬,须发皆白,是朝中保守派的领袖,深受老臣敬重,此刻开口反对,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

“太傅请讲。”宇文轩语气平和,早已预料到会有反对之声。

“其一,女子为官本就不合礼制,林大人虽有边境之功,却终究是女子,推行新政关乎国计民生,交由女子之手,恐难服众。”李太傅语气坚定,字字句句都带着对“女子干政”的抵触,“其二,‘均田减赋’看似利民,实则会减少国库收入,如今边境虽安,却仍需军备粮草,国库空虚如何支撑?其三,所谓‘高产仙谷’,从未听闻,不知来路,贸然推广,若是颗粒无收,耽误农时,百姓流离失所,谁来承担罪责?”

李太傅的话一出,立刻有不少老臣附和:“太傅所言极是!陛下三思!”“女子岂能执掌新政?恐坏了祖宗规矩!”“‘仙谷’不知真假,万不可拿百姓的生计冒险!”

林微向前一步,从容出列,目光扫过众臣,声音清亮:“太傅所言,臣不敢苟同。其一,礼制本是为人而定,并非一成不变。昔日商有妇好领兵,汉有班昭着史,女子未必不如男子。臣在边境能退蛮夷、定互市,为何不能推行新政?若新政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何惧旁人非议?”

她顿了顿,继续道:“其二,‘均田减赋’看似减少国库收入,实则不然。百姓赋税减轻,便会安心耕作,荒地开垦增多,粮食产量提高,未来税收只会增加,而非减少。苏瑾已承诺,若国库暂时空虚,他愿捐粮十万石、银五万两,支撑试点所需,无需陛下担心粮草军备。”

最后,她看向李太傅,语气带着笃定:“其三,‘高产仙谷’是臣林家祖传的粮种,在南方深山试种多年,亩产可达普通粮食的两倍以上。臣愿以自身官职担保,若是试点失败,颗粒无收,臣自请罢官,流放边境,以谢天下!”

林微的话掷地有声,句句在理,还以官职担保,朝堂上的附和声渐渐平息。不少开明的官员眼中闪过赞许,暗自点头。

宇文轩见状,立刻道:“林大人所言有理,且愿以官职担保,朕相信她的能力!新政试点之事,就按朕之前所说的办,谁再敢阻挠,以抗旨论处!”

皇帝金口玉言,李太傅虽心中不甘,却也不敢再反对,只能愤愤不平地退回到队列中。其他保守派官员见皇帝态度坚决,也只能噤声。

散朝后,林微刚走出太和殿,便被苏瑾拦住。苏瑾身着锦袍,笑容温和:“林大人方才在朝堂上的一番话,真是大快人心!我已让人将粮种和银两备好,今日午后便送往户部,你尽管放心推行新政。”

“多谢你,苏瑾。”林微笑着道谢,“这次若是没有你的支持,新政恐怕很难启动。”

“我们之间,不必言谢。”苏瑾道,“只是李太傅等人素来顽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你推行新政时,一定要多加小心,若是遇到麻烦,立刻派人通知我。”

“我会的。”林微点头。

两人正说着,宇文擎快步走来,递给林微一枚令牌:“这是禁军的调令令牌,你拿着它,可随时调动京郊的禁军,无论是护送粮种,还是应对突发状况,都能方便些。我已吩咐下去,让禁军副统领赵毅听你调遣。”

林微接过令牌,入手沉重,心中满是暖意:“有你们在,我心里踏实多了。”

“放心去做,背后有我和父亲,还有陛下,不会让你孤军奋战的。”宇文擎握紧她的手,低声道,“若是李太傅等人暗中使坏,我会帮你盯着他们。”

林微点点头,与两人告别后,便立刻前往户部,与张谦商议粮种和赋税统计的具体事宜。张谦早已备好相关文书,两人核对完毕后,便安排差役将粮种和“耕种要诀”送往京郊三县,同时派户部官员前往三县,统计田亩数量,核算应缴赋税。

本以为新政试点能顺利启动,可林微万万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三日,便传来了坏消息——送往京郊密云县的粮种,在途中被人调换,农户们拿到的,竟是些早已霉变的普通粮种,播下后不仅没有发芽,还污染了田地。

第二节粮种风波,乡野疾苦

接到密云县县令的急报时,林微正在御史台处理弹劾官员的文书。急报上写着:“今晨农户播撒‘仙谷’种子后,午间便发现种子霉变,田地泛黑,疑似种子有毒,农户恐慌,聚集县衙请求说法,恐生民变。”

林微脸色一变,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书,让人召集赵毅和几名户部官员,备马赶往密云县。她心中清楚,粮种被调换绝非意外,定然是李太傅等人暗中使坏,想要借此破坏新政,让她失信于百姓。

密云县离京城不过百余里,快马加鞭,不到两个时辰便抵达了。县衙外早已聚集了数百名农户,他们个个面带焦急与愤怒,手中举着霉变的种子,高声呼喊着:“还我们公道!还我们粮种!”“若是田地毁了,我们今年可怎么活啊!”

县令站在县衙门口,满头大汗,极力安抚着农户,却根本无济于事。看到林微到来,县令如遇救星,立刻上前:“林大人,您可算来了!您快看看这种子,还有这田地!”

林微翻身下马,走到农户面前,接过一名老农手中的种子。种子颜色发黑,一捏便碎,散发着刺鼻的霉味,显然是早已不能播种的坏种。她又跟着老农来到田间,只见刚播下种子的田地,土壤已经微微泛黑,挖开土层,里面的种子全都霉变腐烂,连带着周围的土壤都变得僵硬。

“林大人,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老农拉住林微的衣袖,老泪纵横,“我们听说这‘仙谷’能高产,盼星星盼月亮才等到种子,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坏种!这田地要是毁了,我们一家老小今年就得饿死啊!”

周围的农户也纷纷附和,哭声与控诉声交织在一起,听得人心酸。林微看着老农绝望的眼神,又看了看发黑的田地,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愧疚与愤怒。愧疚的是,她没有考虑到粮种运输途中的安全,让农户们空欢喜一场;愤怒的是,李太傅等人竟如此卑劣,为了阻挠新政,不惜毁掉农户的生计。

“大家放心,此事我一定会查清楚,给你们一个交代!”林微高声道,声音坚定,“坏掉的种子,我会立刻让人重新送来;被污染的田地,我也有办法改良,绝不会让大家颗粒无收!”

农户们听到林微的承诺,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一名年轻的农户问道:“林大人,您说的是真的?这田地还能改良?新种子什么时候能到?”

“千真万确。”林微点头,“我已经让人快马回京城,让苏瑾立刻调运新的‘仙谷’种子,今日傍晚就能送到。至于田地改良,我有‘家传的沃土之法’,只需按我的方法处理,不出三日,田地便能恢复耕种。”

其实林微所说的“沃土之法”,是现代的土壤改良技术——用草木灰、腐熟的粪便和石灰混合,撒在土壤表面,既能中和土壤中的毒素,又能增加土壤肥力。她早已让苏瑾准备了这些物资,本是为了提高“仙谷”的产量,如今正好用来改良被污染的田地。

安抚好农户后,林微回到县衙,立刻传召负责护送粮种的差役。差役们被带上来时,个个神色慌张,眼神躲闪。林微一看便知有问题,厉声问道:“粮种为何会被调换?途中发生了什么?老实交代,否则休怪我从严处置!”

起初,差役们还想狡辩,说途中遇到劫匪,粮种被抢,后来又找了些种子凑数。可在林微的追问下,加上她用了“家传的辨谎之术”(实则是现代心理学的微表情观察),一名差役终于熬不住,如实招供:“是……是李太傅府的管家让我们做的!他给了我们每人五十两银子,让我们在途中把粮种换成霉变的坏种,还说若是事情败露,李太傅会保我们无事!”

果然是李太傅!林微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没想到李太傅竟如此大胆,敢公然破坏新政,置百姓生计于不顾。她立刻下令:“将这些差役关押起来,严加看管!赵毅,你带五十名禁军,立刻前往李太傅府,将管家拿下,带回御史台审讯!”

“属下遵命!”赵毅应声,立刻带领禁军出发。

安排好这些后,林微便带着户部官员和农户们,前往田间,指导大家改良土壤。她让农户们将草木灰、腐熟的粪便和石灰按比例混合,然后均匀地撒在被污染的田地上,再用锄头深耕,让混合物与土壤充分融合。

农户们虽然对这种方法心存疑惑,但看着林微亲自示范,又想起她在边境的功绩,便都按照她的吩咐去做。林微一边指导,一边与农户们闲聊,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她得知,密云县的农户大多靠种粮为生,可每年要缴纳的赋税、徭役繁重,加上近几年时有旱灾,粮食产量低,不少农户都要靠借高利贷才能度日,若是遇到灾年,更是家破人亡。有一户农户,去年因为赋税交不上,男主人被抓去服徭役,至今未归,女主人带着三个孩子,靠挖野菜度日,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林微听着这些,心中越发坚定了推行新政的决心。她当即决定,除了重新发放粮种、改良土壤,还要提前落实减税政策,将密云县今年的赋税减半,同时让苏瑾捐赠一批粮食,发放给生活困难的农户。

傍晚时分,苏瑾派的人果然送来了新的“仙谷”种子,还有大量的粮食。林微立刻让人将种子和粮食分发给农户,农户们拿着饱满的种子和沉甸甸的粮食,个个喜极而泣,纷纷跪地感谢:“多谢林大人!林大人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大家快起来!”林微扶起众人,“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是我应该做的。只要大家好好耕种,等到粮食丰收,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安置好农户后,林微回到县衙,刚坐下,赵毅便回来了,还带来了李太傅府的管家。管家身着华服,却面如死灰,看到林微,立刻跪地求饶:“林大人饶命!此事都是李太傅让我做的,与我无关啊!求您饶了我吧!”

“李太傅让你做什么了?除了调换粮种,还有没有其他阴谋?”林微厉声问道。

管家颤抖着说:“太傅说……说林大人的新政会毁了大靖的根基,让我务必破坏试点,只要‘仙谷’种植失败,百姓反对,新政就会被废除。他还说,若是事情败露,就让我把责任都揽下来,他会给我家人一笔钱,保我家人平安。”

“还有吗?”林微追问。

“没……没有了!其他的我真的不知道了!”管家连连磕头,吓得浑身发抖。

林微知道,从管家口中问不出更多消息,李太傅老奸巨猾,肯定不会留下太多把柄。她让人将管家关押起来,然后连夜写了一份奏折,将粮种被调换的事情、管家的供词,以及密云县农户的疾苦一一写明,派人快马送往京城,呈给新帝。

夜深了,密云县的县衙内依旧灯火通明。林微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她知道,这次只是开始,李太傅等人肯定还会想出其他办法阻挠新政,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但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难,她也绝不会退缩。

怀中的青凰双玉微微发烫,仿佛在为她加油鼓劲。林微握紧双玉,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她相信,只要有凤凰之力庇佑,有宇文擎、苏瑾和新帝的支持,有百姓的期盼,她一定能推行新政成功,打破陈旧的规矩,为大靖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第三节朝堂发难,玉光破局

次日清晨,林微带着管家和供词,返回京城。刚回到御史台,便接到通知,新帝召集文武百官,在太和殿议事,显然是看到了她的奏折。

林微整理了一下官服,带着管家和供词,快步前往太和殿。殿内气氛凝重,新帝宇文轩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李太傅站在殿中,神色坦然,仿佛根本不知道粮种被调换的事情。

“林大人,你回来了,事情查得如何了?”宇文轩看到林微,立刻问道。

林微出列,躬身道:“陛下,事情已经查明,密云县的粮种被调换,是李太傅府的管家所为,管家已被臣拿下,现将供词呈上,请陛下过目!”

一名太监接过供词,呈给宇文轩。宇文轩看完供词,猛地一拍龙椅,怒声道:“李太傅!此事当真?你竟敢暗中指使管家调换粮种,破坏新政,置百姓生计于不顾!”

李太傅立刻跪地,高声道:“陛下冤枉!臣根本不知此事!定是这管家被林大人收买,故意诬陷臣!臣忠心耿耿,为国为民,怎么会做这种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

他转头看向林微,眼中满是怨毒:“林大人,你推行新政不成,便想嫁祸给臣,好掩盖你‘仙谷’种子无用的真相,你好狠毒的心啊!”

“李太傅,你休要血口喷人!”林微冷声道,“管家是你府中之人,若不是你指使,他为何要冒死调换粮种?而且,臣已有证据证明,这些霉变的种子,正是从你府中的粮库中取出来的!”

说着,林微让赵毅将一袋霉变的种子呈上来:“陛下,这袋种子便是从管家的住处搜到的,上面还印有李太傅府的印记。而且,臣已派人去李太傅府的粮库查看,发现粮库中还有不少与这相同的霉变种子,显然是早有准备!”

宇文轩让人查看种子,果然看到上面有李太傅府的印记。他看向李太傅,语气更加冰冷:“李太傅,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

李太傅却依旧不肯认罪,反而放声大哭:“陛下!臣真是被冤枉的!这一定是林微设下的圈套,她故意伪造证据,想要除掉臣这个反对她的人!臣追随先帝多年,忠心耿耿,绝无反心啊!”

不少保守派老臣见状,纷纷出列求情:“陛下,李太傅素来忠心,或许真的是被诬陷的,还请陛下查明真相,不要冤枉好人!”“是啊,陛下,林大人此举,未免太过草率,若是仅凭一袋种子和管家的供词,便定李太傅的罪,恐难服众啊!”

宇文轩看着众臣,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李太傅,神色犹豫。他知道李太傅是老臣,根基深厚,若是贸然定罪,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

林微看出了宇文轩的犹豫,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愿当场验证‘仙谷’种子的真伪与产量!若是种子真的无用,臣甘愿受罚;若是种子高产,便证明李太傅是故意破坏新政,恳请陛下严惩不贷!”

“哦?你要如何验证?”宇文轩问道。

“臣请求陛下恩准,在皇宫的御花园开辟一块田地,种下‘仙谷’种子,同时种下普通粮食,让众臣亲眼见证‘仙谷’的产量。”林微道,“只需一个月,‘仙谷’便能发芽抽穗,到时候真假自现!”

李太傅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他没想到林微竟要当场验证。他知道“仙谷”若是真的高产,他的谎言便会被彻底揭穿,但此刻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好!臣同意验证!若是‘仙谷’真的高产,臣甘愿受罚;若是无用,林微必须自请罢官,永不干预朝政!”

“一言为定!”林微坚定地说。

宇文轩当即下令,让人在御花园开辟两块田地,一块种下“仙谷”种子,一块种下普通小麦,由户部官员负责看管,每日记录生长情况,众臣每隔五日可前往查看。

接下来的几日,朝堂上暂时平静下来,保守派官员不敢再公然反对新政,林微则趁机推进京郊另外两县的试点工作。她亲自前往两县,监督粮种发放和赋税统计,确保政令落实到位。宇文擎则暗中派人监视李太傅的动向,防止他再暗中使坏。

五日很快过去,众臣按照约定,前往御花园查看粮食生长情况。当众人来到田地前时,都惊呆了——种下“仙谷”种子的田地,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苗,长势旺盛,密密麻麻;而种下普通小麦的田地,芽苗稀疏,还带着枯黄,明显长势不佳。

“这……这‘仙谷’果然与众不同!”一名老臣惊讶地说,“才五日,便长得这么好,比普通小麦强多了!”

“看来林大人所言非虚,这‘仙谷’确实是高产粮种!”另一名官员附和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