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2/2)
执事者捧着酒和奉旨官从中间的道路进入,使者从西阶登上,站在厅的西角。
执事的人在案子上摆好酒,奉命的官员站在案子东边,宣称有诏令。
使者望着京城跪下听旨。
宣读完毕后,赞礼官唱拜,使者再拜。
奉皇帝旨意的官员斟酒递给使者,使者都面向北跪着饮酒完毕,使者又拜了两拜,各自就座。
负责相关事务的人端上食物桌案,一共喝了七轮酒。
演奏轻柔舒缓的音乐时,进献五种汤品;演奏宏大的音乐时,敬酒五巡或者七巡,还表演各种杂戏。
宴会结束后,接受皇帝旨意的官员走出来,外国使者将他送到馆舍门外。
选择日期,皇太子设宴,其次在中书省设宴,在左司以及都督府、御史台设宴,都在经历司设宴,都和之前的礼仪相同。
藩王的随从官员、使者返回时,要在皇帝面前辞别,陈设的礼节如同朝见的礼节一样。
如果有赏赐的物品,礼部官员在午门外把它们放在几案上,执事们身穿窄袖红衫举着几案,捧着礼物的官员穿着朝服进入,把几案陈放在丹陛东南。
皇帝颁布诏书,就要在礼物案的北边设置诏书案,拱卫司用黄伞遮蔽覆盖。
使者行完礼后,礼部官员捧着礼物和诏书从宫殿前红色台阶中间的道路出来,到达午门,把这些交给使者带走。
当初,蕃使辞别皇帝之后,就辞别太子,礼节和初次拜见太子一样。
出到午门外,礼部官员率领应天府官员将他们送到龙江驿站,像之前一样设宴款待。
宴会结束后,大家都回去了。
驿站的官员送他们上路。
如果每年举行常朝,就将表笺、土特产放置在中书省。
到达省衙门外,执事者把土产放在桌上。
使者捧着表文和笺文从中门进入,礼物跟在后面送到大堂上,将礼物放置在前面。
丞相起身,接过表笺,交给执事官,使者退到西边。
丞相斟酒给使者喝。
使者跪着喝完酒后,引礼官引领使者走出宫殿,来到户部,交给他们当地特产,到侍仪司学习礼仪。
第二天,中书省进献表章、笺文、地方特产,使者身穿公服跟随进入,行完五次跪拜礼后,走出午门,脱下官服,在东宫拜见皇太子,行四次跪拜礼。
出来后,前往中书省拜见中书省的官员,行两次叩拜之礼。
外国在正月初一、冬至、皇帝生日,都要向着皇宫的方向行礼。
前期,执事者在王宫的正殿设置阙庭,阙庭面向南方,在阙庭前陈设放置香烛的几案,王行跪拜礼的位置在殿中,铺有褥垫的行礼位置在香案之前,众多宫中之人行跪拜礼的位置在王的后面,全都朝向北方。
司礼司赞在君王拜位的北面辅助行礼,两位司香官在香案前,都东西相对。
这一天,在王宫门外陈列披甲士兵和各种兵器,在拜位之后陈列乐工和乐器。
各位官员先穿上朝服,在王宫门外东西两侧整齐地排班站列,执行事务的人都各就各位。
大王在后殿穿戴好冕服,没有被赏赐冕服的人穿上自己的衣服。
众官员进入(宫殿),等候着,站在宫殿庭院的东西两侧。
君王出来,音乐奏响,(君王)从西阶登上(殿堂),到达行拜礼的位置,音乐停止,众官员前往行拜礼的位置。
赞礼官唱拜,音乐奏响,王和众官员都行四拜之礼,音乐停止。
王从东门进入,音乐奏响,到达铺着褥垫的座位时,音乐停止。
赞礼官下跪,成王和百官都跟着下跪。
王上了三次香,俯伏在地,然后起身,众官也都起身。
王从东门出来,音乐奏响,(王)回到原位后,音乐停止。
赞礼官唱拜,音乐奏响,王和众官员都行四拜之礼,音乐停止。
赞礼官引导执事官执笏,然后向皇帝行礼,高呼万岁。
王和众官员都插好笏板,三次下拜舞动,跪下,三次拱手高过额头高呼万岁,抽出笏板,俯身伏地,起身,(赞礼者)唱拜,王和众官员都行四拜之礼。
礼仪结束后,王和众官员按照次序走出(场所)。
藩国呈进贺表、贺笺。
在此之前,有关部门要在王宫内外以及国内的大街小巷悬挂彩饰,在殿上的正中央设置宫阙庭院,在宫阙庭院前设置表笺案,在表笺案前设置香案,在香案前的左右两侧设置两名司香,在殿中设置国王拜位,在国王拜位后设置众官拜位,全都朝北。
两名司礼官站在王行拜礼位置的北面,两名引礼官站在王的左右两边,四名引班官站在众官员的左右两边,都东西相对。
使者站在香案东边,捧着表笺的两人站在香案西边,在众官员拜位之后设置乐队。
龙亭位于宫殿南侧的正中央,仪仗、鼓乐在龙亭前面。
这一天黎明,掌管印章的官员将放印章的桌案放在殿中,洗干净印章后,将表笺和印章一起放在桌案上。
亲王穿戴好冕服,众官员穿好朝服,到桌案前盖完印后,用黄色的包袱裹住表文,用红色的包袱裹住笺文,各自放在匣子中,仍旧再用包袱裹好。
捧表笺的官员将表笺放在案几上,使者和捧表笺官各自走到自己的位置上。
引礼官引导君王进入,群臣都来到拜位。
赞礼官唱拜,音乐响起,晋王和众官员都行再拜之礼,音乐停止。
王走到香案前跪下,众官员都跪下。
国王上了三次香后,捧表官拿取奏表,面向东跪着进献,国王接过奏表后献给使者,使者面向西跪着接受,起身将奏表放在案上。
赞礼官唱‘起身’,王和众官员都起身。
亲王回到座位上,赞礼官唱拜,音乐响起,亲王和众官员都行四拜之礼,音乐停止。
礼仪结束后,捧表笺官捧着表笺走在前面,将表笺放进龙亭中,然后金鼓、仪仗、鼓乐在前面引导。
王将使者送到宫门外,才返回宫中。
众多官员身穿朝服将使者送到京城外,使者捧着表笺出发前行。
那些各个蕃国以及四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官入朝进贡所进献的地方特产,遇到元旦、冬至、皇帝的生日,全都陈列在宫殿的庭院之中。
如果附带运来蕃地的货物,想要和中原地区进行贸易的,官府抽取六分(货物),给予价钱来补偿他们,仍然免除他们的税收。
癸丑日,(朝廷)下令考订宫廷悬挂的乐器制度,诏令有关部门访求能够精通声律的人,送到京城。
甲寅日,开始制定铁券。当时皇帝想给功臣封赏,商议制作铁券赐给他们,但是没有确定制度。
有史料记载:台州人钱允一是吴越忠肃王钱镠的后代,家中藏有唐昭宗赐予的铁券,朝廷就派使者去取来,按照它的样式进行增减修改,制度像瓦一样,分为七个等级:公爵两个等级,一个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另一个高九寸五分,宽一尺六寸。
侯分为三等,第一等高九寸,宽一尺五寸五分;第二等高八寸五分,宽一尺五寸;第三等高八寸,宽一尺四寸五分。
伯二等,其中一个高七点五寸,宽十三点五寸;其中另一个高六点五寸,宽十二点五寸。
外面刻着履历、受恩宠的详细情况,用来记录他的功劳;中间刻着免罪、削减俸禄的情况,用来防止他犯错。
铁券的文字中镶嵌着金字,共九十七副,每副有两个,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的颁发给功臣,右边的收藏在内府。
如果发生意外,就与使者合符,以表示事情属实。
仍然将原来的铁券还给了钱允一,赐给他一些东西然后将他遣送回家。
乙卯日,吐蕃侵犯临洮,屯驻在洮河原。指挥韦正率领军队抵御他们。
当时河水还没有结冰,军队不能渡河。
正在焚香祝祷说:‘我正仰仗国家的威德,镇守安抚一方,将以此来休养生息。’
现在敌人就在眼前却不能攻击,拿什么来报答国家和上天的旨意呢?
如果能够平息盗贼,就让黄河结冰。
不久,有一块巨大的冰块像屋子一样从上游漂下来,大风随之而来,河面上的冰就合上了。
韦正就率领军队直接攻打敌人的营帐,敌人非常惊讶,认为他是神仙,纷纷放下武器请求投降。
王正驻守临洮的时候,很善于招抚敌军。
当时土族首领赵琦、他的弟弟同知赵三以及孙平章、祁院使等人,都先后前来归附,韦正全都赐给他们衣服帽子,赠送丰厚的礼物然后遣送他们回去。
从这以后,各个部落的土司相继前来归降。
丁巳日,赐予已故元朝平章欧阳朝佐等三百六十人帽子、腰带、衣服。
在此之前,副将军常遇春等人率领的军队到达锦川,擒获朝佐等人并押送到京师。
到这时入宫觐见,皇上赦免了他并给予赏赐,又命令中书省和大都督府选拔任用其中有才能的人。
戊午日。征南将军廖永忠、参政朱亮祖等人率领军队从广西返回,皇帝命令皇太子率领百官在龙湾迎接慰劳他们。
等到他们进宫拜见,皇帝亲切慰问,非常高兴。
事情结束后,又命令皇太子送廖永忠返回他的宅第。
这个月,皇帝的第九个儿子杞出生。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