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行走的历史,时空的低语(上)(1/2)
接下来的几天,段子昊作为土生土长的京都人,自然做起了向导,开始带领大家在京都的游览。这些举世闻名的景点,对于大人们是旧地重游,对于孩子们则是全新的探险。
段子昊在做好向导的同时,他和吴佑楠,则带着一份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在这些凝聚了厚重历史的地方,捕捉着那些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微妙瞬间。
第一站:万里长城,居庸关。
站在巍峨的城墙上,俯瞰层林尽染的燕山山脉,一股苍茫豪迈之感油然而生。
林浩天给孩子们讲述着烽火传讯、将士戍边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小手抚摸着粗糙的城砖。
“爸爸,这些石头在这里站了多少年了呀?”念归仰头问。
“快两千年了。”段子昊回答。
吴佑楠静静站立,掌心贴着冰冷的雉堞。她闭上眼睛,并非动用织时者的力量,而是纯粹地用心灵去感受。
她仿佛能“听”到风中传来的隐约回声——是古代工匠凿石垒砌的号子,是守城士兵巡逻的脚步声,是金戈铁马的碰撞,也是如今无数游客惊叹的喧哗。
过去与现在的声浪在此刻交织,而长城本身,如同一条沉默的巨龙,见证着这一切,并将继续见证下去,直至未来。
它连接的不是时空,而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第二站:故宫博物院,紫禁城。
穿过午门,踏入红墙黄瓦的深宫禁苑,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孩子们对太和殿的宏伟惊叹不已,也对后宫生活的精巧细致充满好奇。蒋欣妍对古代服饰和色彩搭配着了迷,不停地做着笔记。
在珍宝馆,当众人凝视着那些巧夺天工的金银玉器、瓷器珐琅时,段子昊和吴佑楠颈间(或掌心)的玉坠,似乎比平时更加温润。
它们没有发出任何能量波动,却仿佛与这些历经数百年的瑰宝产生了一种无声的共鸣。
那是对极致工艺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守护”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守护皇权,守护珍宝,还是守护更宏大的时空秩序,其内核都有着奇妙的相通之处。
在一件明代青花瓷瓶前,忆唐忽然小声对吴佑楠说:“妈妈,这个瓶子好像在‘呼吸’。”吴佑楠心中一动,孩子纯净的感知力,有时比他们的玉坠更能触及事物本质的生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