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盛世奠基(2/2)
周显等人闻言,脸色纷纷变得凝重起来。他们不得不承认,林微推行的各项改革确实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天下百姓也确实安居乐业。但他们心中的保守思想,还是让他们难以接受女子称帝的事实。
“陛下,臣明白您的良苦用心,也承认您推行的改革取得了成效。”周显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但女子称帝,终究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臣担心会引发上天震怒,也担心会让其他国家笑话我朝。”
林微笑了笑,说道:“周爱卿,上天是否震怒,不在于朕是男子还是女子,而在于朕是否贤明,是否能为百姓谋福祉。只要朕一心为民,勤勉政务,上天自然会保佑我朝。至于其他国家,他们笑话的不是朕的性别,而是我朝的实力。如今我朝繁荣昌盛,国力日益强大,其他国家只会敬畏我们,而不会笑话我们。”
她顿了顿,又说道:“周爱卿,朕知道你们心中的顾虑。朕可以向你们保证,朕登基之后,一定会继续推行各项改革,一定会勤勉政务,为百姓谋福祉,为王朝的长远发展而努力。朕也希望你们能够放下心中的偏见,支持朕的工作,与朕一起,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盛世。”
周显等人闻言,心中的防线渐渐松动。他们看着林微坚定的眼神,听着她真诚的话语,心中明白,这位女帝确实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她有能力治理好天下。
“陛下,臣愿意支持您登基。”周显率先说道,躬身行礼,“臣之前目光短浅,思想保守,反对陛下登基,还请陛下责罚。”
“周爱卿,朕不怪你。”林微说道,语气温和,“只要你能放下心中的偏见,支持朕的工作,朕就心满意足了。”
其他几位保守派大臣见状,也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林微登基。他们心中明白,林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明君主,只有她才能带领大胤王朝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召见结束后,周显等人出宫,立刻向其他官员和百姓澄清了自己的立场,讲述了林微的贤明和改革的成效。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林微登基,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
登基大典的筹备工作顺利进行。选定的良辰吉日如期而至,这一天,皇城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百姓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宫墙之外,想要亲眼见证女帝登基的历史性时刻。
紫宸殿内,林微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在宇文擎、苏瑾、张砚、沈清晏等大臣的陪同下,缓缓走上龙椅。她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内的众臣,又看向殿外的百姓,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坚定。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殿外的百姓也纷纷高呼,欢呼声此起彼伏。
林微缓缓举起双手,示意众人安静。她站起身,高声说道:“众爱卿,天下百姓,今日朕正式登基为帝,定当勤勉政务,一心为民,推行改革,兴国安邦,让大胤王朝繁荣昌盛,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她的声音清亮有力,传遍整个皇城,传到了每一个百姓的耳中。百姓们纷纷欢呼雀跃,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登基大典结束后,林微开始着手治理天下。她继续推行科举改革,选拔更多的人才;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王的权力;兴修水利,推广新粮种,发展农桑;鼓励商业发展,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在她的努力下,大胤王朝的国力日益强大,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象。
宇文擎一直陪伴在林微身边,支持她、守护她。他不仅是林微的爱人,更是她的得力助手。他帮助林微处理政务,平定叛乱,守护边关,为王朝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砚、沈清晏等新科进士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张砚继续推行农桑政策,让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沈清晏在翰林院撰写诏书、整理典籍,为王朝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柳如眉则协助宇文擎处理边防事务,提出了多项边防改革的建议。
几年后,大胤王朝成为了中原大地最强大的国家,周边的国家纷纷前来朝拜,与大胤王朝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这天,林微和宇文擎并肩站在皇城的城楼上,俯瞰着下方的万家灯火。夜色中的皇城,灯火璀璨,宛如白昼,百姓们在街头巷尾欢声笑语,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宇文擎,你看,这就是我们开创的盛世。”林微轻声说道,眼中充满了自豪。
宇文擎看着她,温柔地说道:“是啊。这都是你的功劳。林微,你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也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人。”他轻轻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传递给她无尽的温暖,“往后余生,我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与你一起守护这片江山,一起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林微看着宇文擎,眼中闪过一丝柔情,她重重地点头:“好。往后余生,我们并肩同行,不离不弃。”
夜色渐深,星光璀璨。林微和宇文擎并肩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前路漫漫,或许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坚守初心,善待百姓,就一定能够克服所有困难,让大胤王朝的盛世华章永远流传下去,让中原大地永远安宁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