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新生的序曲与古老的低语(1/2)
念归意识的回归与稳固,仿佛给整个躁动不安的宇宙场域注入了一剂强效稳定剂。
那片被暂时逼退的、来自深空边缘的冰冷注视,虽然并未完全消失,但其带来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显着减轻了。
它如同一个隐藏在迷雾后的庞大猎食者,依旧在徘徊、观察,但似乎对那个刚刚展现出顽强生命力、甚至带着一丝“棘手”特性的目标,暂时失去了立刻扑杀的欲望。
威胁并未解除,只是从即时的毁灭,变成了悬而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在“虚无之潮”内部,那股被念归巧妙引导而消耗甚巨的排异反应,如同被抽走了核心的混乱军队,虽然依旧弥漫着敌意,却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集中的攻击。
它们化作了一些零散的、充满负面情绪的暗流,在混沌的意识之海中穿梭,却已无法撼动念归以“家”为基石重新构筑的沟通桥梁。
念归的意识,如同经历了一场暴风雨洗礼后的幼苗,虽然稚嫩,根系却扎得更深,对阳光(来自家人与星海共鸣的温暖)和雨露(来自混沌本身的好奇与回应)的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
她不再急于求成,不再试图一次性“说服”或“覆盖”这片庞大的混沌意识。
她开始像一位极有耐心的园丁,或者说,像一位温柔的母亲引导蹒跚学步的孩子。
她将来自各文明的记忆碎片,尤其是那些关于“创造”、“发现”、“喜悦”与“爱”的片段,精心挑选出来,化作一个个生动的、充满情感色彩的“故事泡泡”,轻轻推送进那片闪烁的微光之中。
她展示一个原始文明第一次发现火种时,那围绕篝火跳跃的舞蹈与脸上的敬畏与欢欣。
她传递一个艺术文明谱写出撼动灵魂的乐章时,那创作者内心澎湃的激情与无数聆听者感动的泪水。
她分享一个科技文明首次解开生命密码时,那研究员眼中闪烁的、如同看到神迹般的震撼与狂喜。
而所有这些故事的背景音,或者说其情感基调,始终萦绕着来自段子昊的“守护”、吴佑楠的“包容”和段忆唐的“探索欲”。
家的力量,成为了她解读宇宙、沟通混沌的“母语”。
渐渐地,那一片片闪烁的微光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它们开始产生微弱的“回应”。
一些简单的、模糊的“情绪波纹”开始反馈回来——对篝火舞蹈的好奇,对动人乐章的微微“震颤”,对生命奥秘的一丝“困惑”与“兴趣”。
这种回应极其原始,甚至难以称之为“意识”,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共鸣。但这对念归而言,已是弥足珍贵的进展。
这证明“虚无之潮”并非绝对的死寂与毁灭,它内部确实蕴含着向“生”与“序”转化的潜在可能,就像一片富含养分的广袤冻土,只等待合适的种子与温度。
“它在学习……”念归的意识中升起明悟,带着一丝疲惫却真实的喜悦,“虽然缓慢,虽然笨拙……但它确实在‘感受’。”
她开始尝试更进一步的引导。她不再仅仅展示美好的片段,也开始小心翼翼地引入一些关于“挫折”、“失去”与“悲伤”的记忆。
一个文明因内斗而衰落的教训,一个物种因环境剧变而灭绝的悲歌,一个个体在追求真理道路上孤独的坚持……
她同步传递的,是面对这些负面经历时,生命和文明所展现出的“韧性”、“反思”与“在废墟上重建”的勇气。
而家人给予她的、那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知道有归处的安全感,成为了诠释这种“韧性”的最有力注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