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2/2)
己未年(4064年)方国珍已经向朝廷进贡,却又暗中渡海,在北方与扩廓帖木儿勾结,在南方与陈友定交好。
朝廷的军队讨伐姑苏(张士诚)时,方国珍拥兵自重,袖手旁观,屡次借纳贡之名,窥探双方的胜败,来决定是反叛还是归服朝廷。
朱元璋因为方国珍反复无常,写信列举他的十二条罪状说:“在你开始起事的时候,元朝还处于太平时期,天下谁敢作乱?只有你在海边起兵。元朝的官员都是世袭子弟,他们顾念爱惜妻子儿女,他们的军队长久以来不知道作战,所以临阵就胆怯,你才能够在海边嚣张跋扈。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就占据了三州的土地,扼守海上交通要道的要冲,私自占据海岛二十多年,早上向西(政权)表示归顺,傍晚又向北(政权)表示归顺,这难道是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吗?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我攻克婺州的时候,四方的强敌很多,哪有时间对海岛用兵,与你一较高下?你自己心怀恐惧,派儿子来投降。我用真诚的心对待别人,不预先怀疑你欺诈,就送还你的儿子,你却诡计多端,没几年间,多次挑起战事,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近来浙东的会稽、浙西的钱塘等郡都已被攻下,你暗中怀有二心,时常派人窥探我的虚实,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还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就先产生了猜忌之心,自己怀有不安的想法。这是你的第四条罪状。容易与他人交往而又轻视侮辱别人,这是你的第五条罪状。扩廓帖木儿怀有曹操那样的奸诈,率领着一群乌合之众,东奔西跑,四处侵扰,倾尽全力,耗费粮草,被李思齐、张思道赶出了潼关,三秦地区已经失守。徐州、宿州、邳郡是我们的藩篱,黄河是我们的门户,我们的水军往来,就像进入没有人的地方一样。你不能预料中原的局势,反而渡海(和他国)交好,宣称要攻打我(国),虚张声势,从而招致怨恨,这是你的第六条罪状。如果他们仓促之间发生了战事,而你们在海边,怎么能去支援呢,失败的原因就在这里。如果他们没有什么事,却与他们交往疏远,礼节淡薄,那么豪杰的怨恨,祸乱的发生,就从这里开始了,这是你的第七条罪状。你们兄弟对元朝没有功劳,对百姓没有恩德,窃据海边之地,用权势要挟君主,用私人财物贿赂下属,平白求取名位爵禄,极其专横暴戾。现在归附于我,却又不能好好地保住富贵,还想要驱使百姓去赴汤蹈火(面临战争危险),这是你的第八条罪状。你们的军队多次出动,掠夺我们沿海的百姓。上天爱惜生灵,百姓盼望太平,而你却违背上天、残害百姓,这是你的第九项罪状。你如果有远大的志向,就把温州、台州、庆元的百姓全部驱使起来,和我一决胜负,这才是果敢坚毅的大丈夫的志向。如今你不能这样做,只是派了几艘船,像鼠窃狗偷般卑劣,小打小闹却引发了大的怨恨,这是你的第十条罪状。我派军队进入浙江,攻克了湖州的军队。旧馆的张氏将士,都投降归附了,于是我军攻打姑苏,与张士诚军队在深沟两边对峙,百姓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你们引诱我朝沿海的土豪作乱,现在已经被平定,你们却隐匿了首恶,这难道是好的计策吗?这是你的第十一条罪状。福建的陈友定奸谋深重,作恶多端,导致其部将阮德柔等人自相攻杀吞并,这样的人可以和他结交吗?于是你们暗中勾结,互相声援,用欺诈的手段来交往,又怎么能长久呢?如果我真诚地对待你,你反而怀疑我,用欺骗来迷惑我,那么当初信誓旦旦的承诺又在哪里呢?这是你的第十二条罪状。我替你们考虑,在还没有与敌国交战之前,你们不必送礼投降,只要有豪杰之士,就以平等的礼节与他们交好,坚守本分、保护百姓,在海隅地区安享太平,等到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再处理,看到时机就行动,不轻易屈膝,也不挑起争端,这就是你们的福气,也是百姓的福气。现在敌人还没有来,我们自己就产生了疑惑,发动叛乱危害自身,不是好的计策。我知道这不是你的本意,或许是被身边的人误导了。如果身边有才智出众的人,能够为你谋划,选择交往的敌国,只和一个国家结交,保全国家的机会就会多很多了。你要深切地洞察成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自己去求取更多的福祉,这样还可以有所图谋。”
方国珍收到书信后不作答复。
壬戌日,设置太仓卫,任命千户朱禹担任指挥副使,蒲仲亨担任指挥佥事。
丁卯日,是仁祖皇后的忌日。朱元璋到庙中祭祀结束后,回到便殿,对侍臣朱升说:“从前我母亲去世时,我才十七岁,侍奉母亲的病,昼夜不离身边。我的二哥经营家事,母亲派我去叫他一同前来,叮嘱说:‘我如今患病,料想不能痊愈了,你们兄弟要好好地互相帮扶,来创立家业。’说完就去世了。现在大业即将告成,而母亲却看不到了,她的话还在耳边,我心痛得无法忍受。”于是悲伤地哽咽哭泣,群臣没有不感动悲伤的。
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上奏说:“浙江嘉兴、海盐、海宁等地的沿海州县,都是边境要地,应当设置军队镇守。”朱元璋命令李文忠调兵驻守。
壬申日,又把宣州府改为宁国府。把江阴州改为县,隶属于常州府。
命令江西行省挑选两千名精兵充当宫廷的警卫。
潭州卫派兵攻打易华的余党所占据的山寨,攻克了山寨,伪元帅伍德明等人投降。
这个月,应天府句容县的年老民众施仁等人进献祥瑞的麦子(一茎两穗)。
朱元璋下令晓谕百姓说:“自从我渡江以来,已经有十三年了,境内有很多人向我献上瑞麦。丙申年(4053年),太平府当涂县的麦子生长时,一根麦茎上长出两个麦穗。丁酉年(4054年),应天府上元县有一株麦子长出了一根茎三个穗。宁国府宁国县的麦子一根茎上长了两个麦穗。如今句容县又进献一根茎上长着两个穗的麦子,大概是因为民众勤劳于农事,感应到上天的和顺之气,才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们百姓还是要尽力于田间劳作,来侍奉父母,养育妻子儿女,永远做太平盛世的百姓,共同享受丰年的欢乐。”
起居注詹同进言说:“往昔在周朝的时候,出现过一颗谷穗上长出两颗谷粒的现象;汉朝张堪担任渔阳太守时,出现了一颗麦上长出两个麦穗的现象。如今皇上平定乱世而使天下恢复正常,功劳德行非常大啊。即使在战争时期,也发展农业生产,所以这些百姓能够摆脱战乱,在田地里尽力劳作。上天降下祥瑞的麦子,这绝非偶然啊。”朱元璋说:“天意不可捉摸,人事则应当尽力而为,治理国家的人,怎么能倚仗天意而自我懈怠呢?”
五月丙子日(初一),徐达围攻姑苏的时候,朱元璋起初不想劳师动众,只是想围困他,让他屈服。到这时又很久没有攻下,就写信给张士诚说:‘成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汉高祖消灭秦朝,历代皇帝的兴起,军队互相攻打,是常见的事。当王莽政权灭亡、隋朝丧失国家政权的时候,豪杰们趁机像群蜂飞舞一样纷纷而起,图谋帝王的事业,占据土地,等到天下安定,必定会统一于一人。上天的旨意所在之处,怎么能容忍人们纷纷扰扰地违背它呢?即使有智者,也无法成就大业,也应当洗心革面,敬畏上天顺应百姓,来保全自身保全家族,像汉朝的窦融,宋朝的钱俶一样。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是今天才有所不同。你如果能够归顺依附,那福气就会有很多,不要顽固地困守孤城,使你的士兵和百姓陷入危险,自己走向灭亡,被天下人耻笑。’张士诚没有回复。
丁丑日,慈利军民宣抚使覃厚派他的儿子覃仁、夏克武派他的儿子夏德胜以及他们的下属张琦、宁尚仁入朝,进贡了二十匹马和地方特产,朝廷派使者带着丝织品前去赏赐他们。
甲申日,各位将领进言说:“陈友定偷偷占据闽中地区,擅自作威作福,应该趁着有利的形势攻取他。如果拖延的时间长了,让他们有机会巩固自己的势力,那就很难对付他们了。”朱元璋说:‘我本来就知道这件事,然而(我们)正在致力于攻打姑苏,而且张氏投降的士兵刚刚归附,不可以轻举妄动。况且陈友定占据福建很久了,囤积了粮食,据守险要之地,以逸待劳,如果我军深入,主客形势不同,万一失利,就会进退两难。兵法贵于知己知彼,用力不分散,这是万全之策,我之前已经考虑清楚了,慢慢夺取,不晚。’”
己丑日,湖广行省派遣镇抚马国芳等人讨伐平江花杨山寨,攻克了它,抓获了敌军将领王世平等人以及一千九百多名士兵,缴获了三十九匹马,两万三千七百多石粮食。
己亥日,最初设置翰林院学士,为正三品官阶;侍讲学士,为正四品官阶;直学士为正五品官阶;修撰、典簿为正七品官阶,编修为正八品官阶。征召饶州知府陶安担任学士。
这个月,朱元璋因为长时间不下雨,每天减少膳食吃素食,对身边的臣子吴去疾说:‘我因为天旱,所以率领宫中的人都吃素食,让他们知道百姓生活的艰难。过去宫中所需要的蔬菜、醋和酱等,都是由太官供应,现在都让内官来做这些事,是担心这样会烦扰百姓。’吴去疾磕头说:“主上这样一心爱护百姓,如今虽然遭遇旱灾,但是上天眷顾喜爱(主上),必定会有甘霖的回应。”
免除徐州、宿州、濠州、泗州、襄阳、安陆等郡三年的税粮。下达命令说:‘尧、舜、禹治理天下的时候,君臣都有圣明的德行,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治理)。凡是民众有了困难,君主和臣子就会共同担忧,甚至比民众自身还要担忧。因此天下太平和睦,灾害也不再发生。后来有的君主圣明,臣子贤能,天下也太平了,但也不如古代。自汉朝、唐朝以后,君主难以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意为难以真正心系天下),那些臣子就把百姓当作百姓(而非亲人般对待),把自己的家当作自己的家(只考虑自己小家的利益),于是就有了亲疏的分别。甚至奸诈邪恶之人当权执政,国家被颠覆灭亡,(人们)把这看作平常之事,灾祸频繁发生,百姓遭受苦难。作为君臣,如果不自己改正自己的过错,那么天下凭什么得到治理,富贵又怎能保住呢?我本来是个平民,因为天下大乱,所以率领众人渡江,安抚平定了江东,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而中原的百姓流离失所,仍然没有归宿,我却在江东屯积粮食、训练军队,坐视百姓的苦难而不去拯救,这难道不是辜负了上帝爱护生灵的恩德,有愧于古代圣人爱护百姓的心意吗?现在特地命令中书省,凡是徐州、宿州、濠州、泗州、寿州、邳州、东海、安东、襄阳、安陆等地的郡县,以及今后新归附的土地和人民、桑麻谷粟税粮徭役,命令有关部门全部免除三年。’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