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目标营口镇(1/2)
小五、小六、林骁带着侦察排精挑细选的九个老兵,如同九滴墨汁融入浓稠的夜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小王庄。新一团的练兵场依旧尘土飞扬,杀声震天,但团部窑洞里的空气却日益凝固。
李云龙踱步的频率越来越高,烟锅子里劣质烟丝燃烧的青烟几乎没断过,目光一次次扫过沈泉地图上那代表侦察方向的、指向平远县与阳泉之间广袤区域的箭头。
坂田联队这把悬顶之剑的阴影,与新兵亟待实战淬火的紧迫感交织在一起,压得人喘不过气。
第九天深夜,残月西沉,万籁俱寂。村口放哨的战士刚换岗不久,耳廓微动,捕捉到一阵极其轻微、如同狸猫踏过枯叶的窸窣声。几条几乎与大地融为一体的黑影,裹挟着夜露和泥土的气息,从村外土坎下鬼魅般冒了出来。
正是小五、小六、林骁一行!十二个人浑身泥泞,脸上炭灰涂抹,只余一双双布满血丝却精光四射的眼睛,透着长途奔袭的疲惫和压抑不住的灼热。
“团长!查清楚了!”小六子人未进门,嘶哑低沉的声音已挤了进来,带着一股发现猎物的兴奋,“营口镇!肥羊!还有…四张‘网’!”
窑洞里的油灯骤然拨亮。李云龙、沈泉、张大彪、王怀保瞬间围拢。虎子递上水壶。小五小六林骁接过猛灌几口,喉结滚动,长长吁出带着土腥味的浊气。
“说!先说那四张网!”李云龙声音压得极低,却像绷紧的弓弦,新添的据点如同毒蛇,直接威胁着小王庄的生存空间。
小五抹了把脸,从贴身的油布里掏出小本子摊开,手指精准点向地图上小王庄四周新增的四个狰狞红点,语速飞快而清晰:
“东线(平远-榆社方向):野骨岭据点!”他指向小王庄以东约四十里一处突兀的山梁,“扼守平榆公路咽喉。刚修成!砖石主炮楼一座,高约五丈(15米),两层射孔,顶有了望台。附属土木碉堡两座,形成交叉火力。
驻军:日军一个小队(55人),伪军一个排(30人)。装备:炮楼顶架九二式重机枪一挺!碉堡各配歪把子一挺!鬼子警惕性中上,巡逻频密。油水:中等(守备物资),风险:高(视野开阔,火力强)!”
“南线(平远-潞城方向):黑石沟据点!”小五手指南移,点在一处沟壑纵横之地,“卡住通往潞城的要道。土木结构主炮楼一座,较矮。周边拉铁丝网,挖有壕沟(未灌水)。
驻军:纯伪军!黄协军一个加强连(约120人)。装备:两挺捷克式轻机枪(一挺在炮楼顶,一挺在入口工事),步枪多为汉阳造。警惕性:极低!白天尚可,入夜后哨兵懈怠,常聚赌、喝酒。
油水:中等偏下(生活物资为主),风险:低(伪军战力差,地形利伏击)!”
“西线(平远-河源方向):老鸦砬子据点!”小五指向靠近358团防区的西面,一处形似乌鸦嘴的险峻山崖,“位置刁钻,紧贴楚云飞防区边缘。
坚固砖石炮楼一座,三层,带地下室。配有探照灯(夜间开启扫视我方可能渗透区域)。驻军:日军一个分队(15人),伪军一个连(80人)。
装备:炮楼顶九二式重机枪一挺!日军分队配歪把子两挺、掷弹筒一具!警惕性:极高!尤其防范我方,与对面358团阵地常有冷枪对峙。
油水:中上(弹药、药品),风险:顶格(火力强,警惕高,易引发358团误会)!”林骁在一旁冷冷补充:“我们潜伏点对面,确实看到358团至少一个排的警戒哨,枪口始终对着老鸦砬子,也对着我们可能活动的区域!”
“北线(平远-辽县方向,玉龙谷后方):断龙背据点!”小五的手指最后重重顿在小王庄以北偏西、靠近玉龙谷后路的一个隘口,“这是插在咱腰眼上的刀子!刚建成!位置极其险要,卡死了玉龙谷秘径的后撤通道和另一条通往辽县的山路。
砖石主炮楼一座,附属两个地堡。驻军:日军两个分队(30人),伪军一个排(30人)。装备:炮楼顶九二式重机枪一挺!地堡各配歪把子一挺!日军分队有掷弹筒两具!
警惕性:最高!日夜巡逻不断,工事坚固,视野开阔。油水:中等(军需),风险:顶格(地形不利进攻,扼守要冲)!”
窑洞内一片死寂,只有油灯灯芯燃烧的轻微噼啪声。四个新据点如同四只毒蜘蛛,将小王庄紧紧缠绕在囚笼中央!张大彪和王怀保脸色铁青,拳头捏得咯咯响。沈泉眉头紧锁,手指在地图上四个红点间快速移动,计算着相互距离和火力覆盖范围。
李云龙的眼神冰冷如刀锋,扫过地图上新添的毒瘤,最后定格在小五脸上:“还有没有!”
小六子立刻接上,声音带着发现猎物的灼热:“团长!营口镇!肥得流油!辽县北边,阳泉南边,正好卡在中间!离咱们这儿,绕山路一百四十里!”
他指着本子上营口镇的草图,语速加快:
“驻军:伪军!黄协军混成第八旅下辖的‘独立团’!实打实就六百五十人左右!对外吹嘘一个团,呸!我们在镇外乱坟岗猫了五天,数得清清楚楚!”
“装备:步枪:汉阳造占大半,少数晋造三八式。轻机枪:六挺!捷克式两挺,歪把子四挺!分别架在镇子东、西两个门楼和镇公所旁边两个小炮楼里。
重机枪?掷弹筒?暂时没看到,也可能藏起来了!弹药库就在镇公所后院粮仓,门口堆点沙包,哨兵稀松!”
“兵?站岗的抱着枪打盹儿!巡逻的叼着烟卷吊儿郎当!听他们当官的训话,就一句‘混口皇军饭吃’!士气?屁都没有!团长黄德彪,外号‘黄鼠狼’,天天晚上钻镇西头姘头家,不到日上三竿不起炕!”
“防御?土围子!墙就他妈三四米高!年久失修,豁口不少,用破木头烂砖头堵着。四个角小炮楼,修得马虎。护城河?早干了,臭水沟!
晚上,除了门楼炮楼有点亮,其他地方乌漆嘛黑!哨兵?上半夜凑合,过了子时(午夜),跟瘟鸡似的!我们摸到墙根底下,听上头打呼噜听得真真儿的!”
“位置靠山?离阳泉的鬼子主力,足足八十里地!中间全是七拐八绕的山沟、土梁子!路况极差!汽车根本进不来!骡马都费劲!
鬼子大队人马想从阳泉增援过来,玩命跑,没十多个小时)绝对到不了!援军必经老虎口那一段,窄得只容两人并行,一边是深沟!
林骁补充道:“阳泉方向,坂田联队动静不小。大批物资运进运出,主要是弹药和给养。巡逻队和侦察骑兵活动范围明显扩大,最近一次出现在距离阳泉百里外的李家坡,距我们直线已不足两百里。像是在为大规模行动做准备!暂时没发现其炮兵阵地前移的确切迹象。”
窑洞里的空气仿佛被抽干,又瞬间被更浓重的杀气填满。张大彪和王怀保的目光死死钉在营口镇上,六百五十条枪、六挺机枪、一个弹药库的诱惑力,在四面据点围困的压抑下显得格外巨大。沈泉的手指则反复在“老虎口”的位置画着圈,计算着阻援的可行性。
李云龙(杨毅)的目光锐利如鹰,反复审视着小五本子上营口镇的简陋草图,那低矮的土墙、稀疏的火力点、懈怠的哨兵,以及那条标注着“阳泉—营口镇—八十里—山路崎岖—增援需十个小时”的生命线。
他再扫过地图上那四个新添的、如同毒牙般的据点,尤其是扼守玉龙谷后路的“断龙背”和西线紧贴楚云飞的“老鸦砬子”,一股冰冷的怒火在胸中升腾,但随即被更强烈的战意取代。
“他娘的!好一个囚笼!四颗钉子想锁死老子?”他嘴角咧开一个凶悍的弧度,手指却如铁钉般狠狠凿进地图上“营口镇”的位置,“六百五十条枪…六挺机枪…一个弹药库…土墙矮得跟门槛似的…哨兵半夜打呼噜…离阳泉鬼子八十里山路…增援爬过来要十个小时…”
“啪!”大手重重拍下!
“天助我也!这他娘的就是给咱全团送弹药的财神爷!更是给这狗屁囚笼的第一记耳光!”
张大彪“噌”地站起,眼冒凶光:“团长!下命令吧!一营打头阵!保证把那‘黄鼠狼’从姘头被窝里揪出来!把枪给新兵兄弟们扛回来!”
王怀保激动得声音发颤:“团长!三营的弟兄们等着呢!拿下营口镇,让那四个乌龟壳看看咱们的厉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