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70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

第70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2/2)

目录

原来的平章高家奴坚守在辽阳山寨,知院哈剌张屯驻在沈阳古城,开元则有丞相也先不花的军队,而金山则有太尉纳哈出的部众,他们相互依存,互相支援。

现在洪保保逃到他们的营地,一定会有挑起战争的争端。

请求朝廷留下所派遣的断事官吴立安抚军民,先将擒获的逆党平章八丹、知院僧儿戴上枷锁押送到京城,以及之前辽阳行省、山东行枢密院的银印各一枚,军民大小衙门的铜印八十五枚,还有各位官员所被授予的前元朝廷的宣敕金牌,都上缴。

右丞相汪广洋等人将这件事上报给了皇帝。

皇上任命吴立、张良佐、房暠为辽东卫指挥佥事,其余的将领军官,由辽东卫确定拟定职位名称,全部上奏使皇上听闻,量才授官安排军人,使他们隶属于军籍。

赏赐给张革等人每人一套有花纹的丝织品衣服。

癸卯日,中山侯汤和抵达重庆,与德庆侯廖永忠会合,军队驻扎在朝天门外。

这一天,明升反绑双手,嘴里衔着玉璧,和他的母亲彭氏以及右丞相刘仁等人捧着表文来到军门前投降。

汤和接受了玉璧,廖永忠为明升松绑,按照皇帝的旨意安抚他,下令将士不得侵犯掠夺,安抚戴寿、向大亨等人的家属,让他们的子弟带着书信前往成都招安,派遣指挥万德护送明升等人以及降表到京城。

奏表简略地说:‘天地间正统归于一体,(人们)知道上天授予的统治权已经有归属;日月都敬仰伟大的明朝,安抚华夏与四夷,没有内外之分。’

天下无不蒙被(恩泽),四海之内共同欢庆。

敬想皇帝陛下,功业超越夏禹、商汤,德行与唐尧、虞舜等同,运用上天元始的不停止的妙道,使天下肃清;秉持着神明威武的不杀的权力,使百姓永远仰赖。

在纷争的时候招揽豪杰,在困苦危急的时候施行仁义。

国家的运势得以维护更新,皇帝的谋略得以大力彰显,所以没有什么事是不能成功的,没有什么命令是不被遵从的。

臣升身处偏远之地,愚昧而没有学识,既没有窦融那种先见之明的智慧,又缺乏钱倜那种通达事理的权宜之计,见识如同井底之蛙,办法像洞穴中的兔子一样少,揣度罪过实在是由于自己,挑起事端是因为用人不当。

自己估量自己的愚昧,冒犯了上天的讨伐,我想关上门坚守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

在道路旁边迎接跪拜,私下里效仿子婴用绳系颈(表示投降);抬头仰望天上,怎敢期望得到像孟昶那样的竭诚归降。

恭敬地将军马、钱粮、府库以及土地和人民献给陛下。

甲辰日,在北平设置了彭城、济川、济阳三个卫所,在山东设置了平山卫所。

皇帝下诏制定武臣金银牌制度。

礼部参照旧有的典章制度,武臣悬挂佩戴金银牌,宽二寸,长一尺,牌面上的上部刻镂有双龙,下部刻镂有二只俯伏的老虎,牌的首部有圆形的孔窍,用丝绦贯穿起来。

指挥所用佩金牌、双云龙、双虎符,千户所佩镀金银牌、独云龙、独虎符,百户所佩素银牌符。

总共制造双云龙、双虎符、金牌五百面,独云龙、独虎符、镀金银牌二千面,素银牌一万一千面,一共是一万三千五百面。

皇上亲自在上面刻字:‘上天保佑百姓,我就带领着他们安抚他们。’

威望施加于华夏与四夷,实在是依靠着勇猛的臣子。

赐给你金制的符信,永远传给子孙后代。

字都是凸起的文字。

丁未日夜晚,绍兴府诸暨县刮起大风下起暴雨,大水冲走民房,很多人被淹死。征虏前将军、永嘉侯朱亮祖率领军队抵达重庆。

戊申日,吏部尚书詹同、礼部尚书陶凯制定了宴享九奏乐章,进献给皇帝。

这些乐曲的名称一是《本太初》,二是《仰大明》,三是《民初生》,四是《品物亨》,五是《御六龙》,六是《泰阶平》,七是《君德成》,八是《圣道成》,九是《乐清宁》。

在此之前,皇上厌恶前代的乐章,大多使用谄媚的词语来取悦自己,甚至有很多粗陋的乐章,与实际情况不符,于是命令陶凯等人重新创作乐章的歌词。

完成以后,皇帝命令懂音律的人歌唱,他对身边的臣子说:‘礼是用来引导恭敬的,乐是用来宣扬和谐的,不恭敬不和谐,怎么治理国家呢?’

元朝的时候,古代的音乐全都荒废了,只有低俗的词曲,交替演唱、唱和,又让胡人的音乐与雅正的音乐相互混杂,更过分的是把古代先帝帝王祭祀典礼中的神只装扮成舞队,在宫殿朝廷上调笑戏谑,这绝不是用来引导中正平和、推崇治国根本的做法。

现在所创作的乐章,非常符合音律,有和平广大的意思。

从今以后,所有那些低俗、喧闹、放荡的音乐,全部都摒弃掉。

魏国公徐达在北平驻军,因为沙漠地区已经平定,就将北平山后的三万五千八百户百姓,共十九万七千零二十七人,分散安置在各个卫所府署。

登记为军人的发给粮食,登记为百姓的分给田地耕种。

凡是已经投降并内迁的人,共有三万四千五百六十户,十八万五千一百三十二人。

招降以及捕获的人,有二千二百四十户,一万一千八百九十五人。

宜兴州的楼子、塔厓、狮厓、松垛、窨子峪、水峪、台庄这七个村寨,有一千零三十八户人家,人口为五千八百九十五人。

永平府的梦洞山、雕窝崖、高家峪、大斧崖、石虎、青矿洞、庄家洞、杨马山、买驴、独崖、判官峪这十一个村寨,有一千二百零二户人家,六千人口。

达又以沙漠遗民三万二千八百六十户屯田北平府管内之地。

总共设置了二百五十四处屯田,开垦了一千三百四十三顷田地。

大兴县有四十九个屯,五千七百四十五户;宛平县有四十一个屯,六千一百六十六户。

良乡县有二十三个屯,共有二千八百八十一户。

固安县有三十七个村落,四千八百五十一户人家。

通州的八个屯,共有九百一十六户人家。

三河县有二十六个屯,共计两千八百三十一户人家。

漷州有九个屯,有一千一百五十五户人家。

武清县有十五个屯,共两千零三十一户。

蓟州有十个屯,共一千零九十三户。

昌平县有二十六屯,三千八百一十一户;顺义县有十屯,一千三百七十户。

赐给原元朝大臣驴儿书信说:‘三月间,察罕帖木儿火者回来,说将军驻军于长峪,又要将营地移到东北方向。’

然而将军如果能终身事奉你们的幼主,那是世间的美事。

忠臣之道,是人们共同向往的。

我担心你做事不成功,落入别人的圈套,你的志向怎么能表明呢?

在这个时候,忠诚的人不能显现,反而受到奸恶的名声,真可惜啊!

如今你们所镇守的疆土,与朕的边将旌旗相望,相距并不遥远。

如果不派遣一个使者前去(沟通),那么恐怕将军您以后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如果看起来没有什么机缘,能够与使者交往,进身或者隐退都很自由,那就有无穷无尽的快乐了。

如果不听从我的话,将来幼主一旦失去他的皇位,大臣当中强横的人就会自立为帝。

弱小的国家都归附他,将军能不顾念君主而侍奉仇敌吗?

名声和道义所在的地方,忍受耻辱,料想他是不会做的。

如果不这样,一定会派兵去攻打它。

如果力量不够,手下的士兵一旦瓦解,转投他人,那你也必将死在别人手里,妻子儿女也会流离失所,这又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能够互派使者(往来沟通),那么进退就都在我们自己掌握之中了,这难道不是大丈夫的智慧吗?

将军听我所说的话,迅速而彻底地改变想法,与我交好来处理善后事宜,将来遇到危难前来依靠我,我不会食言。

倭寇侵犯胶州,抢劫掠夺沿海地区的百姓。

皇上退朝之后,驾临东阁,悠闲舒缓地和群臣谈论到礼仪和音乐方面的事情,对朝中大臣说:世道的安定与动乱,根源在于人情风俗,所以忠诚守信之风盛行,民俗就会淳朴;轻薄取巧之风兴起,习俗就会崇尚欺诈虚伪。

京城,是天下统一汇聚的地方,是万民敬仰向往的地方,是各地效仿的对象。

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俗弊病,大都是用奢侈来互相攀比,用浮华的辞藻来互相诱惑,人们的情感日益放纵,风俗日益败坏,这不是用来实现国家安定清平的做法。

礼部尚书陶凯回答说:‘孔子曾经说过: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整治百姓。’

现在想要整顿风俗,使轻薄取巧的行为不能出现,就必须先用政令刑罚来治理,这样之后,教化才能够推行。

皇上说:“教化一定要以礼、乐、义为根本,政令和刑罚怎么能放在前面呢?”

如果只是急于追求近期的成效而严格执行禁令,这是想要使水波清澈反而使其变得混浊啊。

陶凯叩头称好。

庚戌日。皇上驾临奉天门,对吏部尚书詹同说:“在眼前谈论政事,不如借鉴古人。

你是个儒生,应该知道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方法,试着给朕说一说。

同回答说:‘古代帝王的治理,没有超过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的,可以作为效仿的典范。’

皇上说:“夏、商、周三代以前,治国的根本在于人心;三代以后,治国是依靠法令。”

从内心出发的道德仁义,其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方法出发的权谋术数,其作用有时会穷尽。

然而治理国家的人如果违背道德仁义,一定会采用权谋术数,选择方法不能不谨慎啊。

这个月,辽东卫派人上奏说:“元朝将领纳哈出占据金山侵扰边境,是辽阳的祸患,请求增加兵力来防备。”

于是派遣黄俦带着书信告知纳哈出说:“之前万户黄俦回来,听说将军的威名震动辽东,有这样的英姿,足以安定一方。”

然而已经过去的事情无法再回来,君子难道不应该明察吗?

过去在赵、宋两朝统治天下的时候,建立起纲领,陈列法纪,百姓安定。等到王朝末年,统治权力的纲纪解体,所以元太祖在北方兴起,元世祖入主中原统一天下,这都是上天的规律,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勉强做到的。

元朝的疆土不是不广阔,人口不是不多,军队不是不众多,城池不是不坚固。

一旦红巾军在汝颍地区兴起,成群的盗贼遍布中原地区,这中间盗用帝王名号的总共有好几个人。

小明王在亳州称帝,徐真一在蕲州称帝,陈友谅在九江称帝,张士诚在姑苏称王,明升在西蜀称帝。

那四位帝王和一位君王,都拥有军队,有的有二十万,有的有二十五万,有的有十五万,有的有十万,他们相互割据中原,超过了二十年。

我本是淮地百姓,被各路英雄豪杰逼迫,于是召集众人抵御战乱,就渡过长江,和将军在太平相会,和对待其他俘虏相比,特别加以礼遇,而且知道将军出身名门世家,所以放(将军)回到北方,现在又过了十七年了。

近年来,朕见群雄不成气候,调兵遣将四处出征,向北平定了中原,向南平定了闽越,向东攻取了方氏,向西收复了巴蜀,四个皇帝和一个国王,都被朕俘虏了。

只有元朝的昏君逃向北方而自取灭亡,汉族和少数民族全都安定下来,天下非常太平。

这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贤人君子,应该一定知道这件事。

最近听说将军驻守在金山,大力地张扬军威、发布命令,我的军队也驻守在辽左,和将军的军队军旗遥遥相望。

将军如果能派使者互通问候,贡献良马,姑且允许你们在那里,顺应那里的水草,还可以在一方称雄。

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胡人建立的政权没有百年的国运呢?

大厦已经倾倒,不是一根木头就能够支撑得住的,祸患发生的先后,只有将军您自己思考一下了。

黄俦到达金山后,纳哈出拘留了他,不让他回去。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

目录
返回顶部