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水乡暗影(1/2)
第七十七章:水乡暗影与“调和”初试
安全屋的日子变得度日如年。每一次“医生”送来那淡蓝色的药剂,沈心玥都感觉像是在接过一杯缓慢发作的毒药。她不能拒绝,那会立刻引起怀疑。她只能假装服用,然后趁其不备,利用“心核印记”对自身肌体细微的掌控力,将大部分药液通过指尖逼出,渗入衣袖或床单。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且风险极高,但她别无选择。
“玉簪”的警告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木闻屿的“置换”计划让她不寒而栗。她必须尽快行动,在药效累积到无法逆转之前,在木闻屿完成所有准备之前。
脑海中那个水乡石桥和灯笼符号的画面,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她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医生”允许阅读的有限书籍和资料中,偷偷寻找线索。她重点翻阅那些关于江南古镇、民俗图案、乃至风水堪舆的杂书,凭借【信息过目不忘】的能力,疯狂记忆着各种细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本泛黄的、关于太湖流域古桥建筑艺术的图册中,她发现了一座与脑海中画面极其相似的三孔石拱桥,桥名“明月桥”,位于一个名为“栖水镇”的古老水乡。而关于那个简化符号,她在一本介绍民间祈福图案的书中,找到了一个类似的、被称为“同心结”或“万字符”变体的古老纹样,常被用于驱邪避凶、祈求平安,但其核心结构与良渚金丝符号的某种基础单元隐隐对应!
栖水镇!明月桥!这个地名和桥名,与脑海中画面的契合度太高了!那里一定隐藏着什么!
然而,如何逃离这铜墙铁壁般的安全屋?又如何突破木闻屿在沪上布下的天罗地网,前往数百里外的水乡?
机会出现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狂风暴雨席卷城市,电力系统出现了短暂的波动,安全屋的备用电源启动时,有几处隐蔽的监控探头出现了不到十秒的盲区。这或许是“园丁”网络残存力量制造的干扰,或许是纯粹的巧合,但沈心玥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
她早已规划好了路线。利用这几天悄悄积攒的一点食物和清水,以及从一件旧衣服上拆下的、勉强可用的别针。在灯光闪烁、监控中断的瞬间,她如同狸猫般溜出房间,用别针以极高的技巧和“心核印记”对金属的微弱感应,撬开了走廊尽头一扇平时紧锁的、通往杂物间和老旧通风管道的检修门。
通风管道狭窄、布满灰尘和蛛网,但她顾不上了。她凭借记忆中的建筑结构图和“心核印记”对空间方位的模糊感知,在黑暗和狭窄中艰难爬行。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从一个位于建筑背面、被灌木丛半掩的废弃排风口钻了出来,重新呼吸到了带着雨水和泥土气息的自由空气。
没有时间庆幸,她立刻融入雨夜的黑暗,向着早就记在心中的、一个相对偏僻的、无需实名登记的长途汽车站方向潜行。她不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方式。
几天后,历经辗转和周折,伪装成一个普通背包客的沈心玥,终于踏入了栖水镇的地界。
镇子比想象中更加古老和宁静。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乌篷船在狭窄的河道中缓缓穿行,时间在这里仿佛都慢了下来。但沈心玥无心欣赏这水墨画般的景致,她的全部心神都集中在寻找“明月桥”和那个灯笼符号上。
她很容易就找到了横跨在主河道上的明月桥,与脑海中的画面几乎一模一样。但桥下车水船行,游人如织,并没有看到系着的乌篷船,更没有画着特殊符号的灯笼。
她耐着性子,在镇上找了个便宜的民宿住下,白天像普通游客一样四处闲逛,实则仔细观察着每一座桥、每一条巷、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店铺和民居的门楣、灯笼和装饰。
第三天傍晚,当她在一条僻静的、几乎已被游客遗忘的后街水巷尽头,看到一座低矮的、半塌的旧石桥下,果然系着一艘破旧的乌篷船,船篷上挂着一盏裱糊着泛黄油纸的旧灯笼时,她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
灯笼纸上,用墨笔勾勒着一个简化的、与她记忆中完全一致的符号!
就是这里!
她强压激动,等到夜色完全笼罩小镇,游人散尽,才悄悄来到那座旧桥边。四周寂静无人,只有潺潺的水声和偶尔的虫鸣。乌篷船随着水波轻轻摇晃,那盏灯笼散发着昏黄微弱的光。
沈心玥深吸一口气,踏上摇晃的船板,掀开低矮的船篷,弯腰钻了进去。
船篷内空间狭小,弥漫着一股水汽、鱼腥和旧木头的混合气味。里面空无一人,只有一个小小的炭炉,上面坐着一个冒着热气的陶罐,旁边放着一个蒲团。
就在她疑惑之际,船篷内侧一块看似普通的木板,突然无声地滑开,露出了一个向下的、黑漆漆的洞口!一股带着泥土和陈旧书卷气息的风从洞内涌出。
洞口下方,隐约有微弱的光亮。
沈心玥没有犹豫,沿着湿滑的石阶,小心翼翼地向下走去。石阶不长,石,一角点着一盏古老的油灯,昏黄的灯光下,一个穿着灰色布衣、背影佝偻的老者,正背对着她,低头看着石桌上摊开的一卷残破的竹简。
听到脚步声,老者缓缓转过身。他面容苍老,布满皱纹,但一双眼睛却清澈明亮得如同年轻人,带着看透世事的沧桑与智慧。
“你来了。”老者的声音沙哑而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她的到来,“老朽姓墨,在此等候‘有缘人’已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