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2/2)
癸卯日,副将军常遇春、冯宗异等人率领军队从陕西出发,前去攻打凤翔。
丙午日。皇上对翰林侍读学士詹同、待制秦裕伯等人说:“过去各地局势动荡不安,百姓遭受的灾祸极其严重。上天之道厌恶混乱,人心都向往安定,所以作乱的人最终都会灭亡。现在虽然疆土已定,但中原大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东南地区虽然已经恢复,但粮食物资和劳役又都依赖于东南地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让百姓休养生息呢?”詹同回答说:“陛下抚恤顾念遭受创伤的百姓,心中忧愁劳苦,实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啊。”皇上说:‘受寒冷之苦的人想得到温暖,身受暑热的人想得到清洗。如今百姓盼望安定,超过了在寒冷时盼望温暖、在炎热时盼望凉爽的程度,正应当有办法来救助他们。’
大将军徐达派武德卫镇抚张野守卫鄠县。
副将军常遇春等人率领军队抵达凤翔,李思齐十分害怕,率领部下十多万人向西逃到临洮。常遇春指挥军队进入城中,俘获了元军的部将薛平章等人。
戊申日,皇上对翰林侍读学士詹同说:‘古代的人写文章,有的是为了阐明道德,有的是为了处理当世事务。像《尚书》中的典谟,都是明白易懂的,没有深奥怪异、难以理解的语句。至于像诸葛亮的《出师表》,又何尝是雕琢刻镂而成的文章呢?但他的诚意却流露于字里行间,至今人们诵读起来,自然会感到忠义而激动。近代的文人,不探究道德的根本,不通晓当代的事务,写文章虽然艰深,而意义实际上浅近,即使超过司马相如、扬雄,对实际应用又有什么补益呢?从今以后翰林撰写文章,只选取那些阐述道理、明晓当世事务的内容,不要使用浮华的辞藻。’
己酉日,将封州的封川、开建二县划归德庆府,阳山县划归连州。不久后,将封州合并到新州,将桂阳州合并到连州。
都督同知康茂才派遣百户周海将投降的前元平章周元圭以及赛因帖木儿送到大将军徐达的军营。赛因帖木儿,是王保保的部将,是知院八丹的弟弟。
辛亥日。大将军徐达命令各卫军士修建咸阳桥,派都督耿炳文镇守陕西,随后就率军从陕西出发,前往凤翔。并奉旨派遣平章杨璟率领左丞周凯及张参政等人回师征讨唐州。当初,军队攻下唐州,派指挥朱某驻守在那里。后来唐州的士兵发生叛乱,杀死了朱指挥。苏家寨的贼寇将领老马刘和南阳的郡县都纷纷起来响应。事情传开以后,皇帝派人命令徐达、杨璟等人前去讨伐。
癸丑日,设置北平、广西两个行省,任命山东参政盛原辅担任北平参政,中书参政刘惟敬担任广西参政。广西的州县原先隶属于湖广的,以及北平的真定等府州县隶属于山东、河南的,都恢复了原来的隶属关系。北平行省共管辖八个府、三十七个州、一百三十六个县、一个长芦盐运司。
改英德州为英德县,隶属于韶州府。
甲寅日,提拔御史台经历刘希鲁为刑部尚书。参政傅友德的军队攻克凤州,派指挥张龙镇守。
乙卯日,任命王居仁为侍御史。大将军徐达到达凤翔,任命指挥吴宏代理知府事务,不久又任命镇抚黄源代理同知,代替吴宏,还派遣指挥余思明率兵守卫。
戊午日,皇帝下诏增建国子监的学舍。起初,应天府学被立为国子学。到这时,皇上因为太学的规制不够宏大,对中书省的大臣说:“太学,是培育贤才的地方,是用来兴起礼乐,昌明教化的地方,是贤人君子产生的地方。古代的帝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都把这个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我在艰难困苦之后继位,首先建立太学,招揽儒者担任教师,来教育学生。如今学习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而学校房屋低矮狭窄,不够居住。命令工部扩建学舍,一定要高大明亮、宽敞开阔,使学生讲习有地方,游玩休息有场地,这样将来就能有很多有才能有德行的人了。”
这个月,设置了密云卫。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