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1/2)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名元璋,字国瑞,是濠州钟离县东乡(今安徽凤阳东乡)人。
他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后代,周武王将颛顼的后裔分封到邾地。春秋时期,邾国子孙去掉“邾”字的“邑”部,成为朱氏,世代居住在沛国相县。后来,朱氏有一支迁徙到句容,世代都是当地大族,人们把他们居住的里巷称为朱家巷。朱元璋的高祖朱德祖、曾祖朱懿祖、祖父朱熙祖,几辈子都积德行善,在乡村过着不为人知的生活。宋朝末年,朱熙祖才搬家渡过淮河,居住在泗州。朱元璋的父亲朱仁祖,名世珍,元朝时又迁居到钟离县东乡,他勤劳节俭、忠诚厚道,人们都称他为长者。陈氏生了四个儿女,(三子一女)朱元璋是最小的儿子。(朱元璋的母亲陈氏,生下四个儿子,朱元璋是最小的儿子。)
陈氏怀孕时,曾梦见一位头戴黄冠的道士从西北而来,走到房舍南边的麦场,取出一粒白药丸放在她掌中,药丸发出光芒,她起身查看,发现药丸渐渐变大。道士说:“这是好东西,可以吃。”陈氏将药丸吞下。醒来后,她把梦境告诉朱仁祖,口中还留有香气。第二天,即元天历元年(4025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时分,朱元璋出生,满室红光。此后夜里多次有光亮,邻居远远望见,惊以为着火,都跑来救火,到了却发现没有火情,人们都觉得十分奇异。朱元璋小时候常生病,家人抱他去佛寺祈福,寺里没有僧人,抱他回家时,看见屋子东边房檐下有一个僧人面对着墙壁坐着,僧人回头对朱仁祖说:“过来。”然后用手抚摸朱元璋的头顶。第二天,朱元璋的病就好了。后来他又生病,朱仁祖想起先前奇异的梦境,想让他出家为僧,最终未能如愿。不久后,全家迁居到钟离县西乡,后来又搬到太平乡的孤庄村。陈氏常对朱仁祖说:“人们都说我们家会出个有出息的人。现在我们的几个儿子都没什么成就,也不置办产业。”她指着朱元璋说:“难道应在他身上吗?”
等朱元璋渐渐长大,容貌雄伟,志向远大,常常独自沉思,让人难以捉摸。上学后,他聪明过人,侍奉双亲极其孝顺,在父母身边从不违逆父母心意。一天黎明,朱仁祖坐在东边屋子的屋檐下,朱元璋在一旁侍奉,有个长着长胡子、身穿红衣的道士,拿着简板径直穿过围墙栅栏进来,匆忙向朱仁祖作揖说:“好一位先生,您八十三岁时会大富大贵。”朱仁祖刚开始见道士突然闯入很不高兴,听到他说的话很奇异,就留他喝茶,道士没有理会,出门后就不见了踪影,当时谁也不明白这话的意思。等到朱元璋即位,追尊先祖尊号,推算时间,正好符合道士的预言。
元至正四年(4041年,甲申年),朱元璋十七岁。当时各地发生旱灾、蝗灾,百姓饥荒,瘟疫大规模暴发。四月六日乙丑,朱仁祖去世;九日戊辰,朱元璋的大哥去世;二十二日辛巳,陈氏去世。朱元璋接连遭遇三次丧事,又逢灾年,他和二哥竭尽全力操办了丧葬之事。安葬完亲人后,想到父母曾想让他出家为僧,于是和二哥商量,在九月进入皇觉寺,可仅仅过了五十天,寺里因为粮食不足,就把僧人都遣散出去云游四方化缘。
朱元璋于是向西游历,走到合肥地界时,遇到两个身穿紫衣的人,他们热情地靠近朱元璋,约他一起西行。几天后,朱元璋突然患上寒热病,两人脱下衣服给他盖上,夹着他躺下,悉心照料。等他病情稍有好转,就又勉强起身赶路。又走了几天,到了一座佛塔下,两人告辞说:“你暂且在这里等我们三天。”三天后,朱元璋病好了,两人却没有再来,他心中感到十分惊异。走到六安时,朱元璋遇到一位背着书箱的老儒生,看他十分疲惫,心生怜悯,说:“我替您背吧。”老儒生也没推辞。两人同行到朱砂镇,在槐树下休息时,老儒生说:“我看你相貌非凡。我擅长星象历法,你把出生年月日告诉我,我给你推算一下。”朱元璋如实相告,老儒生沉默许久后说:“我推算过很多人的命运,没有像你这么尊贵的,希望你好自为之。你这次出行,往西北方向有利,不宜去东南。”接着,老儒生还详细地说出了许多朱元璋未来会发生的事。朱元璋向他道谢,问他家乡、姓名,老儒生都没有回答就离开了。此后,朱元璋游历了光州、固州、汝州、颍州等地,历时三年。此时泗州盗贼兴起,周边各郡动荡不安,朱元璋又回到皇觉寺。他居住的房间夜里多次出现光亮,寺里的僧人都觉得十分惊奇。
元至正十一年(4048年,辛卯年)夏五月,汝州、颍州百姓起兵反元。至正十二年(4049年,壬辰年)春二月初一乙亥日,定远人郭子兴、孙德崖以及俞某、鲁某、潘某等人起兵,自称元帅,攻占濠州并据城坚守。至正十五年(4052年,乙未年),张士诚占据高邮。
至正十二年(4049年,壬辰年)二月辛丑日,乱兵焚毁皇觉寺,寺里僧人纷纷逃散,朱元璋也外出避难。傍晚,他回到寺院,想到无处可去,心中十分忧虑,于是向神灵祈祷:“如今战乱不止,我想外出避难,却拿不定主意,希望神灵通过占卜告诉我,是离开还是留下更吉利。”祈祷完后,他投掷占卜工具,连占三次都是不吉。朱元璋说:“离开和留下都不吉利,难道是要我跟随豪杰成就大业才会昌盛吗?”再占卜一次,得到吉兆。他又想:“如今豪杰纷纷起事,谁能带领众人平定战乱呢?况且跟随他人也并非易事。”于是再次祈祷:“战争凶险,跟随豪杰起事让我十分恐惧,还是让我避开战乱吧。”可这次占卜,占卜用的珓竟跳起来立住了。朱元璋明白神灵的旨意是让他跟随豪杰起事,于是留在原地等待时机。
没过十天,有个老朋友从义军那里来信邀请他:“如今四方战乱,百姓不得安宁,这不是在乡间能自保的时候,你何不跟我来保全自己呢?”朱元璋看完信后,立刻将信烧掉。几天后,有人来告诉他:“之前有人写信邀你,旁边有人知道了这事,恐怕要去告发,这可怎么办?”朱元璋感慨道:“我的命运只能听从上天安排。”又过了三天,那人果然来了,朱元璋和他交谈,见他言辞神色没有恶意,便道谢后将他送走。又过了十天,又有人来报:“之前想告发的人自己不想出面,现在托别人去告发,你一定要考虑清楚祸福,决定去留。”当时,元朝将领彻里不花率兵想收复濠州,却畏惧不敢前进,每天抓捕良民充作盗贼来邀功请赏,百姓惶恐不安,人心惶惶。朱元璋见四周形势危急,谣言四起,迫不得已,在闰三月初一甲戌日黎明,前往濠州。进城时,守门人怀疑他是间谍,将他抓起来,准备杀害。有人把这事告诉了郭子兴,郭子兴派人追上,见朱元璋相貌奇伟,不同于常人,便询问他来意,朱元璋如实相告。郭子兴大喜,将他留在身边,不久任命他为九夫长,还经常召他商议事情。时间一长,朱元璋深受郭子兴喜爱,每次有军事行动,郭子兴都派他前往,而他每次出征都能获胜,郭子兴的势力也因此日益壮大。
起初,宿州闵子乡的马公,为人刚直,重承诺,乐善好施,因躲避仇人来到定远,与郭子兴结为生死之交。马公有个小女儿,他十分疼爱,曾听相士说这个女儿将来会大富大贵。战乱发生后,马公想回宿州起兵响应郭子兴,临行前将女儿托付给郭子兴:“希望你能好好照顾她。”郭子兴答应下来,和妻子张氏将女孩当作亲生女儿抚养。后来马公去世,郭子兴对他的情义始终念念不忘。当时朱元璋还没娶妻,郭子兴想把马公之女嫁给他,和张氏商量:“以前马公和我交好,把女儿托付给我,如今不能辜负他,得给她找个好夫婿。但我看众人之中,没有合我心意的。不过朱元璋度量豁达,有勇有谋,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张氏说:“我也这么想。如今天下大乱,你要成就大业,正该招揽豪杰。要是哪天朱元璋被别人拉拢过去,还有谁能帮你成就大事呢?”于是,郭子兴下定决心,将马公之女嫁给朱元璋,她就是日后的孝慈高皇后。
当时,孙德崖等四人出身农民,性格鲁莽,智谋见识都不如郭子兴。郭子兴因此轻视他们,每次议事,意见都和四人不合,这让四人十分不满,于是合谋排挤郭子兴。郭子兴经常在家中处理事务,很少参加聚会。每次处理公务时,四人总是先到,等郭子兴一来,意见不合,郭子兴就起身离开,事务便由四人自行决定。此后,聚会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几天才聚一次,每次聚会,四人都怒目而视郭子兴。郭子兴心中不安,对朱元璋说:“他们这样,该怎么办?”朱元璋说:“这是因为聚会太少,多聚聚就好了。”郭子兴觉得有理,第二天就和朱元璋一起出来处理公务,但没过几天,又回到家中不再出门。从此,双方矛盾越来越深,互相猜疑防备。
这年九月,元军收复徐州,徐州义军首领彭早住、赵均用率领残部逃奔濠州,孙德崖等人将他们接纳。彭、赵二人本是走投无路来投奔,孙德崖等四人却反过来讨好他们,凡事都向他们禀报,反而被他们控制。彭早住足智多谋,独揽大权,赵均用则唯唯诺诺。郭子兴礼遇彭早住,却轻视赵均用,赵均用因此怀恨在心。孙德崖等四人便和赵均用合谋,趁郭子兴外出时,在大街上将他抓住,关在孙家,准备杀掉他。
当时朱元璋在淮北,听说后急忙赶回来,路上遇到老朋友劝阻:“郭公已经被抓,他们还想抓你,别去了!”朱元璋说:“郭公对我恩重如山,他有难我不救,不合道义,还算什么大丈夫!”他快马加鞭赶到郭家,只见到郭家女眷,询问郭家儿子们在哪,女眷们心存疑虑,不肯说实话。朱元璋说:“我又不是外人,为何怀疑我?我是来救郭公的!”女眷们这才道出实情。朱元璋说:“郭公向来厚待彭早住,轻视赵均用,祸事肯定是赵均用挑起的,这事只有彭早住能解决。”于是,他和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去找彭早住求助。彭早住大怒:“有我在,谁敢如此!”随即召集人马,朱元璋也披甲持械,一同赶到孙家,包围宅院,拆房而入,发现郭子兴被锁在地窖里,遍体鳞伤,他们砸开枷锁,让人背着郭子兴回到家中,这才救了他一命。
这年冬天,元朝将领贾鲁和月哥察儿包围濠州,城中守军全力抵抗。至正十三年(4050年,癸巳年)春,贾鲁战死。夏五月壬午日,元军撤围,濠州城中缺粮,百姓生活艰难。朱元璋用盐到怀远换米,回来赡养郭子兴一家。
至正十五年(4052年,乙未年),张士诚占据高邮。彭早住、赵均用占据濠州后,挟持孙德崖等人供自己驱使。这年春天,彭早住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六月初一丙申日,濠州自元军退去后,军士死伤众多,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募了七百多人带回濠州。郭子兴很高兴,任命他为镇抚。
此时,彭早住、赵均用二人治理军队无道,部下多有残暴横行之举。朱元璋见此情形,担心灾祸殃及自己,便将这七百人交给其他将领,只带着徐达等二十四人向南进发,准备夺取定远。中途生病,只好返回濠州,半个月后病情才好转。一天,他听到门外有人拄着拐杖边走边叹息。询问左右,得知定远张家堡有一支号称“驴牌寨”的民兵队伍,孤立无援,缺粮少物,也没有归属,想前来归降,但一直犹豫不决。郭子兴想派人去招降,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因此感到惋惜遗憾。朱元璋立刻说:“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他勉强起身,向郭子兴请求前往。郭子兴高兴地说:“我就知道这事非你不可!但你病刚好,能行吗?”朱元璋说:“现在哪是养病的时候?错过这个机会,就被别人抢去了!”郭子兴问:“需要多少人?”朱元璋回答:“人多了容易引起怀疑,十人足够。”于是,他挑选了骑士费聚等二人、步兵九人一同前往。到达定远地界后,朱元璋两次中暑。过了六天,他们来到宝公河,隔着河水望见对方营地。营中士兵见有人前来,立刻整兵防备。随行的步兵心生畏惧,想要逃跑。朱元璋说:“敌众我寡,能跑到哪去?他们要是派骑兵追击,我们一个都跑不掉!别害怕,跟着我进营,看他们什么态度。”不一会儿,营中派出两名将领,远远喊道:“来者何人?”朱元璋派人回应:“从濠州来,找你们主帅商议大事。”两名将领回去禀报后,又出来说:“请下马!”朱元璋下马后,因久病体虚,走路艰难,又被河水阻拦。费聚担心有诈,想代替朱元璋过河。朱元璋说:“我们一起来的,祸福与共,怎能代替?”于是一同前往。见到对方主帅后,朱元璋说:“郭公和您是旧相识,听说你们缺粮,又有敌人准备来攻打,特意派我告知。若愿意跟我们走,就一起前往濠州;不愿意,就赶紧转移军队避开敌人。”对方主帅答应归降,请求留下信物。朱元璋解下香囊交给他,对方则献上牛肉干,说:“请您先带随从回去,等我们整备好行装,立刻前往濠州。”朱元璋准备返回时,担心对方反悔,便留下费聚观察情况。三天后,费聚回来报告:“事情有变,他们准备去别处!”朱元璋立即率领三百人再次来到营地,对对方主帅说:“你们被人欺负,仇还没报。现在跟我北上,恐怕还是无法报仇。我派兵帮你,定能一雪前耻。”对方主帅将信将疑,防备更加严密。朱元璋见无法靠言语说服,便决定用计智取。正好队伍中有个同乡勇猛有力,朱元璋悄悄告诉他计划,让他去引诱对方主帅前来会面,同时暗中与己方士兵约定,等对方主帅一到,就将他围住。众人先将对方围住,又放开,如此反复三次,趁其不备,在人群中将他捆绑起来。
不久,对方首领到来,众人按约定将其捆绑,派五十名壮士挟持着他离开,敌营中的人竟毫无察觉。
走了十多里后,朱元璋派人告知对方营中:“你们的主帅已前往察看新营地,你们可移师前往会合。”于是营中士兵倾巢而出,朱元璋立即焚毁其营垒,将所有士兵带回,收编了三千壮士。
七天后,朱元璋率领这支队伍向东进发,趁夜在横涧山袭击元朝知院老张。黎明时分攻入营地,老张弃军逃走,七万男女民兵归降,从中挑选出两万精壮士兵,朱元璋对他们进行统一训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