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1/2)
洪武二年(4066年)五月初一甲午日,发生了日食。更改英陵的名称为皇陵,设立皇陵卫来守卫它。
派使者拿着诏书晓谕吐蕃,诏书说:‘从前我们的帝王治理中原,用最高尚的德行和最重要的道理,百姓相处和睦,推广到四方的少数民族,没有不安定的。’以前胡人窃取占据中原地区,长达一百多年,礼仪伦常颠倒混乱,凡是有正义感的人,谁不感到愤怒?近年来,胡人的君主政事败坏,各地纷乱如云,各路英雄豪杰纷纷争夺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于是命令将领率领军队,平定了全国,臣民推举拥戴我,让我做天下之主,国号是大明,年号是洪武,效仿先王之道,使百姓安居乐业。只有你们吐蕃,在西部建立邦国,现在中国已经统一,恐怕你们还没有听说,所以特此下诏书告知你们。’使者到达吐蕃后,吐蕃没有立即归顺。不久又派遣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前去招降、宣谕他们。
大将军徐达的军队回师到达红城,右丞薛显从明沙州,带着所俘获的王保保部将毛祥以及知院尹铎、李遵正、郭英、左丞董信、任弘等人,还有两千多匹马,来到徐达的军队中。
丁酉日,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从萧关出发,随后攻下了平凉。父老乡亲们相继拿着羊肉和美酒来迎接他。派遣指挥储秭前往隆德、靖宁,与指挥吴岍、陈寿一起收服尚未归附的山寨,又派遣叚答剌罕、参政麻毅等人招抚华亭等地。指挥朱明攻克延安,于是就让朱明驻守延安。
戊戌日,端午节,皇帝在太庙举行祭祀。
辛丑日。张良臣献出庆阳归降。当初,张思道在庆阳,听说朝廷的军队攻克了临洮,害怕地逃跑到宁夏,并且让他的弟弟张良臣和平章政事姚晖守卫庆阳。李思道到了宁夏,和金牌张等人一起被扩廓帖木儿抓住了。大将军徐达攻克平凉之后,就计划夺取庆阳,命令御史大夫汤和派遣军队前往径州,另外派遣指挥张焕率领骑兵侦察巡逻庆阳。恰逢和部下将领谢三派人招揽良臣,因为他的哥哥被抓了,于是谢三献出城池投降。良臣勇猛而且善于作战,军队里的人都称呼他为小平章。
制作了一枚小玉玺,上面的文字是‘奉天执中’。
壬寅日,都督佥事陈德率领军队攻打里店买的哥即保寨,将其占领。
癸卯日,夏至,在方丘祭祀皇地只。正坛第一层设置皇地只神位在正中间,面向南,用黄色玉琮,用黄色帛。第二层设立五岳的神位在东边,四海的神位在其次,五镇的神位在西边。祭祀四渎时,祭牲用一头纯色的小牛犊,祭祀五岳、五镇时,祭祀用的帛各用五匹,祭祀四海、四渎时,祭祀用的帛各用四匹,都用它们各自所在方位的颜色。在散斋的那一天,皇帝备好车驾到天下神只坛祭告。正祭时的祭仪、祭品、礼乐都与圜丘祭祀相同,只是将望燎改成望瘗。望祭瘗埋的仪式与社稷坛相同。祝辞说:“我承蒙上天眷顾庇佑,平定天下,成为亿兆百姓的君主,如今正值夏至,万物都已成熟,恭敬地献上玉帛、牺牲、粮食和各种祭品,举行祭祀,向您禀告。”它的乐章中迎神曲唱道:‘大地的德行深厚广博,万物凭借它而生长。’顺承上天的旨意而按时行事,(国家就会)广大昌盛而且安宁。庄重严肃的天帝啊,功业教化顺遂天成。皇帝驾临方丘,恭敬地举行迎神之礼。祭祀地只时进献玉帛的唱词是:‘大地有四方,用大琮来象征;大地有正色,用黄色的玉帛来象征。’恭敬地存在心中,于是进献于是奉送。将祭品放在几案上,铜镜中映出身影,光彩夺目。进献俎时,乐工歌唱道:“献上毛色纯正的公牛,这是还没长角的小牛。”烹饪的事情已经很严谨了,那么俎豆这些礼器也应该很严肃地对待。登上神坛明荐祭品,神光下照。眷顾保佑国家,(人们)只怀着忠诚之心报效(国家)。初献唱词说:‘午是盛阳,阴德初萌。’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合,万物生长繁荣。吉利的日子,美好的时辰,明确的祭祀就要进行。向神灵献上醇厚的美酒,展现祭品的清洁。亚献(进行亚献祭祀的人)说:(您的)恩泽广大无边,道德完美足以承载万物。山岳依靠(他),海洋和河流都依赖他。百姓依靠水土(生活),既安定又太平。斟酒以表虔诚,(您的)功德非常伟大。最后献酒时说:我以平庸渺小的资质,拥有这样广大的国土,这不是我所能做到的,(这是)仰仗(上天)保佑扶助。皇帝尊崇父母,群臣欢呼雀跃,八音宣扬,一起进献美酒。彻除祭器时说:祭祀用的纯色牲畜放在砧板上,竹制和木制的祭器中盛有祭品。他的神灵感应迅速,不仅仅是为了享用饮食。登堂而唱的歌才结束,进献祭品于是完毕。执事人员恭谨奉行,始终保持严肃认真。送神时唱道:神灵的变化没有定规,奇妙的作用难以估量。他的功绩显赫卓着,他的祭祀长久不断。车轮飞转,车如龙凤飞翔。拱手拜送叩头至地,瞻仰圣颜领略余光。望着埋葬(祭品的地方)说:‘祭祀所用的牺牲、甜酒、布帛,祭后的食品都已准备齐全。’把(它)埋在坑穴里,以通达坤灵。在阴处奉祀神明,按照礼法举行祭祀。踮起脚尖远望,只见厚土宽广平坦。礼仪完成后,皇帝回宫,率领百官到太庙,用猪牛羊三牲和美酒祭祀。皇帝回到奉天殿,百官举行庆成礼。祭祀完毕后,皇上驾临便殿,对侍臣说:‘上天的旨意,我不敢知晓。’古人曾说:‘天命不可改变。’又说:‘天命没有恒常。’把难以长久保住的天命,交给骄横放纵、荒淫无度的昏庸君主,怎么会不失败呢?我曾经翻阅典籍,看到前代的帝王,在举行祭祀的时候,如果诚敬有不到的地方,一定会导致不寻常的灾祸,上天的旨意也会随之改变。每当想到这些,心中就感到忧惧。
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从平凉出发,第二天到达泾州。
乙巳日,皇上亲临钟山,回来的时候,从独龙冈步行到淳化门,才骑马进入,(皇上)对身边的侍臣说:“朕很久没有到农田(中巡视)了,刚才看到种田的人冒着酷暑辛苦地耘田,因此怜悯他们的辛劳,不知不觉就徒步走到了这里。”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各种需求都是由农业产出的,他们(农民)像这样辛勤劳作,作为治理百姓的官员也曾经怜悯顾念过他们吗?况且大家都是人,有些人身处富贵之中,却不知道贫贱之人的艰难,古人常常以此为戒。身穿绫罗绸缎,应该想到织女的辛勤;食用粮食,应该想到农民的辛苦。朕因为这个缘故,心中不禁感到悲伤。
丙午日,把十一万件战袄赏赐给北平、山西、陕西戍守的军士。皇帝召见孔克仁等人赐座,然后说:“昨天到钟山,我让侍卫侍从先去,其中有一个小僮仆,也在前面奔跑,我记住了他的名字。今天把他叫来,展示给我的儿子们看,说:‘这个小仆人跟你们年龄差不多,已经能奔走服役了。’你们不可倚仗着年纪小就懒惰不学习,应当从早到晚勤奋努力才对。朕的意思是担心他们处在富贵的环境中,贪图安逸享乐罢了。”克仁回答说:‘陛下您说的这番话,就是《无逸》中的告诫啊。’
戊申日,张良臣又占据庆阳叛变。当初,张良臣投降时,派他的参政花某去见大将军徐达,献上了军民数人。不久又派他的知院李克己、葛八来进献马匹数匹。徐达派遣右丞薛显率领五千骑兵、六千步兵,与俞克己等人奔赴庆阳。等到薛显到达的时候,良臣出来迎接,趴在道路的左边,假装谦卑,用来表示归顺。到了傍晚,就派军队去劫营。我军没有料到他们叛变,被他们冲击得溃败,指挥张焕被(他们)抓住,薛显受伤逃了回来。徐达对众将领说:‘皇上英明,能洞察万里之外的事情,今天的事情,果然就像前些日子所预料的一样。’然而良臣叛乱,只会自取灭亡罢了,应当和诸位一起合力消灭他。
癸丑日,设置福建行省,将福州、汀州、漳州、泉州、建宁、邵武、兴化、延平八府划归福建行省管辖,任命中书省参政蔡哲为福建行省参政。皇上告诫他说:‘君子立身处世,没有比辨别道义和利益更重要的了。’道义,是保护自身的根本;利益,是败坏名声的根源。普通人只知道追逐利益,却不知道道义;君子则坚守道义,完全不在乎利益,这就是君子与普通人的区别。福建地区濒临大海,百姓物产富裕充足,外国的船舶往来不断,私下交往(贸易)的人很多。过去的官吏大多被利益诱惑,陷入犯罪之中。现在命令你前往福建,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操守,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哲回答说:臣下我凭借浅薄的才德,承受皇帝恩命,怎敢不竭尽公正来报答(陛下)。皇上说:‘公就是没有私心,这就是义;私就是没有公心,这就是利。’“要做到公正,也不是容易说(就能做到)的。”这颗心就像静止的水、明亮的镜子一样,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拖累,然后再去处理事情、衡量事物,就能做到豁然开朗,没有任何阻滞。如果心里稍微有一点不满,就不能算是公正了。你应该好好努力。
甲寅日,命令江西各行省以及直隶府州制造一万件鸳鸯战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