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深渊回响无限流 > 第287章 林默的指引

第287章 林默的指引(2/2)

目录

在避难所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被改造成了临时的“训练区”。这里的人数不多,只有七八个。他们的能力千奇百怪,且极不稳定。一个叫小杰的少年,能让自己周围一小块区域的温度微微升高,但时灵时不灵,而且每次尝试后都会脸色苍白,虚脱很久。一个叫孙阿姨的退休教师,偶尔能“感知”到他人强烈的情绪色彩,但无法控制,时常被杂乱的情绪冲击得头晕目眩。

他们恐惧自己的力量,将其视为一种诅咒,或者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自己即将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

林默站在他们面前,他的脸色同样有些苍白,那是过度使用能力和精神透支的痕迹。这反而让他看起来更真实,更值得信赖。

“我知道你们的感受,”他开口,声音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沉稳,“陌生,恐惧,失控,或者……一丝不该有的兴奋。我们都经历过。”

他简要分享了他们几人在回廊初期觉醒能力时的窘迫和危险——秦武差点被自己的力量反伤,肖雅因过度推演而精神濒临崩溃,零的失控,以及他自己那恼人的、伴随能力使用而来的剧烈头痛。

“能力不是恩赐,也不是诅咒。它更像是一把没有握柄、两面开刃的刀。”林默打了个比方,“你能用它切割障碍,也可能伤及自身和同伴。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急着去挥舞它,而是先学会如何给它打造一个合适的‘握柄’,学会控制挥出的方向和力度。”

他没有传授任何具体的“技能”——那本身也不存在。他引导他们进行最基础的冥想和专注力训练,教导他们感知自身的情绪和身体状态,识别能力发动的“前兆”。

“小杰,不要想着去‘点火’,”他指导那个少年,“试着去感受你体内那股‘热流’的来源,想象它像呼吸一样,缓慢地流动,而不是爆发。”

“孙阿姨,当你感觉到别人的情绪时,不要抗拒,也不要沉浸。试着在心里给它贴上标签——‘这是愤怒’,‘这是悲伤’——然后像看云一样,让它飘过。你的意识是天空,情绪只是天气。”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远不如战斗来得刺激。但林默极具耐心。他运用他作为心理咨询师的经验,结合对“回响”本质的理解,为每个人量身定制引导方案。他更像一个教练,或者一个向导,帮助他们认识内在那个陌生的“自己”。

同时,他时刻不忘警示。

“记住,使用能力是有代价的。”他指着自己不时需要按压的太阳穴,“尤其是在这个世界。现实的结构不像回廊那么‘柔软’,强行扭曲它,反弹的力量会更大。除非生死关头,否则不要轻易尝试能力的极限。”

他还秘密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监测机制,委托周卫国安排可靠的人手,留意这些新觉醒者以及避难所内任何异常的精神波动或能量迹象。他无法忘记荆岳,无法忘记力量失控和堕落可能带来的后果。引导与警惕,如同他的左手和右手,必须同时存在。

夜晚,当避难所大部分区域陷入沉寂,只有巡逻的脚步声和设备的低鸣时,林默才会允许自己流露出深深的疲惫。他独自坐在“指挥中心”,看着跳动的烛火,脑海中梳理着一天的信息。

肖雅那边传来了好消息,“基石”理论和RSS波的发现,意味着他们或许能提前“看见”威胁。这是希望的火种。

零的状态依旧令人担忧,她的稳定是避难所对抗精神侵蚀的关键,但她本身也成了需要被保护的最脆弱一环。

新觉醒者的引导初见成效,但距离形成战力还遥遥无期,管理他们的心力和可能的风险,是长期的挑战。

周卫国维持着避难所的基本秩序和防御,但物资的压力和外界的威胁与日俱增。

还有那无处不在的、来自“深渊”的低语……它并未因离开回廊而消失,只是变得更加隐晦,如同背景噪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人的心智。他必须时刻保持内心的警醒,像黑暗中持灯的守夜人,分辨着风中传来的,是普通幸存者的梦呓,还是那古老恶意的窃窃私语。

他的“指引”,并非高高在上的命令,而是在迷雾中艰难辨识方向,是在脆弱的平衡木上谨慎前行,是在绝望的土壤里,小心翼翼地播种着理性、团结和希望。他协调着各方,不是为了权力,而是为了生存;他引导着能力者,不是为了打造武器,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与自我、与世界和平共处的方式。

他抬起头,透过加固的窗户缝隙,望向外面那片被迷雾永恒笼罩的、深沉的黑暗。头痛隐隐作祟,但他目光沉静。

前路依旧漫漫,危机四伏。但他在这里,这就是他的位置,他的战斗。用智慧,用经验,用那残存的力量,更用那份永不放弃的、引导者的责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