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青云酒馆:客官,饮尽这漫天星河 > 第466章 沈醉与少女返乡

第466章 沈醉与少女返乡(1/2)

目录

残阳如血,泼洒在皇城的琉璃瓦上,将那片巍峨宫阙染得半明半暗。沈醉立在朱雀大街的尽头,望着身后渐次缩小的朱红宫墙,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那枚磨得光滑的玉佩——那是当年离开故乡时,阿娘塞在他行囊里的物件,此刻倒成了归途的凭证。

身侧的少女踮脚望了望远处的城门,发间别着的银铃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却没发出半分声响。她叫阿绾,是沈醉在皇城根下捡来的孤女,眉眼间总带着股怯生生的劲儿,唯有望着沈醉时,那双清澈的眸子里才会泛起暖意。

“沈大哥,我们真的要走了吗?”阿绾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这皇城的喧嚣。她手里攥着一个小小的布包,里面是沈醉给她买的桂花糕,那是她第一次尝到的甜味。

沈醉收回目光,落在阿绾冻得发红的鼻尖上,从怀里掏出一方素色帕子,抬手替她擦了擦。“嗯,走了。”他的声音低沉,带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这里的风太硬,不适合你。”

皇城的风确实硬,刮在脸上像刀子,藏在繁华背后的算计与杀戮,更是能轻易割碎人心。沈醉在这宫里待了三年,见惯了金銮殿上的尔虞我诈,也看够了朱墙内的阴私诡谲。如今少年皇帝羽翼渐丰,朝堂格局已定,他这个“闲人”,也该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了。

城门校尉认得沈醉,见他带着个小姑娘要出城,连忙拱手放行,眼神里带着几分敬畏与好奇。沈醉微微颔首,没多说一个字,牵着阿绾的手,一步步走出了这座困住他三年的牢笼。

城外的官道上,一辆半旧的马车静静候着,驾车的是老仆忠伯。见沈醉出来,忠伯忙掀开帘子,脸上堆起憨厚的笑:“公子,都准备好了。”

沈醉点点头,扶着阿绾上了马车。车厢里铺着厚厚的毡子,角落里放着一个炭盆,暖意融融。阿绾好奇地打量着车内的陈设,小手紧紧抓着沈醉的衣袖,眼里满是新奇。

“坐好。”沈醉将她揽到身边,自己则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车轮碾过石子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伴随着马蹄声,向着远方的故乡驶去。

阿绾偷偷看着沈醉的侧脸,他的轮廓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愈发冷硬,眉峰间锁着化不开的沉郁,像是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她知道沈大哥很厉害,能在皇城里让那么多大官都忌惮,可她更喜欢看他偶尔流露出的温柔,比如刚才替她擦鼻尖时的动作,比如给她买桂花糕时的眼神。

“沈大哥,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阿绾忍不住又问,声音里带着憧憬。她从小无家可归,对“家”这个字有着本能的向往。

沈醉睁开眼,眸子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快得让人抓不住。“不好看,”他淡淡道,“都是土坯房,还有条臭水沟,夏天蚊子能把人抬走。”

阿绾却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那也很好啊,有地方住,就是家了。”

沈醉看着她纯真的笑脸,心头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那片冰封的角落,似乎有了一丝松动。他别过脸,望向窗外飞逝的风景,不再说话。

故乡在千里之外的青云山下,那是个叫“沈家坳”的小村子。沈醉离开时,还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带着一腔孤勇闯荡江湖,如今归来,已是二十八岁的年纪,身上多了数不清的伤痕,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过往。

马车走了整整半月,才进入青云山的地界。山路崎岖,马车难行,沈醉便让忠伯在山外等候,自己牵着阿绾,徒步上山。

越往山里走,空气越发清新,草木的清香混杂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阿绾像是挣脱了束缚的小鸟,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时不时摘下一朵不知名的野花,兴奋地递给沈醉。

“沈大哥,你看这个!”

“沈大哥,这里的泉水好甜!”

沈醉跟在她身后,手里提着简单的行囊,看着她雀跃的身影,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这抹笑意很快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深的凝重。

不对劲。

太安静了。

记忆中的沈家坳,虽地处偏僻,却也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可如今走到近前,却连一声狗吠都听不到,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显得格外诡异。

沈醉停下脚步,将阿绾拉到身后,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待在这里,别动。”他低声吩咐道,周身散发出冰冷的杀气。

阿绾被他的气势吓了一跳,连忙点点头,乖乖地站在原地,小手紧紧攥着衣角。

沈醉深吸一口气,提气纵身,几个起落便来到了村口。眼前的景象,让他如遭雷击,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在这一刻冻结了。

记忆中的土坯房,大多已成了断壁残垣,焦黑的木梁歪斜地搭在地上,随处可见干涸的血迹和散落的白骨。村口那棵百年老槐树,被拦腰折断,光秃秃的树桩上,还残留着焚烧的痕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