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青云酒馆:客官,饮尽这漫天星河 > 第456章 为冤死忠臣平反

第456章 为冤死忠臣平反(2/2)

目录

“惊动又如何?”沈醉望着天边最后一缕霞光被夜色吞噬,“这大靖的朝堂,积弊已深,就像一间堆满了腐木的屋子,若不烧尽污秽,如何能引来清风?”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诗意的苍凉,“苏尚书曾说,‘清白二字,重于泰山,纵死骨成灰,也要在史册上留一抹亮色’。我们能做的,便是让这抹亮色,穿透数十年的阴霾。”

接下来的三日,皇城内外掀起了一场风暴。沈醉亲自坐镇大理寺,调阅了所有涉案卷宗,传召了上百名证人。当年的刑房、暗牢、甚至是早已废弃的诏狱,都被他一一踏遍。

在一间潮湿的地牢里,他找到了当年负责看守苏定安的老狱卒。老狱卒已近八十,双目失明,却还记得苏尚书被关押时的情景。“苏大人每天都对着墙写东西,用指甲写,血珠子渗进砖缝里……他说,等沉冤得雪那天,这些血字便能化作惊雷,劈醒那些糊涂官……”

沈醉让人凿开那面墙,果然在砖石深处,看到了密密麻麻的血字,大多是边关布防图和军情分析,最后一行字,力透砖背:“北狄狼子野心,若我身死,望后来者守好雁门关——苏定安绝笔。”

墨迹早已发黑,却仿佛带着滚烫的温度,烫得沈醉指尖发麻。他想起三年前,自己初入雁门关,看到的正是苏定安当年布下的防御工事,正是那些工事,挡住了北狄的三次猛攻。

“李大人,”沈醉转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传我命令,所有被冤杀忠臣的尸骨,不论找到多少,都要以礼安葬,入忠烈祠。他们的家人,凡流放者,即刻召回;凡入奴籍者,恢复良民身份,朝廷发放安家银,子孙后代,可入太学就读。”

“是!”李嵩躬身应道,看着沈醉将那带血的砖块小心翼翼地收好,忽然明白,这位看似冷酷的沈先生,心中藏着怎样一片滚烫的山河。

第七日,平反诏书终于拟定。皇帝亲自在金銮殿上宣读,声音透过殿门,传到宫外广场上。那里,聚集了数百名忠臣的家属,有白发苍苍的老妪,有尚在襁褓的婴儿,还有拄着拐杖的残兵。

当听到“苏定安等七十三人,皆为忠良,蒙冤受屈,朕心甚痛,今昭告天下,恢复名誉,厚葬优抚”时,广场上爆发出震天的哭声,哭了许久,又转为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皇城的屋顶。

沈醉站在殿角,看着阶下那些泣不成声的人们,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直到一位老妇人被人搀扶着走上前来,她是苏定安的遗孀,如今已是风烛残年。“沈先生,老身……老身给您磕头了!”

沈醉连忙扶住她,墨眸中难得地泛起一丝暖意:“苏夫人不必多礼,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陛下圣明,更是忠魂不灭,自有天昭。”

老妇人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半块玉佩,与沈醉腰间的那块正好能拼在一起。“这是定安的遗物,他说若遇知音,便将这玉佩相赠……先生,您是苏家的大恩人,也是这天下的大恩人啊!”

沈醉接过那半块玉佩,两块玉合在一起,严丝合缝,仿佛从未分开。他望着殿外的晴空,想起苏定安刑场上的那句话,忽然觉得,今日的阳光,格外清亮。

此时,一名侍卫匆匆来报:“先生,刘墉在狱中自尽了,留下一封血书。”

沈醉接过血书,上面只有八个字:“罪孽深重,无颜见人。”他随手将血书丢在火盆里,看着纸页蜷曲、化为灰烬。“李大人,按律处置吧。”

李嵩点头,又道:“先生,平反之事已毕,陛下说,要为您加官进爵,以彰功绩。”

沈醉望着远处的宫墙,那里,有飞鸟正冲破云层,飞向天际。他淡淡一笑,笑意里带着几分疏离,几分洒脱:“加官进爵就算了。我本是山野之人,搅这趟浑水,只为对得起手中剑,心中义。如今尘埃落定,也该归田了。”

晚风穿过金銮殿的窗棂,带来远处忠烈祠的香火气息。沈醉将两块合二为一的玉佩贴身收好,转身向殿外走去。他的背影依旧挺拔,带着一种历经风霜后的沉静,就像一柄入鞘的剑,看似无锋,却已将整个王朝的阴霾,劈开了一道光。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身后,那道刚刚被照亮的朝堂之上,还有更多的故事,正等着他去书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