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2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

第2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1/2)

目录

吴元年(4064年)九月

甲戌日(初一):晋升雄武卫千户韦正为凤翔卫指挥副使。

命令参政朱亮祖率领浙江、衢州、金华等地卫所的骑兵、步兵、水军讨伐方国珍。

皇上(朱元璋)说:“方国珍以贩卖鱼盐为业,苟且偷生(呰窳:懒惰苟且),(对朝廷命令)持观望态度,依从还是违背犹豫不决,心怀首鼠两端的想法。现在派军队去讨伐他,形势必定能取胜。他没有良策,只有渡海逃跑罢了。三州(台州、温州、庆元)的百姓,已经非常疲惫困苦了,城被攻破那天,不要杀害一个人。”于是,朱亮祖磕头接受命令后出发了。

太庙建成。将四代祖先(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各自设立宗庙:德祖庙居中;懿祖庙在东边,是第一庙;熙祖庙在西边,是第一庙;仁祖庙在东边,是第二庙。

宗庙群位于宫城的东南方向,所有庙宇都坐北朝南。

每座庙宇的正殿供奉神主,东西两侧设有夹室(存放物品或神主的小房间),东西两边有廊庑,共有三道门,每道门都设置二十四把戟(仪仗兵器)。

外面环绕着都宫墙。

正门南面,另建有五间斋戒用的房舍(斋次);斋舍西面是五间准备祭牲饲料的房舍(马馔次),都坐南朝北。

都宫门东面是五间神厨(制作祭品),坐东朝西。

神厨南面有一个宰牲池,坐北朝南。

乙亥日(初二):追赠已故凤翔卫指挥使丁德兴为都指挥使。

诰令说:“朕听说身为臣子,活着的时候能尽心尽力,忠心耿耿地效力于朝廷,死后一定会受到褒奖追赠的荣耀,这是为了报答他的功劳。凤翔卫指挥使丁德兴,凭借着勇武的资质,从军队中脱颖而出,投身侍奉朕,先后立下许多战功。在征讨进军苏州的时候,他正打算报效国家,最终却因一场疾病而永远逝去了。追念往昔,心中难以忘怀。因此追赠你为骠骑将军、都指挥使,以告慰你在天之灵。你若有知,就接受这加恩特赐的任命吧。”(丁德兴)后来又被追封为济国公。

戊寅日(初五):皇上对中书省大臣李善长、傅瓛、杨宪等人说:“律法中有连坐的条款,指的是侵犯伤害他人的人。我认为审理案件应当公平宽仁,除非是大逆不道的罪行,否则罪责只应及于犯罪者本人。先王的为政之道,惩处罪人不连及妻子儿女(罪不及孥),惩罚不延及子孙后代(罚弗及嗣),这是极为忠厚的做法。从今往后,百姓有犯法的,不要株连治罪。”

参政杨宪回答说:“先王使用刑罚,根据时代不同或轻或重(世轻世重)。自从元朝政令姑息放纵,百姓轻易触犯法律,如果不用重刑治理,那么犯法的人就会更多。”

皇上说:“百姓做坏事,就好像衣服上积聚了污垢,加以洗涤,就可以重新变干净;受污染(沾染恶习)的百姓,用善道引导他们,就可以改过自新。依靠刑罚杀戮来威慑,使百姓不敢触犯法令,这种方法是浅陋的。而且在严刑峻法下求生存,就好比在锅里找鱼,还想让它活命,太难了。所以,凡是依从轻典(宽仁的法律),即使不刻意寻求让人活命,也自然不会有判人死罪的道理。”

辛巳日(初八):大将军徐达攻克姑苏(苏州),俘获了张士诚。

当时城池被围困已久,熊天瑞教城中守军制造飞炮(投石机类武器)攻击我军,造成很多伤亡。城中的木头、石头都用光了,以至于拆毁祠堂庙宇和民房来做炮具。

徐达命令军中搭建像房屋状的木架,上面覆盖竹笆,士兵埋伏在

到这时,徐达督率将士攻破葑门,常遇春也攻破了阊门新寨,于是率领部众渡过桥梁,进逼城下。张士诚的枢密使唐杰登上城墙抵抗作战。张士诚驻军在城门内,命令参政谢节、周仁树立栅栏来修补外城。唐杰知道无法抵挡,便放下武器投降了。周仁、徐义、潘元绍及钱参政(钱辅)都投降了。

傍晚时分(晡时),张士诚军队全线崩溃,众将领于是像蚂蚁一样攀附登城。

城已被攻破,张士诚仍让他的副枢密使刘毅收拢残余的二三万士兵,亲自率领他们在万寿寺东街作战,又被打败,刘毅投降。张士诚仓惶逃回府邸,随从仅剩几个骑兵。

起初,张士诚见兵败,对其妻刘氏说:“我战败要死了,你们怎么办?”刘氏说:“您不要担忧,我一定不会辜负您。”于是在齐云楼下堆积柴草。等到城破,刘氏驱赶张士诚的众妾、侍女登上楼,催促她们自尽,命令养子辰保放火烧楼,然后自己上吊而死。

张士诚独自坐在房间里,左右侍从都逃散了。徐达派张士诚旧将李伯升到张士诚处传达旨意。当时天色已晚,张士诚靠着门框自缢。李伯升破门而入,让降将赵世雄将他抱下来解开绳索,此时张士诚气未断绝,又苏醒过来。

徐达又命潘元绍用道理反复开导他多次,张士诚闭眼不语。于是用旧盾牌把他抬出葑门,途中换成门板,抬到船上。

此役俘获张士诚的官属包括:平章李行素、徐义,左丞饶介,参政马玉麟、谢节、王原恭、董绶、陈恭,同佥高礼,内史陈基,右丞潘元绍等所率领的将校,以及杭州、湖州、嘉兴、松江等府官吏的家属和外郡流寓之人,总共二十余万,连同元朝宗室神保大王、黑汉等人,都送往建康。叛将熊天瑞被处死。

起初,徐达与常遇春约定,城破之日,两人各负责一半区域安抚平定。徐达先集合将士,申明皇上旨意,让将士各自悬挂小木牌,下令:“掠夺民财者处死,毁坏民居者处死,离营二十里者处死。”待城破,徐达军负责城左,常遇春军负责城右,号令严肃,士兵无人敢妄动,城中居民安然无事。

壬午日(初九):命中书省将战袍赏赐给征讨浙西的将士。当时姑苏大捷的消息尚未传来,皇上考虑到士兵出征戍守,天气将寒,所以有此命令。

癸未日(初十):姑苏捷报传到,皇上于是命令中书平章胡廷瑞率军攻取无锡州,并命大都督府副使康茂才率领常州、宜兴、长兴等卫士兵随后跟进。

命令虎贲左卫副使张兴率领一千名勇士赶赴淮安,等待出兵日期。又命令濠州训练平乡山寨的军队,也到淮安会合,谋划夺取胶州以及登州、莱州等地。

乙酉日(十二日):改平江路为苏州府,任命何质为知府。

命令江淮卫派兵一千人守卫邳州。

大将军徐达等派许千户率兵攻取通州,驻扎在狼山。通州守将张右丞,是张士诚的侄子,人称“火眼张”,率领部众到军门投降。共收降将士七千三百四十二人,缴获银印一枚、铜印十二枚,马二百八十七匹,船二百一十四艘,粮五万二千六百九十余石。

这天,皇上因姑苏刚克,担心通州守军惊溃,命泰州指挥孙兴祖前去攻取。等他到达时,通州城已经投降了。

丁亥日(十四日):设置内使监,官秩正四品,设监令(正四品)、丞(正五品)、奉御(从五品)。内使为正七品官职,典簿为正八品官职。设置皇门官,官秩正五品,设皇门使(正五品)、副使(从五品)。

后来改制:改置内使监、御用监,官秩皆为正三品,各设令一人(正三品)、丞二人(从三品)。奉御为正六品,典簿为正七品。皇门官官秩升为正四品,门正正四品,副门正从四品。春宫门的门官正、副官秩同皇门官。设置御马司,官秩正五品,设司正(正五品)、司副(从五品)。设尚宝监(兼管守殿、尚冠、尚衣、尚佩、尚履、尚药、纪事等奉御),这些奉御官秩均为正六品。

召湖广参政周德兴、岳州参政张彬返回建康。这是因为张士诚已被平定,要大规模会合诸将的缘故。

无锡莫天佑献城投降。

起初,莫天佑依附张士诚,大将军徐达多次派使者劝降,都被莫天佑杀害。

到这时,胡廷瑞等率兵攻城。州人张翼知事态紧急,率领父老去见莫天佑说:“我们百姓不见天日(指遭受压迫)已十二年了。张氏(张士诚)已被擒获,纵然坚守,又是为谁守呢?况且未必能守住这一座城。全城百姓的生死存亡,就在今晚,望您深思熟虑。”

莫天佑沉思良久,把帽子扔在地上说:“守此城难,不如投降。”张翼于是用绳索缒下城墙,到胡廷瑞军中请求说:“无锡本是良民,不幸身处割据之中,并非真心拥戴张氏,也非有心树立功业。如今明公大军兵临城下,势如泰山压卵,谁敢不惧?又有谁敢与您为敌呢?我不避万死,特为百姓请命,愿明公怜悯。”胡廷瑞高兴地说:“你确实知晓利害,明白取舍(识去就),使城池免遭兵祸,都是你的功劳。”于是命张翼回去。张翼叩城门入内告知莫天佑,莫天佑于是出城投降。

莫天佑性情凶猛,有勇力,人称“莫老虎”。壬辰年(4049年),他聚集乡民自保。张士诚攻陷常州后招降他,他不从;张士诚发兵攻打,未能取胜。后来张士诚接受元朝太尉官职,莫天佑才投降张士诚。张士诚多次上表推荐他为同佥枢密院事,也只是笼络他而已。

戊子日(十五日):皇上亲临戟门检阅测试将士,并谕示千户赵宗等人说:“军队行伍不可不整齐,进退不可无节度。即使在军营房舍中,也必须队伍严整。遇有调遣征发,便于召集,不致混乱。从今以后在营中,必须以总旗为首,小旗次之,军人再次之。按序列屋居住。凡有出征,即使只有妇女在家,也能互相保护。临敌之时,也按此法。驻营则部伍不乱,行军则进退有节。再加上将领有智谋,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皇上又检阅骑兵的弓弩,将他们分组,告诫说:“你们知道弓的力道吗?它的力量只能达到百步,百步之外再加五步,就射不进去了。所以善射者求命中于百步之内,这样弓就没有损坏折断之患。驾驭马匹也是这样。马的力气能跑百里,百里之外再加十里,马力就疲乏了。所以善驭马者,常使其力有余而不竭尽,这样马就没有跌倒受伤之失。何况作战之际,马的功劳居多。平原旷野,驰骋上下,无不如意;克敌追奔,所向无前,都靠马力。若不善于调养,使其力乏,那么临阵之时,必致坏事,无法成功。”于是下令将士不得私乘战马及驮载私人物品,违令者治罪。

己丑日(十六日):朱亮祖驻军新昌,派指挥严德攻关岭山寨,将其平定。

大将军徐达派人将张士诚押送至建康。张士诚在船中闭目不食。到龙江时,僵卧不肯起身。被抬到中书省。丞相李善长问他话,他不回答。不久张士诚出言不逊,李善长怒骂。皇上本想保全张士诚性命,但张士诚最终还是自缢而死。皇上赐棺将其安葬。

张士诚小字九四,是泰州白驹场亭民,以驾船贩盐为业。少年时很有力气,但行为不端。他贩盐给富家,富家常欺侮他,有时不付盐钱。弓兵丘义屡次使他受辱。张士诚愤恨,欲报仇。

至正癸巳年(4050年)正月,张士诚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联结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死丘义及仇视的富家,焚其房屋,火势蔓延烧毁很多民房。他害怕获罪,便进入邻近盐场,招集青年,谋划起兵。行至丁溪,大姓刘子仁聚众抵抗,士义中箭身亡。张士诚更加愤怒,与之决战,刘子仁兵败逃入海中。张士诚乘胜攻泰州,聚众万余,攻克兴化,在德胜湖结寨。

四月,元朝派待制孙?、乌马儿以万户官职告身(委任状)招降他,张士诚不接受。

五月,攻破高邮,入据之。

甲午年(4051年)正月初一,自称诚王,国号大周,改元天佑。

元朝又命丞相脱脱领兵讨伐,久攻不下。恰逢元顺帝听信谗言解除脱脱兵权,将他贬到淮安。张士诚乘机出兵猛攻,元兵大败。

乙未年(4052年),淮东饥荒。张士诚留兵守高邮,由通州渡江,入福山港,攻陷常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