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混沌锁灵,初窥门径(2/2)
同时,工艺组的挑战最大。混沌锁灵阵纹比传统的聚灵阵纹复杂了何止百倍,是立体的、多层的、且需要在一定精度下保持其“混沌”特性。现有的光刻、离子刻蚀等微纳加工技术,几乎无法实现这种带有“道韵”的复杂结构雕刻。
“或许……需要非常规的手段。”林枫看着工艺组一筹莫展的专家们,沉吟道。他想到了修真界常用的炼器手法——神识刻印。以自身神识为笔,真元为墨,直接在材料内部构建能量回路。但这要求施术者拥有极高的神识精度和对能量入微的掌控力,且无法大规模生产。
“我们可以尝试结合。”林枫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先用最高精度的电子束光刻技术,刻画出基础的能量通道骨架和节点。然后,由我或者沐雪,用神识进行最后的‘点睛’和‘激活’,引导混沌场域的形成。虽然效率低,但至少能制造出第一批可供实验的原型。”
这个方案得到了认同。这或许是当前条件下,唯一可行的路径。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研究院地下深处,出现了一副奇特的景象:最尖端的微纳加工实验室与布置着聚灵阵、盘坐着修真者的静室比邻而居。冰冷的机械臂与玄奥的神识力量,在这方寸之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协同工作。
材料组在不断尝试各种配比和合成工艺,寻找最优的灵能复合材料。
工艺组则在林枫和苏沐雪的轮流协助下,艰难地、一枚一枚地,尝试制作着初代的“混沌锁灵灵能电池”原型。
失败,失败,依旧是失败。
材料承受不住内部能量涨落而碎裂、阵纹雕刻精度不足导致能量泄露、神识引导偏差导致混沌场域失衡……
每一个原型品的失败,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损耗和材料的报废。
但没有人气馁。每一次失败,数据都被详细记录,模型被进一步优化,工艺在一点点改进。
他们都知道,他们正在叩击一扇从未有人打开过的大门。
门后,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灵能与科技交织的新世界。
而第一块能够稳定点亮pSERS-1探测器超过一小时的灵能电池,就是打开这扇门的第一把钥匙。
他们,正在无限接近这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