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 第194章 凤玺归京:京畿风云起叛乱,夫妻同心定乾坤

第194章 凤玺归京:京畿风云起叛乱,夫妻同心定乾坤(1/2)

目录

一、京城归航:黄沙裹甲还,百姓夹道迎

深秋的京城,被一层薄薄的寒霜笼罩,朱雀大街上的青石板路泛着冷光,却挡不住百姓们涌向城门的脚步。自镇北王妃林微远赴大漠的消息传开后,京中百姓便日夜牵挂——那位曾用“古法”改良农具、在旱灾时开仓放粮的王妃,能否从凶险的大漠平安归来,成了街头巷尾最热议的话题。

辰时三刻,远处的官道上终于扬起一阵烟尘,马蹄声由远及近,带着大漠特有的苍劲气息。守城的士兵率先看到那支队伍:领头的女子身着银白劲装,腰间悬着一枚莹白玉珏,玉珏上的凤纹在阳光下若隐隐现,正是从大漠归来的林微。她身后,赵虎带领的精锐部队盔明甲亮,队列严整,虽经大漠风霜,却依旧气势如虹,而队伍末尾,几位身着异域服饰、腰间佩着凤凰纹弯刀的人,更是让围观百姓好奇不已——那便是凤栖族派来的使者,奉凤长老之命,随林微归京共抗太后。

“是王妃娘娘!王妃娘娘回来了!”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人群瞬间沸腾起来。百姓们纷纷涌上前,手中捧着自家做的热饼、温酒,甚至有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地递上一束晒干的野菊,哽咽道:“王妃娘娘,您可算回来了!我们都盼着您呢!”

林微勒住马缰绳,翻身下马,亲手接过老人手中的野菊,指尖触到花瓣的干枯纹理,心中一暖。她记得这位老人,去年旱灾时,老人的孙子饿得奄奄一息,是她让人送去了粮食和药,才保住了孩子的性命。“老人家快请起,”林微声音温和,“微此次能平安归来,多亏了各位百姓的牵挂。”

她抬手示意身后的士兵,将随身携带的大漠果干分给围观的孩童,又对众人说道:“此次大漠之行,微不仅带回了凤栖族的友邦,更寻得能安定天下的‘凤玺’。往后,定不让太后乱政,不让百姓再受颠沛流离之苦!”

话音刚落,百姓中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王妃娘娘英明!”“我们信王妃娘娘!”欢呼声此起彼伏,连守城的士兵也忍不住跟着附和——比起那位只会苛捐杂税、偏袒外戚的太后,这位能办实事、护百姓的镇北王妃,早已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信任的种子。

人群中,一个身着月白锦袍的身影含笑而立,正是前来接应的苏瑾。他看着被百姓簇拥的林微,眼中满是赞赏——他果然没看错人,这个女子,不仅有谋略,更有聚拢人心的魄力。待林微应酬完百姓,苏瑾上前一步,低声道:“王妃娘娘,王爷已在王府等候,只是……京中局势,比我们预想的更复杂。”

林微心中一凛,她知道苏瑾口中的“复杂”绝非小事。“太后那边有动作了?”

“不仅有动作,还闹得很大。”苏瑾引着林微走向马车,声音压得更低,“太后以‘镇北王勾结外族、意图谋反’为由,在朝中散布谣言,还暗中调动了京营的部分兵力,驻守在皇宫外围。三皇子虽被禁足,却也没安分,暗中联络了几位宗室子弟,想趁您未归时,逼王爷交出兵权。”

林微闻言,眼底闪过一丝冷意。太后倒是急不可耐,竟想趁她不在时,对宇文擎下手。“苏公子,辛苦你了。”林微道,“粮道和情报网,还需你多费心。”

“王妃娘娘放心,”苏瑾拱手,“江南的粮船已在途中,三日内便可抵达京城,足以稳定粮价;至于太后和三皇子的动向,我的人一直在盯着,绝不会让他们暗中搞鬼。”

林微点点头,转身登上马车。车轮滚滚,朝着镇北王府的方向驶去。她掀开窗帘,看着窗外欢呼的百姓,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这京城的风雨,她接下了;这天下的安危,她与宇文擎,必当共同守护。

二、王府重逢:执手诉相思,灯下定良策

镇北王府的朱漆大门早已敞开,宇文擎身着常服,立于门前的石阶上,目光紧紧盯着马车驶来的方向。自林微出发去大漠后,他便日夜难安,无数个深夜,他都会站在窗前,望着大漠的方向,生怕收到任何不好的消息。此刻,看到马车停下,那个熟悉的身影从车上走下来,他悬了许久的心,终于落了地。

林微刚走下马车,便被一双有力的手臂紧紧拥入怀中。宇文擎的怀抱带着熟悉的墨香,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担忧到极致后的释然。“微儿,你终于回来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低头看着她脸上淡淡的沙尘痕迹,指尖轻轻拂过,“有没有受伤?大漠里是不是很辛苦?”

“我没事,”林微靠在他怀里,感受着他胸腔的跳动,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你看,我还带回了凤玺,还有凤栖族的朋友。”她从怀中取出那枚白玉凤玺,凤玺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底部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清晰可见。

宇文擎接过凤玺,指尖抚过上面的凤凰纹,眼中满是震撼。他曾听母亲提起过凤玺的传说,却没想到,这传说中的至宝,竟真的被林微寻到了。“微儿,你立了大功。”他握紧林微的手,“有了凤玺和凤栖族的支持,太后的阴谋,再也行不通了。”

两人并肩走进王府,主院的暖阁早已备好热水和饭菜。青禾见林微平安归来,喜极而泣,忙上前为她宽衣梳洗。待林微换好常服,坐在桌边时,宇文擎已将京中的局势详细道来:“太后这几日动作频繁,先是以‘防备外族’为由,让她的侄子,也就是京营副统领柳成,接管了京营的左翼兵力;又在宗室中散布谣言,说你去大漠是为了勾结凤栖族,想借外族之力颠覆大楚;昨日,甚至有几位依附太后的官员,在朝堂上弹劾我,要求陛下收回我的兵权,将我打入天牢。”

“陛下是什么态度?”林微问道,她最关心的,是皇帝对这件事的立场。

宇文擎叹了口气:“陛下年事已高,耳根子软,又念及太后是他的皇嫂,虽未同意弹劾,但也下了口谕,让我‘安分守己,勿要与太后起争执’。说白了,陛下是想息事宁人,却不知,太后的野心,早已不是‘息事宁人’能满足的。”

林微沉默片刻,心中已有了计较。“太后想借京营之力逼宫,又想借宗室之手扳倒你,那我们便将计就计。”她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晃动着里面的茶水,“明日我随你上朝,当众拿出凤玺,揭穿太后的谣言;凤栖族的使者也一同前往,证明凤栖族是友非敌;至于京营的柳成,苏瑾已查到他暗中克扣军粮,我们可以借此为由,让陛下撤了他的职,收回京营的兵权。”

“克扣军粮?”宇文擎眼中一亮,“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林微点头,“苏瑾的人查到,柳成将京营的军粮偷偷卖给了粮商,中饱私囊,导致京营的士兵们常常吃不饱饭。我们只需将证据呈给陛下,再让京营的士兵们出面作证,柳成就百口莫辩。”

宇文擎握住林微的手,眼中满是赞赏:“微儿,还是你考虑得周全。明日上朝,定要让太后颜面扫地,让她知道,我们不是好欺负的。”

暖阁的烛火摇曳,映着两人相视而笑的脸庞。窗外的朔风依旧呼啸,却吹不散两人心中的暖意与坚定。他们知道,明日的朝堂,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

三、太后搅局:谣言惑民心,粮价起波澜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京中便传出了一则令人心惊的谣言——“镇北王妃勾结凤栖族,带回的凤玺是不祥之物,会给大楚带来灾祸;镇北王已暗中与凤栖族约定,三日后举兵谋反,届时京城百姓,将血流成河。”

谣言如同长了翅膀,短短一个时辰,便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本就对凤栖族心存陌生,再加上太后派去的人刻意煽动,不少人开始恐慌起来。有人匆匆收拾行李,想逃离京城;有人聚集在粮店门口,疯狂抢购粮食,生怕三日后粮食断绝;甚至有不明真相的百姓,跑到镇北王府门前,对着王府大门扔石头,高喊“反贼滚出京城”。

此刻的太后宫中,太后正坐在凤椅上,听着手下的汇报,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做得好。”她对身边的太监说道,“谣言越乱越好,百姓越恐慌越好。只有这样,陛下才会觉得宇文擎和林微是祸根,才会同意将他们处置掉。”

“太后英明。”太监谄媚地笑道,“还有一事,柳副统领那边传来消息,京营左翼的士兵们,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太后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包围镇北王府和皇宫。”

“不急。”太后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等朝堂上的消息。若是今日宇文擎和林微能被陛下治罪,自然最好;若是不能,再让柳成动手不迟。”她要的,是名正言顺地除掉宇文擎和林微,是让所有人都觉得,她是在“清君侧,安天下”。

而此时的镇北王府,早已乱作一团。护卫们正忙着驱散王府门前的百姓,青禾急得团团转,跑进暖阁对林微说道:“王妃娘娘,外面的百姓越来越多了,还有人扔石头砸门,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出事!”

林微却异常平静,她正在纸上写着什么,闻言抬头道:“青禾,你去把苏公子送来的那些‘粮票’取来,再让人把王府粮仓的门打开,告诉外面的百姓,凡是持有‘粮票’的人,都可以来王府领粮食,每人十斤,三日内有效。”

“粮票?”青禾愣了一下,她记得苏瑾昨日送来的那些纸片,上面印着奇怪的花纹和数字,当时她还疑惑是什么,没想到是粮票。

“对,就是那些纸片。”林微将写好的告示递给青禾,“再让人把这张告示贴在王府门口,告诉百姓,谣言是假的,凤玺是祥瑞之物,三日后不会有什么谋反,让他们安心。”

青禾接过告示,虽然心中仍有疑惑,但还是立刻去执行了。宇文擎走到林微身边,看着她写的告示,上面不仅写了领粮的规则,还画了一张简单的“京城粮库分布图”,标注了未来三日内,除了王府粮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领粮。“微儿,你这‘粮票’和分布图,倒是新奇。”他笑道,“百姓们会信吗?”

“会信的。”林微自信地说道,“百姓们恐慌,无非是怕粮食断绝。我们打开粮仓放粮,再用‘粮票’控制领粮数量,既不会浪费粮食,又能让百姓安心。至于那张分布图,是我根据苏瑾提供的京中粮库位置画的,让百姓知道,京城的粮食充足,他们没必要抢购。”

她顿了顿,又道:“至于那些扔石头的百姓,大多是被谣言蒙蔽的普通人,只要他们能领到粮食,感受到我们的诚意,自然会明白谣言是假的。”

果然,不出林微所料,半个时辰后,王府门前的局势便得到了控制。百姓们看到王府打开了粮仓,又拿到了可以领粮的“粮票”,再看到告示上的粮库分布图,心中的恐慌渐渐消散。有人拿着粮票,小心翼翼地问护卫:“这粮票真的能领粮食吗?”

护卫笑着点头:“当然能,这是王妃娘娘亲自下令的,还能有假?”

人群中,之前扔石头的那个中年汉子,看着手中的粮票,脸上满是愧疚。他昨日听人说镇北王要谋反,要让百姓遭殃,一时愤怒才扔了石头,如今看来,是他错信了谣言。他走上前,对护卫道:“小兄弟,刚才是我不对,不该扔石头砸门,我给你们赔罪了。”

护卫连忙扶起他:“大叔不必如此,您也是被谣言骗了。只要您以后不信谣、不传谣,就是对我们王妃娘娘最大的支持。”

很快,王府放粮的消息便传遍了京城。百姓们纷纷拿着粮票去领粮,之前抢购粮食的人,也都放下了心。而那些被太后派去煽动百姓的人,见局势失控,只能灰溜溜地溜走。

暖阁中,苏瑾笑着对林微和宇文擎说道:“王妃娘娘这一招‘以粮安民心’,真是太高明了!如今京中的百姓,不仅不信太后的谣言了,反而都在说王妃娘娘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呢!”

林微笑了笑:“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该去朝堂上,会会太后了。”

四、朝堂对峙:凤玺显神威,使者证清白

巳时整,紫宸殿内文武百官齐聚,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皇帝高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眼神疲惫,显然也被近日的谣言搅得心神不宁。太后则坐在皇帝身旁的凤椅上,一身华贵的凤袍,眼神锐利地扫过殿下的官员,最后落在了刚走进殿内的林微和宇文擎身上。

“镇北王、镇北王妃,你们可知罪?”太后率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威严,“近日京中谣言四起,说你们勾结外族,意图谋反,还带回什么不祥的‘凤玺’,可有此事?”

宇文擎上前一步,沉声道:“太后此言差矣!臣与王妃从未勾结外族,更无谋反之心。至于凤玺,并非不祥之物,而是祥瑞之兆!”

“祥瑞之兆?”太后冷笑一声,“宇文擎,你休要狡辩!那凤栖族是从未与大楚往来的外族,林微去大漠与他们接触,还带回所谓的‘凤玺’,不是勾结是什么?不是谋反是什么?”

她话音刚落,几位依附太后的官员立刻附和:“太后娘娘所言极是!镇北王夫妇勾结外族,罪证确凿,请陛下治他们的罪!”“请陛下收回镇北王的兵权,将林微打入天牢,以正国法!”

林微站在一旁,始终没有说话,直到官员们的声音渐渐平息,她才缓缓走上前,从怀中取出凤玺,高高举起。阳光透过殿外的窗户,洒在凤玺上,凤玺瞬间发出一阵温润的金光,金光中,一只小小的凤影盘旋而起,在殿内飞舞了一圈,才缓缓消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