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昆仑风雪(1/2)
昆仑山脉,万山之祖,横亘于青藏高原北缘,终年积雪,云雾缭绕,自古以来便是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通往天界的所在。当沈心玥透过越野车布满冰霜的车窗,望见那连绵不绝、如同白色巨龙般匍匐在天际的巍峨山体时,心中涌起的并非敬畏,而是一种近乎宿命般的沉重与凛然。
离开沪上已有数日。行程极其隐秘且周折,他们先乘私人飞机抵达西宁,再换乘经过特殊改装、适合高寒山地行驶的越野车队,由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沿着人迹罕至的青藏公路支线,深入昆仑腹地。沿途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强烈的紫外线和刺骨的寒风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每个人的生理极限。
木闻屿的团队规模不大,但极其精干。除了“灰隼”(伤势已无大碍,但眼神比以往更加冷峻)和负责医疗与技术的“医生”外,还有几名沉默寡言、装备精良的行动队员,以及一位据说是顶尖地质学家和古代符号学专家的老者,代号“岩心”。整个队伍气氛凝重,除了必要的指令交流,几乎无人说话,仿佛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使命。
沈心玥的身体在“医生”的持续调理下基本恢复,但高原反应依然让她有些不适。她大部分时间都沉默地坐在车里,望着窗外苍茫原始的景色,内心却在飞速运转。她反复回忆着玉冠状器传递的信息碎片——“昆仑之北…星坠之地”、“墟眼”、“平衡已倾”、“心即道标”。这些词语如同咒语般在她脑中盘旋,试图拼凑出完整的图景。她越来越确信,昆仑之行绝非简单的探索,而是一场关乎存亡的终极考验。
木闻屿偶尔会与她简短交谈,询问她“心核印记”的状态和对昆仑能量场的感知。沈心玥谨慎地回答,只提及对这片山脉古老能量的模糊感应,绝口不提“平衡”和“道标”等关键信息。她能感觉到,木闻屿虽然表面平静,但内心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急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似乎有什么事情,正在迫近最终时限。
车队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最终在一片被巨大冰川环绕的、地图上没有任何标记的冰碛谷地深处停了下来。四周是陡峭的冰壁和裸露的黑色岩石,狂风卷着雪粒,能见度极低。
“就是这里了。”木闻屿下车,迎着风雪,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地形。他拿出一个特制的罗盘状仪器,上面的指针正发出微弱的、指向山谷深处某处的荧光。“能量指向最强烈的区域,就在前面那个冰洞入口。”
沈心玥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冰川脚下,有一个被积雪半掩的、黑黢黢的洞口,约两人高,里面深邃不知通向何处,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悸的、混合着极寒与某种古老波动的气息。她的“心核印记”在靠近洞口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共鸣,既感到一种莫名的吸引,又带着一丝本能的警告。
“岩心”教授带着仪器上前探测,片刻后回报:“洞口有强烈的能量屏障,结构异常,不是自然形成。需要特殊频率的能量共振才能暂时开启。”
木闻屿看向沈心玥:“需要你的力量,林博士。用你的‘心核印记’共鸣,配合‘岩心’的仪器,找到屏障的‘钥匙孔’。”
沈心玥心中凛然。该来的终究来了。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走到洞口前,集中精神,将意识沉入“心核印记”。这一次,她不再抗拒,而是主动引导那枚暗红色晶体虚影的力量,如同触手般探向洞口那无形的屏障。
嗡——!
一股强大的阻力传来,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冰墙!但同时,她也清晰地“感知”到,在屏障的某个特定节点上,存在着一个极其微小的、与她“心核印记”频率隐隐契合的能量漩涡!
“找到了!左上方,三点钟方向,距离洞口约五米!”沈心玥立刻指出位置。
“岩心”教授立刻调整手中一个类似声波发射器的设备,对准那个方位,发射出一束特定频率的能量波。木闻屿也同时取出了那件良渚玉冠状器,将其对准能量漩涡。
三股力量——沈心玥的“心核印记”共鸣、“岩心”的能量波、玉冠状器的指引——在洞口交汇!
咔嚓!
一声仿佛玻璃碎裂的轻响在众人脑海中响起!洞口那无形的屏障如同水波般荡漾开来,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扭曲的光门!
“屏障只能维持十分钟!快进!”木闻屿低喝一声,率先冲入光门。“灰隼”和行动队员紧随其后。
沈心玥在“医生”的示意下,也咬牙跟了进去。踏入光门的瞬间,她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的失重感,仿佛穿越了某种空间界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