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蜻蜓琥珀:三世回眸 > 第3章 勘景与默契

第3章 勘景与默契(2/2)

目录

“这张照片...”吴佑楠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照片中的她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段子昊透过镜头看到了她平时隐藏起来的某个部分。

“如果你觉得冒犯,我立刻删除。”段子昊认真地说。

“不,不用。”吴佑楠急忙说,“拍得很好,我只是...有点意外。”

段子昊微微一笑:“谢谢你的宽容。有时候,最好的画面是那些未经设计的瞬间。”

勘察彻底结束,两人并肩走向酒店大堂。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外界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

吴佑楠这才意识到他们在宴会厅已经待了整整三个小时,却丝毫不觉时间流逝。

“吴助理,”段子昊忽然开口,声音比工作时柔和许多,“谢谢你,你的配合很高效,省了我很多时间。与你合作很愉快。”

“这是我分内的工作。”吴佑楠客气地回答,心里却泛起一丝淡淡的喜悦,像投入静水的小石子,漾开圈圈涟漪。

段子昊停下脚步,目光诚恳地看着她:“为了表示感谢,也为了后续沟通更顺畅,不知我是否有这个荣幸,请你喝杯咖啡?”他稍作停顿,补充道,“就当是...工作伙伴间的简单交流。”

吴佑楠的心跳悄然加速。理智告诉她应该保持适当的职业距离,但内心深处有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在推动她点头。

她想起刚才那段关于“恰当”的对话,想起那些不谋而合的想法,想起他透过镜头捕捉到的那个自在的自己。

她迎上他的目光,露出了一个真诚的微笑:“好啊,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酒店咖啡厅环境雅致,临窗的位置可以望见外面的雪景。两人选择了一个安静的角落,段子昊很自然地为吴佑楠拉开椅子,动作流畅而不显刻意。

“吴助理喜欢什么咖啡?”段子昊一边看菜单一边问。

“拿铁就好,谢谢。”

段子昊向侍者点了单,又要了一份手工饼干拼盘。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斑。

在工作状态之外,他似乎变得放松了些,但那种深入骨子里的优雅仪态却丝毫未减。

“刚才勘景时,你提到去年跟着苏总做了几场大型活动,”段子昊轻轻搅动刚上的咖啡,“之前是在活动策划行业吗?”

吴佑楠双手捧着温暖的咖啡杯:“不是,我大学主修汉语言文学,毕业后先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了一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人推荐成为苏总的助理。一开始什么都不懂,是苏总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机会。”

段子昊眼中闪过领悟的神色:“文学背景...难怪。”

“难怪什么?”

“你对场景、对氛围有一种直觉性的把握,”段子昊解释道,“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像是一种...审美素养。比如你建议在甜品区使用那种哑光质地的装饰,而不是常见的亮片或镜面,效果立刻提升了。”

吴佑楠有些惊讶他会注意到这个细节:“我只是觉得,亮面装饰在强光下容易产生眩光,而且与晚宴的典雅氛围不太协调。”

“这就是我说的‘恰当’,”段子昊微微前倾,“很多人懂得什么是华丽的,什么是昂贵的,但很少人懂得什么是恰当的。”

话题不知不觉展开,从活动策划聊到文学,又从摄影聊到旅行见闻。

吴佑楠惊讶地发现,段子昊不仅对摄影专业领域见解独到,知识面也相当广博,更难得的是,他善于倾听,总能捕捉到她话语中细微的思绪。

而当段子昊谈起他拍摄人文题材的经历时,吴佑楠更是被深深吸引。

他描述在边远村落遇到的老人,脸上每道皱纹都像是岁月的注脚;他讲述如何等待数小时只为捕捉一束光正好落在古城墙的特定位置。

在他的叙述中,摄影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有时候,最好的照片不是计划之中的,”段子昊说,眼神温和地落在吴佑楠脸上,“就像今天在玻璃长廊拍的那张。那些意外的、偶然的瞬间,往往最真实,也最打动人。”

吴佑楠感到脸颊微微发热,低头抿了一口咖啡,才发现不知不觉间,咖啡已见底,而他们在咖啡厅已经坐了一个多小时。

“我该回公司了,”她有遗遗憾地说,“下午还有个会议要准备。”

段子昊点点头,招来侍者结账:“我送你回去。”

“不用麻烦,公司就在附近,步行只要十分钟。”

“正好,”段子昊穿上外套,微微一笑,“我也想到附近街区走走,熟悉环境,为外景拍摄找找灵感,顺路。”

冬日午后的阳光斜斜洒在积雪未融的街道上,空气清冽。

两人并肩走在人行道上,脚步声在静谧的街道上发出规律的声响。偶尔有风吹过,路旁树上的积雪簌簌落下,像一场微型雪崩。

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时,段子昊忽然说:“吴助理,与你交流很愉快。希望接下来的合作都能如此顺畅。”

吴佑楠转头看他,阳光正好落在他侧脸,将他深邃的眼眸映照得更加明亮。

那一刻,她清晰地感觉到心中某种东西正在悄然改变,像冬眠的种子感受到春意,即将破土而出。

“我也很愉快,段老师。”她轻声回应,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回到办公室,吴佑楠站在窗前,望着外面渐渐西斜的日光,心中满是那种久违的、微妙的悸动。

那种感觉,就像重新发现了生活中被遗忘的美好,又像是一首熟悉却又陌生的诗,在心头轻轻回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