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星火使命,暗夜微光(1/2)
孩子们的周末聚会结束后,夜已深了。
将睡熟的双胞胎轻轻放回婴儿床,盖好小被子,吴佑楠和段子昊才轻手轻脚地回到自己的卧室。
床头柜上,那两枚蜻蜓琥珀玉坠在柔和的夜灯下,泛着温润内敛的光泽。
它们如今已不再需要时刻佩戴,更像是这个家,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羁绊的镇石。
就在段子昊准备关灯时,玉坠毫无征兆地同时泛起了极其微弱的、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莹光,如同呼吸般轻轻闪烁了一下。
两人动作一顿,默契地看向对方。
“有‘信号’?”吴佑楠用只有两人能懂的低语问道。
段子昊凝神感知了一下掌心中那无形的连接,那是成为“织时者”后与时空网络建立的深层联系。
他微微颔首:“嗯,强度很低,是预警级别。不是需要立刻穿越的紧急事件,更像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星火’。”
他们来到书房,段子昊打开经过特殊加密的电脑。
吴佑楠则从书柜的暗格中取出一本皮质笔记本,封面上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枚烫金的蜻蜓暗纹。
这是他们作为“织时者”的记录手册,用以记载那些不适合录入电子设备的敏感信息。
屏幕亮起,没有复杂的界面,只有一段简洁的文字信息悬浮在中央,来源显示为“新长安时空管理局—文明观测站”。
观测目标:编号-734时间线,21世纪中叶段。
预警内容:检测到关键文化传承节点“民间传统手工艺—苏绣区域性传承”出现自然衰减加速迹象,超出正常历史波动阈值。存在因传承断代导致特定技法永久失传的风险。
建议行动:低强度干预。引导社会资源关注,促进跨界合作,激发内生传承活力。避免直接介入。
执行时限:中长期。
信息后面附带着详细的区域定位和几位关键传承人的基础资料。
“苏绣……”吴佑楠指尖轻触屏幕,调出相关资料库,一幅幅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苏绣作品图片呈现出来,“‘以针为笔,以线为墨’,这不仅仅是技艺,更是流淌在指尖上的文化基因。”
“和我们之前在唐代守护的丝绸文明一脉相承。”段子昊接话,他的目光已经投向更深远的地方,“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个时代黯然失色。”
他们不需要亲自奔赴那个江南水乡,也不需要动用超自然的力量去改变什么。
作为成熟的“织时者”,他们的使命是更巧妙地“引导”。
接下来的几天,在繁忙的工作与育儿之余,一些微小的“巧合”开始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